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小朋友有很多原因導致精神健康有問題,但在香港,孩子自殺,大多數是因為考試。」S說。
不知道這個主觀的說法有多準確。但香港的考試壓力有多大,競爭文化有多慘烈,人所皆知。K3寫段落,小一二寫完整文章,升中一自學世說新語,踏入新階段的學生,每晚做功課至深夜是常事。以為早已看破香港教育的瘋狂,沒想到最近學急救,讓我再次反思考試制度。
話說我的香港急救證書仍然有效,不過英國同一個機構不承認該資歷。為了符合工作及女童軍領袖要求,我上了兩個由不同機構舉辦,課程內容大同小異的急救班。
英國的急救有趣得多,導師會設計討論、腦圖等學習活動,我猶如重温了一節基礎教學法,最重要的是實用:CPR和AED、包紮當然是必修,不過只需學最基本的紮法,而且只佔課程n分之一。其餘時間涵蓋各種常見緊急情況,例如介紹哮喘用spacer,癲癇處理方法,如何輔助打epi-pen等,甚至有一部分內容講解在大型災難現場及戰爭應怎麼辦。每部分都會都有模擬情況實作訓練,然後隨堂進行評估,做不到的話,導師會再示範,然後再接再厲。
那麼,筆試呢?起初我最擔心英文,但所有筆試內容都會經過導師重點講解,有些更是圖片題,我覺得不算難。
相反,在香港學急救,首先會被各種包紮方法嚇怕吧。用繃帶要由下至上由內至外、兩種手掛、下身用4條三角巾加2條毛巾的木乃伊包法、京一包頭法、打平結與收帶尾等,大家都知道在十個急救現場,都做不到一次學院的急救法。但大家都樂此不疲地練習, 又會自費買書考試,最後如坐針氈兩個星期才有結果,不合格就擇日重賽。
回想當初的「紮實」訓練,我真的有信心能幫助別人嗎?可是,當你問導師為什麼要學這些東西時,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因為要考」!
一句這般生死攸關的事,香港尚且只重考試而棄實用;根深蒂固「因為要考」,到底苦了多少莘莘學子?當學生問為什麼要學時,能啟發學生思考,最低限度給出一個好答案的老師,似乎不多。亦無奈在大環境下,即使是最好的老師,都只能跟着課程走,送一批又一批學生上京赴考。
學而不思則罔,教而不思,就像過時的急救班一樣,按着制度,依着規矩,把需要救助的孩子活生生包成木乃伊。結果,孩子的腦袋,或肉身,就活埋了。有些緊束至走不下去的,選擇了跳了下去。
願孩子安息。
歡迎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