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無為,很神奇地進入我的內心。是什麼都不做嗎?
「不」。
用體悟的方式,而不是用知識來理解可能會更好。
如何用到生活裡面,來幫助自己,是一個很到位的體悟,
因為它一定會對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
有時會常常緊張著事與願違,努力且擔心著某一件事的發展,
然後不自覺的多出了許多,稍稍用力地情緒。
而這用力的情緒干擾了自律神經,干擾了讓事情跨次元往好的方面前進的機會。
所以,在聽「去有風的地方」的音樂中,其中有一首是金玟岐唱的其中一句歌詞,
每每聽到這一句時,我會特別關注那四個字,她唱的是「事與願隨」,
但我的腦中所記憶的四個字,事比較常聽到的叫做「事與願違」。
但連接點又覺得不對,所以聽了幾次之後才聽清楚她唱得是「事與願隨」。
當我弄清楚後,發現有個驚喜悄悄地出現,就這四個字太有魔力了。
對啊,應該是「事與願隨」,所有的結果都跟著願力,就這樣實現了。
我們知道道家講「無為」。在很多篇章中也說到「要順天地大道而行」。
一切的來和去都是自然的發生。不必干預,不用強求。
他說,情緒是這樣、養生是這樣、甚至面對生死都是這樣。
或許頭腦可以理解,但真正能做到嗎?那可不一定了。
有時一定會覺得太難了,怎麼能夠無為呢?
那既然要無為,為何要努力呢?
在「意公子」中她提到的無為的解釋是,
「不是外在不做什麼,而是內在的一種清淨和放鬆的一種狀態」。
他說,努力雖然不是壞事,但是當我們的內心有了一種「一定要」的念頭的時候。
那麼內心就會產生極強烈的得失心。一直在較勁,想拼命,
當結果事與願違時就接著產生批判、抱怨.....負向的能量。
這頻率剛剛好跟想要成功的法則與條件恰恰相反。
你較勁的其實是你自己,而不是外在。
而真正內心所選擇的不是那種無為。當然也做不到安寧和清靜。
一旦沒有安寧和清靜,所有一切都變得混沌不明,
然後就陷入了覺得「苦」的狀態。
這個世界是量子微觀的世界,一切所有都是不確定性的。
這不確定會讓人覺得隨時都可以改變,你干預了什麼?或你做了何種干預?
它都在改變著結果。
你臣服於當下的會是什麼?讓自己安靜下來是一種干預,
讓自己忿忿不平也是一種干預,
每一個力道,都一樣,不偏不倚打中的會是什麼?
是一顆脆弱的心?還是激發了勇氣?
當下是什麼在發生?自己知道嗎?
一切,在接納中,都可以有機會就此重新發生。
但那得要先從臣服於天地之間所應允於你的「一切」而開始。
是什麼都不做嗎?無為告訴我們的就是,把我們的生命能量,
從那些糾結和執念中收攝回來,不再對抗自己,也不再對待世界,
唯有如此你才能把自己的生命能量整合在一起,拿出來去體驗生命本身。
當內在不造作、不過於急躁、不強求,所能達到的安定和清靜,
肯定也能給外在的人事物有著「事與願隨」的機會去成就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