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了無所事事這件事,想到的是很多年前有一部電影叫「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可能它的評價跟記憶點都沒有特別好;但是卻一直深深記得。閱讀這本書的期間也剛好看到一部戲劇,當中有個學生上課在睡覺,於是老師請他去思考為什麼人要活著這件事?結果有天這位同學就說,他的答案是遇見每一個新的可能,無所事事也許會讓人心慌;但也許你/妳也從此看到一些不同的風景,反而給自己充了電、找到不同思維的可能。
Niksen是甚麼東西?事實上可能因為翻譯跟意境體會的關係,書裡面是一直夾雜這個詞在書寫的,看書的時候就是中英文穿插,感覺其實有點混亂,都不曉得自己看的書是怎麼一回事?不過簡單說Niksen 就是「屬於荷蘭的放空藝術」作者的背景是作家、記者跟翻譯,另外在書裡面分享到她採訪了很多相關的人事物,特別是有做研究的學者們,也算是另外一種的背書吧,當然不是越多人背書就代表越有參考價值,還是需要看項目跟數據的。先簡單定義一下Niksen是一種態度、一種生活的調劑方式,如果你/妳也認同自己過於忙碌、容易陷入焦慮的話,那麼這本書也會挺適合你/妳閱讀的。
作者開宗明義的說「它不是一種健康的潮流跟概念,不是希望自己變得更好所以需要學習」在第一章作者就有提到世界上各地流行的風潮們,像是正念、整理術、其他在丹麥、瑞典、德國等地都有不同的內容;但都是有目標的、也就是都是希望變的更好;但Niksen並沒有這樣的意思,也許你/妳會覺得瞎扯,就是如果沒有原因、沒有一個好處,那麼為什麼要進行Niksen呢?這是個好問題,事實上作者是因為對這樣的概念好奇然後書寫了一些文章,結果就得到了很多回饋甚至被轉發到其他國家,還希望她上節目去分享Niksen是怎麼一回事?要如何操作才可以?在書裡面每個章節的最後作者也都有留下三個問題,好確保自己的表達有沒有讓讀者理解?以及讓讀者做點反思跟回饋,這也能比較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收穫。
接下來作者針對為什麼荷蘭是很適合Niksen的地方做了一些分享跟討論,看書的時候會有一種難以相信的感覺,就是這真的是人可以做到的部分?也許是身處東方世界、亞洲國家,所以你/妳很難聽到有人是不為他人忙碌的、然後也很難聽到有人是為了自己的生活在努力著,這裡的努力不是賺錢工作發大財,而是特別花心思的去享受生活。華人一直以來都有觀念是,人要有存款、人要有小孩、人要有房產之類的,而這些東西都會不斷催促要一直努力的勞動,即便身家已經夠用到死去,卻還是會為了下一代操心而無法心安,因此作者還是有列出幾個大方向讓大家知道,可以如何比較好上手的操作Niksen。
以下的做法是在家裡的,因為如果連在家都練習不好的話,那麼要善用在其他場域應該是比較難。當中認為最需要練習的,就是要能「駕馭自己的期待感」簡單說就是「跟不安共存」就是這件事說真的現在不做也不會怎樣;但有些人就是會覺得渾身不自在,最簡單的像是有家事要做但選擇晚點做、或是時間到了該洗澡之類的,這個期待就很像是一種行程表,是有目標跟需求的;但不是完全不做,只是選擇晚點做,另外建議還有延伸的做法像是重新規劃自己的環境、請小孩幫忙、外包或是放手、減少幫小孩安排活動、做個榜樣等等:尤其是「一起無所事事」這應該是最難的了,在不能輸在起跑點上的風氣裡,要帶著小孩一起無所事事是很挑戰的;但已經有太多的報導跟具體狀況顯示出,直使用3C產品跟看短影片,實際上就是弊大於利,而且一旦沒有網路、甚至是沒有電的時候,會讓人變的很焦慮跟不知道除了睡覺以外,自己還能做甚麼好?這時候就要貴古賤今的說,以前的時代也許資訊傳播不發達;但小孩子們都能想到很多遊戲,不管是自得其樂還是跟其他人一起玩,而如果手邊沒有任何工具,不妨好好享受Niksen一下,事情可能會有超乎想像的發展跟好處。
最後這個分享是整本書覺得特別的部分,就是任憑哪個方式都會大力宣揚自己的優勢,哪怕知道有一些不合適的地方也不會明說,可是作者在這方面就直接講出來了,如果今天Niksen不適合自己的話怎麼辦?甚至直接說了也許對於某些人來說Niksen是很糟糕的方式,人們總會說沒有一套東西可以適合所有人;但到底是怎樣就還是要自己去思考、去摸索。作者則是說了今天Niksen不適合的話,也可以透過幾個方式看看,像是讓自己動起來、做一些運動甚至是參與活動也很好,或者是去工作吧,工作其實是有除了賺錢以外更多的意義存在、去做點不一樣的事,雖然可能一時之間你/妳會不知道能幹嘛?但引用作者有提到的方式,讓自己有兩種節奏,在同一件事上用著不同的節奏去操作,這也是一種不同。
Niksen是怎麼一回事?也許在日常生活裡、或是不小心在工作裡,都曾經跟Niksen有過短暫的互動;但如果你/妳真的這是個不錯的東西,不妨透過練習跟嘗試,讓自己能夠隨時隨地的Niksen吧。
分享就到這裡囉,如果喜歡內容的話,歡迎留言回饋及分享。最重要的是,有興趣的話就去找書來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