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戰略觀點的總體架構(經濟篇)(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要不就是面對混亂的變局,不清楚敵我的世界,要不就是直接得面對中國侵略威脅,若無一點自我保有的技術,保留「工業軍官團」存在,哪天真的需要之時,才會真的全國找不到半家可用。這不是全球化思維,是戰略安全的角度。除非你認為台灣安全無比,就算投降也只是換國旗,一切都不變的天真。

筆者講這些,已經有體悟到會被罵不尊重市場,但也必須要講清楚,自己學生越多就越感到不能這樣下去。

主要原因是產業消失,尤其是製造業,學生畢業後進到製造業的比例非常低,這有兩層意義,一層是製造業正在消失,另一層是現在的職缺很難釋出。哪一個才是答案?

兩者皆是。

深化產學合作,實際體驗有助破除傳產謠言

以自己的見聞來說,偏傳產的部分,由於獲利整體下降,導致新進員工起薪不高,都得要靠獎金撐起年薪。而就因為如此,想進去的年輕人不多,老員工也不想走,畢竟也沒轉行能力,所以整個產業的職缺很少。另一方面也代表,製造業沒有在擴大,很難增加新員工。而這些偏傳統的製造業進入員工老化,就很容易因一點小小事故,整廠收掉,好比近20年雙北地區,都市外的小工業區被都更後,是移去其他地方另起爐灶,或是搬到工業區?不少直接收掉,老闆不幹了。

那麼,怎樣可以具體的協助?筆者個人看過有效,應該要推廣的,是地區大學對該縣市的工業進行輔導,名義是輔導,實際上是產學合作,大學自己要去找產業,小代工廠也好,讓學生早點了解產業實況。理論上越多學生去接觸,總會有人認為可以做,就算環境沒電子業那麼好,但想想自己的發展跟薪資,傳產不見得不好。

即便是寒暑假打工,大學生下去體驗,也能較早理解產業現實,將體驗結果整理,在大學端進行各種回饋。技術上缺了甚麼小輔件,可以讓生產更平順,找機械系去設計,附近的金屬加工廠協助 ; 管理上可以做點改善,設計更好的紀錄表也行 ; 或是資工系的幫忙大小工廠進行軟體升級,建立小程式提升管理能量。

  • 編:編輯當年有些優秀的同學,畢業後是主動選擇傳產,理由是薪資中上,但工作穩定不會常態加班,他想早點成家立業,現在都過得蠻好的。這20年來,政府的政策確實是出現差錯,導致傳產如今的景況。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96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7.3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上週講那麼多戰史,這跟人力資源的關聯似乎不大?不,很大,這篇會配一些圖讓讀者理解一下。人力資源就能力來說,絕對是金字塔架構,聰明人總是比較少的,自古以來皆然。我們可以透過教育拔尖,提升整體程度,但絕不可能全部提升上去。講白了,就是總要有人種田,也要有人當工匠,不然軍隊的飲食兵器打哪來?
就經濟結構論,移民來協助台灣產業,填補基層工作人口並無不當,但我們是否要考慮開放移民?這個答案顯然是必要的。
也就因為如此,筆者必須說,以國家戰略的角度觀來看,不去在乎那些從來就與大學無緣的中下層同胞,而以中產階級以上的視角去看,絕對會出事。問題是,在乎就得做些甚麼,很多政策是抵觸我們那年代,包括筆者在內的自由經濟市場觀點。 亞歷山大大帝強在哪?要從他父親菲利浦,馬其頓之王開始談起,但長話短說,筆者大致說
所以,認清公平與信任法則,跟開放市場拚經濟,這跟架構的關聯是什麼? 筆者要說的是,我們是否有一些前提,對國民就業有想像,還是一切交給市場就好?如果這個世界徹底公平,每個國家互通有無,好比說台灣勞工今天要去日本工作,可以買張機票就過去,到美國蓋廠房也是隨叫隨到,具有高度的移動能力,那的確是一點錯都沒。
筆者碰戰略學這塊超過20年,緣起自小時候,先父身為渡海來台的軍官,與退役公務員身分,聽那些國共內戰的底層軍官小故事,對武器和士兵心裡有些認識。長大後起初讀戰史,後來走宏觀視角切入,但總覺得哪裡不對,幾年後發現這原因出在經濟、政治、文化面上,更像是管理學的一種。
牴觸不是說要違背經濟學法則,而是要認清市場的前提,公平與信任。如果台灣今天開放市場的對象,完全不遵守這個規則,則我們有必要為了賺那些快錢,犧牲掉國民以及累積的技術?
上週講那麼多戰史,這跟人力資源的關聯似乎不大?不,很大,這篇會配一些圖讓讀者理解一下。人力資源就能力來說,絕對是金字塔架構,聰明人總是比較少的,自古以來皆然。我們可以透過教育拔尖,提升整體程度,但絕不可能全部提升上去。講白了,就是總要有人種田,也要有人當工匠,不然軍隊的飲食兵器打哪來?
就經濟結構論,移民來協助台灣產業,填補基層工作人口並無不當,但我們是否要考慮開放移民?這個答案顯然是必要的。
也就因為如此,筆者必須說,以國家戰略的角度觀來看,不去在乎那些從來就與大學無緣的中下層同胞,而以中產階級以上的視角去看,絕對會出事。問題是,在乎就得做些甚麼,很多政策是抵觸我們那年代,包括筆者在內的自由經濟市場觀點。 亞歷山大大帝強在哪?要從他父親菲利浦,馬其頓之王開始談起,但長話短說,筆者大致說
所以,認清公平與信任法則,跟開放市場拚經濟,這跟架構的關聯是什麼? 筆者要說的是,我們是否有一些前提,對國民就業有想像,還是一切交給市場就好?如果這個世界徹底公平,每個國家互通有無,好比說台灣勞工今天要去日本工作,可以買張機票就過去,到美國蓋廠房也是隨叫隨到,具有高度的移動能力,那的確是一點錯都沒。
筆者碰戰略學這塊超過20年,緣起自小時候,先父身為渡海來台的軍官,與退役公務員身分,聽那些國共內戰的底層軍官小故事,對武器和士兵心裡有些認識。長大後起初讀戰史,後來走宏觀視角切入,但總覺得哪裡不對,幾年後發現這原因出在經濟、政治、文化面上,更像是管理學的一種。
牴觸不是說要違背經濟學法則,而是要認清市場的前提,公平與信任。如果台灣今天開放市場的對象,完全不遵守這個規則,則我們有必要為了賺那些快錢,犧牲掉國民以及累積的技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談到軍事怎麼改,一般人的想法多是買武器,而且越大越好,似乎沒想過事情沒那麼簡單。 好比說,我們買了防空飛彈,一組兩台車,最低人力4個,所以一百組就是400人?當然不是啊,國軍一個愛國者三型飛彈連有8台車,一個連有100多人欸,怎麼可能全部去開車。
Thumbnail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近年,有朋友問筆者,怎麼不大講政治跟軍事的實務問題了?因為不想講,好好去把事情做好即可。既然有個確認要做的大方向,剩下的就是把中程目標訂出,短程計畫擬好,然後一步步執行即可,網路的名聲很重要嗎?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巴西外交部長Mauro Viera在與安哥拉的第七屆聯合委員會會議上,向安哥拉外交部長強調「重啟兩國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這將擴大雙邊投資」。兩國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召開的這場會議上簽署了幾項協議與備忘錄。安哥拉外交部長Téte António感謝巴西人民「像兄弟般的對待」。
Thumbnail
雖然不是完全沒有競爭者,但基本上,在資料中心端的AI 運算處理器中,NVIDIA 可以說是在市場上佔據壟斷性的地位。也就是說,如果未來幾年,科技產業的重點是各家巨頭與新創獨角獸之間的 AI 大戰的話,那 NVIDIA 就是這場戰爭背後,最大的軍火供應商。
Thumbnail
523|《戰略視角的培訓管理全景圖》書摘觀點|培訓者如何取得組織信任? 培訓落實在企業戰略,是HR或L&D在規畫學習專案的引領指標,更延伸出,培訓需要「上接戰略;下接績效」的學習設計理念。 【1】培訓戰略與組織戰略的重疊 印象最深刻的是對於培訓者,要能了解培訓全景圖前的「組織戰略閉環」
Thumbnail
談到軍事怎麼改,一般人的想法多是買武器,而且越大越好,似乎沒想過事情沒那麼簡單。 好比說,我們買了防空飛彈,一組兩台車,最低人力4個,所以一百組就是400人?當然不是啊,國軍一個愛國者三型飛彈連有8台車,一個連有100多人欸,怎麼可能全部去開車。
Thumbnail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近年,有朋友問筆者,怎麼不大講政治跟軍事的實務問題了?因為不想講,好好去把事情做好即可。既然有個確認要做的大方向,剩下的就是把中程目標訂出,短程計畫擬好,然後一步步執行即可,網路的名聲很重要嗎?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巴西外交部長Mauro Viera在與安哥拉的第七屆聯合委員會會議上,向安哥拉外交部長強調「重啟兩國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這將擴大雙邊投資」。兩國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召開的這場會議上簽署了幾項協議與備忘錄。安哥拉外交部長Téte António感謝巴西人民「像兄弟般的對待」。
Thumbnail
雖然不是完全沒有競爭者,但基本上,在資料中心端的AI 運算處理器中,NVIDIA 可以說是在市場上佔據壟斷性的地位。也就是說,如果未來幾年,科技產業的重點是各家巨頭與新創獨角獸之間的 AI 大戰的話,那 NVIDIA 就是這場戰爭背後,最大的軍火供應商。
Thumbnail
523|《戰略視角的培訓管理全景圖》書摘觀點|培訓者如何取得組織信任? 培訓落實在企業戰略,是HR或L&D在規畫學習專案的引領指標,更延伸出,培訓需要「上接戰略;下接績效」的學習設計理念。 【1】培訓戰略與組織戰略的重疊 印象最深刻的是對於培訓者,要能了解培訓全景圖前的「組織戰略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