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2/0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戰略觀點的總體架構(經濟篇)(5)

我們要不就是面對混亂的變局,不清楚敵我的世界,要不就是直接得面對中國侵略威脅,若無一點自我保有的技術,保留「工業軍官團」存在,哪天真的需要之時,才會真的全國找不到半家可用。這不是全球化思維,是戰略安全的角度。除非你認為台灣安全無比,就算投降也只是換國旗,一切都不變的天真。

筆者講這些,已經有體悟到會被罵不尊重市場,但也必須要講清楚,自己學生越多就越感到不能這樣下去。

主要原因是產業消失,尤其是製造業,學生畢業後進到製造業的比例非常低,這有兩層意義,一層是製造業正在消失,另一層是現在的職缺很難釋出。哪一個才是答案?

兩者皆是。

深化產學合作,實際體驗有助破除傳產謠言

以自己的見聞來說,偏傳產的部分,由於獲利整體下降,導致新進員工起薪不高,都得要靠獎金撐起年薪。而就因為如此,想進去的年輕人不多,老員工也不想走,畢竟也沒轉行能力,所以整個產業的職缺很少。另一方面也代表,製造業沒有在擴大,很難增加新員工。而這些偏傳統的製造業進入員工老化,就很容易因一點小小事故,整廠收掉,好比近20年雙北地區,都市外的小工業區被都更後,是移去其他地方另起爐灶,或是搬到工業區?不少直接收掉,老闆不幹了。

那麼,怎樣可以具體的協助?筆者個人看過有效,應該要推廣的,是地區大學對該縣市的工業進行輔導,名義是輔導,實際上是產學合作,大學自己要去找產業,小代工廠也好,讓學生早點了解產業實況。理論上越多學生去接觸,總會有人認為可以做,就算環境沒電子業那麼好,但想想自己的發展跟薪資,傳產不見得不好。

即便是寒暑假打工,大學生下去體驗,也能較早理解產業現實,將體驗結果整理,在大學端進行各種回饋。技術上缺了甚麼小輔件,可以讓生產更平順,找機械系去設計,附近的金屬加工廠協助 ; 管理上可以做點改善,設計更好的紀錄表也行 ; 或是資工系的幫忙大小工廠進行軟體升級,建立小程式提升管理能量。

  • 編:編輯當年有些優秀的同學,畢業後是主動選擇傳產,理由是薪資中上,但工作穩定不會常態加班,他想早點成家立業,現在都過得蠻好的。這20年來,政府的政策確實是出現差錯,導致傳產如今的景況。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