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佛毫相法 ‧ 截流大師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全諦發觀。觀還照諦。境觀不二。唯是一心。


淨土警語 之 觀佛毫相法


觀佛毫相法

觀無量壽佛經云。若欲生西方者。當觀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又云。身相眾多。不可徧觀。須從一相好入。謂專觀白毫一相。待觀成熟。餘相自然顯現。毫長一丈五尺。周圍五寸。外有八棱。中則虗通彷彿。如瑠璃筒。在兩眉中間。表中道也。右旋宛轉。白如珂雪。瑩淨明徹。顯暎金軀。

依此想時。令心堅住。心若昏散。制令明靜。葢明則不昏。靜則不散。當知明靜是止觀之效。定慧之體。亦即心之本體。止觀是工夫。定慧是因行。明靜是功效。明靜之極。頓合本體。若至果上。即成福智二種莊嚴也。

今身心寂定。止也。觀佛毫相。觀也。毫相歷然。明也。堅住不動。靜也。所謂託彼身相。熏我心性。觀智若成。自然顯現。正此義耳。

然欲修此觀。須了萬法唯心。經云。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一切世間中。莫不從心造。故知彌陀毫相。自是我心本具。定中所現。亦是我心造出。是心作毫相。是心是毫相。不從他得。不向外來。如是了達。方名如法修觀也。

總之。能觀觀智為一心三觀。所觀毫相是一境三諦。何以故。定中毫相。雖現在前。皆想念因緣。無實性相。此因緣所生之法。法爾無自性。無他性。無共性。無無因性。四性皆空。故無實性。而此想念所生毫相。非惟性空。相亦巨得。如鏡像水月。故無實相也。性相無實。故即空即真。隨念能見。故即假即俗。即假即俗。故非真空。即空即真。故非俗假。此則作是一念。遮照同時。離即離非。是即非即。故為三一圓融不可思議中道觀境也

全諦發觀。觀還照諦。境觀不二。唯是一心。故古德頌云。境為妙假。觀為空。境觀雙亡即是中。亡照何曾有前後。一心融絕了無蹤。此頌影略。須略釋其意。言境為妙假。則空與中。在其中矣。不具空中。焉稱妙假。言觀為空。即妙空也。而中與假。在其中矣。

言境觀雙亡。則雙照在其中矣。雙亡即非空非假。雙照是即空即假。二邊不著。亦復不離。故即是中道。

而下二句即言亡照同時。一心融絕也。葢境雖具三。既屬所觀之境。但稱妙假。觀雖具三。既屬能觀之觀。但名妙空。境觀雖各具三。既用雙亡雙照之妙觀。冥合雙非雙即之妙境。但是妙中。由是舉一即三。言三即一。三一非同。三三非異。不可以意識思量。不可以名言分別。故曰亡照。何曾有前後。一心融絕了無蹤也。境觀圓融妙理。以四語總攝無遺透。

此妙伽陀。勝讀台宗書數百卷。然非明了一心淹貫台教者。恐未易透也。經云。但聞白毫名字。滅無量罪。何況如法繫念釋迦如來金口垂示。天台智者勸令專修。近代唯幽谿大師。常修此觀。今淨業行人。苟能一心持名。往生可保。兼修妙觀。則託品必高。利根上士。胡不勉而行之。



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二河白道 —善導大師對往生人之喻示
. 往生品位: 九品蓮花圖說上品往生中品往生下品往生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念佛三昧寶王論》 —飛錫法師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妙叶禪師
.《普勸念佛文》及其釋義 —蓮池大師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avatar-img
13會員
350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首楞嚴一經說。在法華之後。實為佛法堂奧。昔智者判教時。此經未來支那。故唯以法華涅槃為後味。若令一見。必廣有疏釋。且判屬醍醐無疑矣。奈四依大士已滅。古今疏主各興異見。久如聚訟。後學不具擇法眼。靡所適從。至欲盡廢疏解唯看經文。亦過激之論也。及乎以己智尋經。又多不能達其旨趣。則終於昧昧而已。
淨土一門。廣攝諸根。咸登不退。見佛聞法。悟無生忍。 九品略辯~淨土一門雖廣攝諸根。咸登不退。而見佛久近。聞法大小。證果授記遲速。不啻天淵懸絕。大本經略分三輩。不及觀經九品為詳。總而論之。上品以解悟為本。中品以戒善為本。下品純惡無善。惟臨終遇善友。一念信心。滅罪往生。析而計之。
念佛一法。不出四種。一者念佛實相。即本覺理性。如大集等經所明是也。二者念佛法門。即種種三昧。如諸大乘經所明是也。三者念佛相好。即勝劣身相。如十六觀經所明是也。此三種念佛。勝則勝矣。非異方便。葢必洞明事理。深達境觀。上智猶難。鈍根絕分故也。四者念佛名號。即一心持名。如小本阿彌陀經所明是也。
淨土警語之申勸。淨土法門藥也。娑婆貪愛忌也。然其拯救之法。亦惟在今日。一心念佛。以速生安養。然後乘本願輪。運大神力。興無緣慈。擴同體悲。分身散影。於十方剎土諸惡趣中。尋聲救苦。如觀世音菩薩。誓空地獄。如地藏王菩薩。拔一切眾生苦因苦果。與一切眾生世出世樂。攝一切眾生。同覲彌陀慈父。到究竟安隱處。
我是未成之佛,彌陀是已成之佛,覺性無二~截流大師。念佛三昧,其來尚矣。雖曰功高易進,而末世行人,罕獲靈驗。良由信願不專,未能導其善行,以要歸淨土故也。所謂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次要信得我是理性佛、名字佛,彌陀是究竟佛。三要信得我雖障深業重,久居苦域,是彌陀心內之眾生。
截流大師依靠自身的修行經驗與影響力,接引大眾共修淨業,宣導興建蓮社,並發起集眾七日念佛的共修法會。師開創「打佛七」之先河,不揀道俗,饒益眾生,勇猛精進,依眾靠眾成就淨業。此芳規至今不渝,師所作《起一心精進念佛七期規式》甚為詳明。誠乃大師給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
首楞嚴一經說。在法華之後。實為佛法堂奧。昔智者判教時。此經未來支那。故唯以法華涅槃為後味。若令一見。必廣有疏釋。且判屬醍醐無疑矣。奈四依大士已滅。古今疏主各興異見。久如聚訟。後學不具擇法眼。靡所適從。至欲盡廢疏解唯看經文。亦過激之論也。及乎以己智尋經。又多不能達其旨趣。則終於昧昧而已。
淨土一門。廣攝諸根。咸登不退。見佛聞法。悟無生忍。 九品略辯~淨土一門雖廣攝諸根。咸登不退。而見佛久近。聞法大小。證果授記遲速。不啻天淵懸絕。大本經略分三輩。不及觀經九品為詳。總而論之。上品以解悟為本。中品以戒善為本。下品純惡無善。惟臨終遇善友。一念信心。滅罪往生。析而計之。
念佛一法。不出四種。一者念佛實相。即本覺理性。如大集等經所明是也。二者念佛法門。即種種三昧。如諸大乘經所明是也。三者念佛相好。即勝劣身相。如十六觀經所明是也。此三種念佛。勝則勝矣。非異方便。葢必洞明事理。深達境觀。上智猶難。鈍根絕分故也。四者念佛名號。即一心持名。如小本阿彌陀經所明是也。
淨土警語之申勸。淨土法門藥也。娑婆貪愛忌也。然其拯救之法。亦惟在今日。一心念佛。以速生安養。然後乘本願輪。運大神力。興無緣慈。擴同體悲。分身散影。於十方剎土諸惡趣中。尋聲救苦。如觀世音菩薩。誓空地獄。如地藏王菩薩。拔一切眾生苦因苦果。與一切眾生世出世樂。攝一切眾生。同覲彌陀慈父。到究竟安隱處。
我是未成之佛,彌陀是已成之佛,覺性無二~截流大師。念佛三昧,其來尚矣。雖曰功高易進,而末世行人,罕獲靈驗。良由信願不專,未能導其善行,以要歸淨土故也。所謂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次要信得我是理性佛、名字佛,彌陀是究竟佛。三要信得我雖障深業重,久居苦域,是彌陀心內之眾生。
截流大師依靠自身的修行經驗與影響力,接引大眾共修淨業,宣導興建蓮社,並發起集眾七日念佛的共修法會。師開創「打佛七」之先河,不揀道俗,饒益眾生,勇猛精進,依眾靠眾成就淨業。此芳規至今不渝,師所作《起一心精進念佛七期規式》甚為詳明。誠乃大師給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文章摘要】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常念南無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如來心咒 持誦及憶念 阿彌陀佛之功德利益 觀音山 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Thumbnail
說到彌陀經,不得不說到中峰明本禪師的三時繫念,佛教徒的生離死別,總免不了請高僧大德來誦經渡亡,而最常念誦的,便是以阿彌陀經為主的三時繫念,其中白文便為禪師所寫的懷淨土詩: 世界何緣稱極樂?只因眾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今須菩提已明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於是佛陀再以微塵世界之喻,闡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智諭法師:【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念佛貴在調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Thumbnail
教觀綱宗:「復有三乘,須歷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會歸摩訶衍道,佛即為說般若。」 三乘利根需要遍歷色心等世出世法,然後一一會歸大乘法門的摩訶衍道。為何佛陀為這一類根器者說「般若」?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文章摘要】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常念南無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如來心咒 持誦及憶念 阿彌陀佛之功德利益 觀音山 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Thumbnail
說到彌陀經,不得不說到中峰明本禪師的三時繫念,佛教徒的生離死別,總免不了請高僧大德來誦經渡亡,而最常念誦的,便是以阿彌陀經為主的三時繫念,其中白文便為禪師所寫的懷淨土詩: 世界何緣稱極樂?只因眾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今須菩提已明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於是佛陀再以微塵世界之喻,闡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智諭法師:【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念佛貴在調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Thumbnail
教觀綱宗:「復有三乘,須歷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會歸摩訶衍道,佛即為說般若。」 三乘利根需要遍歷色心等世出世法,然後一一會歸大乘法門的摩訶衍道。為何佛陀為這一類根器者說「般若」?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