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2|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從《詮釋學》談世界是被說出來的

    raw-image



    當我們在談論心物二元論、存有與存有者或主客二元論時,這些看似矛盾的理論,其共通點是什麼呢?是─「語言」。語言決定了我們的思考,或者說語言就是思考、語言與思考是不可分的。思考決定了自我的世界觀,以及認識他人世界、甚或存有世界的可能。關於對世界(宇宙、自然)的認知,如同海德格所言,我們皆是被拋擲在世界中的。我們無法決定會被拋擲到怎樣的環境、文化、歷史、語言之中;但也正因為人人皆有一個世界的認知基礎(前結構),才因此讓相互理解得以可能。


    世界是被說出來的、被我們理解後詮釋出來的。其理解的方式便是語言;此語言原並非單指文字語言,而是一種理解與被理解的關係。例如:悲傷的語言便是藉由肢體、語氣、表情等外顯的方式表達出悲傷的語言;而我們就在悲傷語言構成的世界、構成的知覺方式中,理解了悲傷,達到悲傷存在的可能,並在他人與自我、自然與自我的關係中決定了悲傷的意義。而「聆聽」悲傷也是一種語言,無聲的回應也是一種理解、一種詮釋關係。


    科學哲學家─孔恩( Thomas Kuhn,1922-1996)認為科學是理性的、不連續的、不具累積性的。但相對於人文學科,人文卻是非理性的、非邏輯的、連續的且累積的。例如我們在理解一本書的時候,在閱讀的過程中,藉由文本文字的描述來理解,其理解是一種連續的、累積的,並且在對話中不斷解釋的過程。而「作者已死」的意思便是,文本在完成時已離開了作者,文本的時間性、歷史性停留在寫作的當下,使讀者永遠與文本隔著一段距離、時間去理解。其連續性在於,不同讀者詮釋文本時,皆會產生新價值、一種價值增生的關係。與文對話,其實是三種時間的關係,文本、現在、與我過去經驗三者的時間,在彼此矛盾、非理性的關係中,就由變化、辯證而有統一的可能。意義(meaning)便是在整體和部分的變動關係中獲得理解而有所把握。因此,詮釋的關係皆是有價值的、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非邏輯關係、是現在的理解影響了未來的理解的連續性、累積性的辯證關係。


    若說科學是理性的知識,那麼人文便是情感的知識。而不管是理性的或非理性的知識皆是被語言說出來的。科學,藉由科學家的觀察,理解後「說明」實驗結果;而人文則是藉由關係的「詮釋」而產生意義。語言的客觀性在於,當我們說某種語言時,它能夠被我們理解、它是社會的、歷史的、有脈絡的。在使用時能夠藉由此客觀性判斷其使用語言的合理與否。例如:就情感的客觀性而言,我們對於悲傷的感知有悲傷的語言表達、對快樂的感知有快樂的語言表達;我們不會用悲傷的語言去表達快樂、也不會用快樂的語言去表達悲傷。詮釋便是在情感客觀的基礎上,做為一種表達、一種能夠被理解的可能,那麼它就是語言的。


    理解等於文字嗎?首先理解必然先有一個理解的對象,一個實在物。然後其實在物與我的靈魂產生了共鳴,在我的世界、我的靈魂中表象出來。再藉此產生語言、聲音來符徵我的理解,並轉化為文字符號,此為一實在物經由理解過後的詮釋過程。在閱讀的經驗中,聲音、文字甚至肢體等不同性質、不同方式的語言表達,彼此是否會造成理解的差異呢?例如用眼睛看一首詩與用嘴巴念出一首詩,何者較能理解詩的美感呢?單純的文字閱讀,較無法感受到「詩意」的原因在於,詩是有節奏的、有韻律的,且文字在藉由唸出聲的時候獲得了生命、一種與我的生命產生共鳴的生命。雖然理解過程的經驗有所差異,如同語言、思考永遠是片面的而非全面的,但並不因此而無價值的原因在於,任何理解皆是有價值的,在理解過程中,產生了一種辯證關係,而在辯證關係中,我們的世界有得以拓展的可能。


    語言是存在的媒介,當我們理解越深,知覺也就越真實。但是我們的世界觀要如何在不斷變化中加深理解呢?俗話說「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我們有可能跳脫鐵鎚的世界觀嗎?在與不同人事物的理解差異中,如同翻譯一般,將其意義中陌生的、不熟悉的東西帶入「我的語言」之意義中;讓我的世界能夠在理解不同歷史、文化、社會、價值後「翻譯」成另一世界。唯有在未知之中,才有產生新知識的可能,為什麼新知識是重要的?例如在閱讀一本看不太懂得書,即便其理解並非作者的理解,卻也讓我的理解在解釋的過程中產生了新價值。雖然其過程是痛苦的,必須經由忍耐不熟悉與陌生所帶來的阻力,但在一次次的詮釋過程中卻逐漸擴張了生命的向度,有了接近真實的可能。保有好奇心以及被不熟悉的東西所吸引,我想就是不斷有動力成長的動機所在,而人生就在不斷詮釋的過程中找到了自我意義。

    2017/3/27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