道德經 第十八章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老子從來不否定"仁、義、孝、慈"

大道廢,有仁義:大道毀壞失去作用了,於是有仁義的出現。

當百姓都不按照"道"的規則做事,領導者就要出來提倡仁義了。這就是第二層的管理境界,領導者是榜樣,教大家如何去做仁義。當你按照大道去做事,仁義就自然會顯現出來;如果你不董也不按照大道去做事,那就會失去仁義,這時候就需要刻意強調仁義了。當我們缺少什麼,就會一直提出什麼。榜樣是一條警戒線,當你樹立一個榜樣時,讓大家跟著他學習時,就說明了其他人都做不好了。

智慧出,有大偽:當領導者用各種智慧去管理時,就會很危險了。

什麼樣的偽裝最可怕?領導者的偽裝最可怕,當領導者擅於偽裝、包裝自己的形象,在掌握權力之前,展現各種仁、義、孝、慈,來蒙蔽百姓,這種偽裝就是在智慧的運作下產生的,當領導者掌握權力之後,馬上野心暴露,開始四處撈取。

六親不和,有孝慈:當社會開始提倡大家要孝順時,說明這個社會已經開始六親不和了。

老子認為,人與人之間應該自然地互相關愛,這不需要另外教育,自然關愛是正常現象,一旦要開始到處宣揚互相關愛時,社會就會出現問題了。

國家昏亂,有忠臣:當國家陷入混亂時,忠臣就會出現了。如果國家裡所有的官員都各司其職,這樣就不用特別宣揚誰是忠臣了。

    avatar-img
    8會員
    5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侑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領導者的最高境界:讓自己和被管理者都輕鬆獲得成功 老子將管理者分為四個境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人間的痛苦,都來自我們想怎樣 致虛極,守靜篤:首先要盡量清空自己,使自己清虛到極點。要保持安靜、純粹的狀態。 我們把自己清空後,保持一種安靜、純粹的狀態,這樣我們才能體會到這個世界的奧妙。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萬物一同生發、運作時,我們如果能夠秉持一顆特別安靜、純粹的心來觀察這個世界,就能看清
    原子習慣在書中提出想要建立新習慣有四個步驟,我認為新習慣也可以視為一個目標,因為目標並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也是需要反覆執行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目標,例如想要減肥,也不是運動一天、飲食控制一天就能達成的,目標也是需要持之以恆,不斷地去執行才能完成。
    永遠把自己當作過客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在古代那些達到"道"的境界的人,善於按照"道"的指導去做事的人,他們的思想特別地精微、深奧,以至於無法很清楚地把它標示出來。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因為它太深奧了,不能清楚地描述出來,所以勉強去描述它的狀態、容貌跟表現。
    照老子說的規則去做,你會活得很順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我們看"道",卻看不見它,這種狀態稱為"微",我們去聽"道",卻聽不到它,這種狀態叫做"希"。 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你去摸"道",摸不到它,這種狀態叫做"夷"。 此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為一:無論是從視覺、聽覺、觸覺
    有多麼愛自己,就要多麼愛別人,如此才能成就大成 寵辱若驚:榮寵即是羞辱,讓你感到驚恐。
    領導者的最高境界:讓自己和被管理者都輕鬆獲得成功 老子將管理者分為四個境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人間的痛苦,都來自我們想怎樣 致虛極,守靜篤:首先要盡量清空自己,使自己清虛到極點。要保持安靜、純粹的狀態。 我們把自己清空後,保持一種安靜、純粹的狀態,這樣我們才能體會到這個世界的奧妙。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萬物一同生發、運作時,我們如果能夠秉持一顆特別安靜、純粹的心來觀察這個世界,就能看清
    原子習慣在書中提出想要建立新習慣有四個步驟,我認為新習慣也可以視為一個目標,因為目標並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也是需要反覆執行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目標,例如想要減肥,也不是運動一天、飲食控制一天就能達成的,目標也是需要持之以恆,不斷地去執行才能完成。
    永遠把自己當作過客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在古代那些達到"道"的境界的人,善於按照"道"的指導去做事的人,他們的思想特別地精微、深奧,以至於無法很清楚地把它標示出來。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因為它太深奧了,不能清楚地描述出來,所以勉強去描述它的狀態、容貌跟表現。
    照老子說的規則去做,你會活得很順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我們看"道",卻看不見它,這種狀態稱為"微",我們去聽"道",卻聽不到它,這種狀態叫做"希"。 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你去摸"道",摸不到它,這種狀態叫做"夷"。 此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為一:無論是從視覺、聽覺、觸覺
    有多麼愛自己,就要多麼愛別人,如此才能成就大成 寵辱若驚:榮寵即是羞辱,讓你感到驚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老子哲學理念對體育選手的影響,以及對臺灣網球管理者及統治者的啟發。文章提到運動員的爭鬥、選拔經驗、管理者的德行等問題,以及老子理念在現今社會中的應用。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老子哲學理念對體育選手的影響,以及對臺灣網球管理者及統治者的啟發。文章提到運動員的爭鬥、選拔經驗、管理者的德行等問題,以及老子理念在現今社會中的應用。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