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愛你的病,更不要將它視為自己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時候,我們會過於著迷自己的病症,以至於將它視為自己的一部分,不論如何也不願放手。


你說這怎麼可能?疾病為我帶來痛苦,我恨不得擺脫它。但事實是,疾病也可能成為我們的舒適圈,我們可以在其中扮演受害者自憐自艾,也可以藉由它享受他人的同情與關照。


這不是說,疾病為你帶來的痛苦是假的,而是你是否過於依賴疾病帶來的好處,甚至在有機會擺脫疾病、減輕痛苦時拒絕改變。


你或許也會說:「不,這根本沒有為我帶來任何好處。別人無法理解我的痛苦,也沒有任何人對此付出關心和援助,我更不稀罕這病給我帶來的『獨特』體驗。」


是的,你可能從未自這份病痛獲得任何好處,但這依然不妨礙你因此維護與緊緊抱著它。你和這份痛楚纏得太緊,以至於無法區分你是你、病是病。生病是客觀事實,你可以把它當成住在身體裡,趕不走的討厭客人,但不要把它錯認為你自己。


你可以對別人說明,家裡有這樣一位麻煩的客人,但不要事事遷就客人,不要讓不請自來的它喧賓奪主,失去所有主導權。不是「因為我病了,所以......」,而是「由於我患有這種病,所以......」,前者你把自己當成了病(I am sick),後者你只是無法擺脫疾病(I have a sickness)。


有時候,一場病久久無法好起來,可能是你不想它好。它和你在一起太久了,以至於你不知道,在失去它、失去這個身分後,該如何繼續過生活才好。


渴望被關注的孩子,可能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讓自己生病,以換取大人的陪伴。當我們感覺世界太可怕,生活太艱難,往往就會變回孩子,恐懼踏出當前熟悉的環境,哪怕它讓我們痛苦不堪。


說到這裡,你可能還是很氣憤、很不平,因為我根本不懂,我什麼都不知道。


是的,我無法理解我不曾患上的病痛,甚至連感同身受也做不到。我永遠都不會知道,你到底有多痛苦。我只知道,這段話或許有機會幫上你。


因為每個人都一樣,我也一樣,會沉溺於自己的疾病與傷痛中。在已經沒有力氣應付風雨的時候藏匿起來,每天編排各種悲劇情節來度過荒漠般虛無寂寥的時間。


但休養得足夠了,自艾自憐到我們都開始厭煩起自己的劇本時,也該離開休眠的繭,來到外面成為蝴蝶。


你已經明白了我在對你說話,因為其實你早就準備好要破繭而出。改變確實很困難、很可怕,但人生的現實是,人往往後悔於沒去做,而不是做了什麼。


如果你會因為我這番話而有所意動,代表這就是時候了。害怕也不要緊,因為你知道自己其實有能力去應對。


該是重新出發的時候了。


本文靈感啟發:《當下的力量》、〈啟點轉運站~你想要活出自己,卻遇到「成長痛」嗎?〉


2024.03.14

圖片來源:DALL·E 3

圖片來源:DALL·E 3

avatar-img
3會員
2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笑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途經以前常逛的商店街,即便沒有任何打算購買的物品,依然控制不住腳步,朝那個方向走了過去。但走在街上看著商鋪裡各種琳瑯滿目的商品時,我發現自己今天的心境,和以前全然不同了。
我們常常在焦慮、憤怒或不耐煩時將自己與當下割裂,認為那不是自己想要的,進而捨棄當下的時刻,只追求未來「屬於自己」的時間。然而我們應該學會接受當下的自己,擁抱當下的情緒與狀態,與時間共舞。我們應學會成為時間之流中的一部分,接受自己就是時間的一部分,在當下找到自由與平靜。
真正的「我」究竟是創造演變出來的,還是由發現獲得的?也就是說,自我是像陶土不斷塑型堆疊上去的,還是像雕刻,不斷刮除多餘部分而展現最終模樣的? 毫無疑問的是,社會性的我是塑造出來的,從原本簡單樸實的胚土一點點被塑形,可能經由批量流水線製造,也經過一些精細的手工過程,由此塑造了社會性、個性化的「我」。
嫉妒的背後是對死亡的恐懼。光芒四射的人也可能對自己的價值存在懷疑,對死亡的恐懼則是情緒的根源。
情緒就好像水,好像一汪深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見,也難免要在其中沉溺掙扎。理解如何和情緒相處,就像學會游泳,你要嗆水嗆上無數次,接受並習慣對水的恐懼,才能在其中自在地悠游。
今天途經以前常逛的商店街,即便沒有任何打算購買的物品,依然控制不住腳步,朝那個方向走了過去。但走在街上看著商鋪裡各種琳瑯滿目的商品時,我發現自己今天的心境,和以前全然不同了。
我們常常在焦慮、憤怒或不耐煩時將自己與當下割裂,認為那不是自己想要的,進而捨棄當下的時刻,只追求未來「屬於自己」的時間。然而我們應該學會接受當下的自己,擁抱當下的情緒與狀態,與時間共舞。我們應學會成為時間之流中的一部分,接受自己就是時間的一部分,在當下找到自由與平靜。
真正的「我」究竟是創造演變出來的,還是由發現獲得的?也就是說,自我是像陶土不斷塑型堆疊上去的,還是像雕刻,不斷刮除多餘部分而展現最終模樣的? 毫無疑問的是,社會性的我是塑造出來的,從原本簡單樸實的胚土一點點被塑形,可能經由批量流水線製造,也經過一些精細的手工過程,由此塑造了社會性、個性化的「我」。
嫉妒的背後是對死亡的恐懼。光芒四射的人也可能對自己的價值存在懷疑,對死亡的恐懼則是情緒的根源。
情緒就好像水,好像一汪深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見,也難免要在其中沉溺掙扎。理解如何和情緒相處,就像學會游泳,你要嗆水嗆上無數次,接受並習慣對水的恐懼,才能在其中自在地悠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生病好累好不舒服想請假,但怕給同事添麻煩,想想還是算了?想要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擔心跟其他人不一樣,為了「符合標準和期待」,於是勉強自己接受?下班後好累、好想休息,但為了家人和孩子,忍住疲憊還是繼續做家務……? 是不是已經習慣,把所有人的需求和期待放在自己前面?從今天起,請好好善待自己,在《討好
Thumbnail
病由心生,是指疾病會依心情的感受,變好或變壞。內心狀態支配著身體這件事,許多人都有真切地感受過。 當精神壓力導致的緊張狀態持續時,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 許多人在下班回家後,腦海裡還是不斷盤旋著白天發生的事。比如:跟同事或客戶之間發生的不愉快,跟家人之間的摩擦,擔心業績壓力、擔心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Thumbnail
那份愛情是一種病 一種與我的憂鬱劃上等號的病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Thumbnail
你生過病嗎? 面對不舒服的身體,你會怎麼做呢?是會好好重視、積極面對,調整生活作息,改善不舒服的狀態;還是會忽略身體的不適,用意志力支撐自己熬過去,或者吃藥緩解疼痛,度過眼前的危機就將之拋諸腦後。
Thumbnail
罹患為人所知甚少的疾病最令人難以承受的一點,就是其他人根本無法理解你的遭遇──前提還得是他們相信你真的生病了。你孤身一人困在這個彷彿永恆的另一個人生,希望他人能夠理解卻求之不得。「對當事人來說,疼痛永遠都像剛剛出現一樣鮮明,然而對於周遭的其他人來說卻不是如此」
Thumbnail
身體不適的療愈,除了尋求醫生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靠自己!
我生病了,我知道 我應該看醫生,我知道 可是我害怕 害怕我會好起來
Thumbnail
生病好累好不舒服想請假,但怕給同事添麻煩,想想還是算了?想要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擔心跟其他人不一樣,為了「符合標準和期待」,於是勉強自己接受?下班後好累、好想休息,但為了家人和孩子,忍住疲憊還是繼續做家務……? 是不是已經習慣,把所有人的需求和期待放在自己前面?從今天起,請好好善待自己,在《討好
Thumbnail
病由心生,是指疾病會依心情的感受,變好或變壞。內心狀態支配著身體這件事,許多人都有真切地感受過。 當精神壓力導致的緊張狀態持續時,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 許多人在下班回家後,腦海裡還是不斷盤旋著白天發生的事。比如:跟同事或客戶之間發生的不愉快,跟家人之間的摩擦,擔心業績壓力、擔心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Thumbnail
那份愛情是一種病 一種與我的憂鬱劃上等號的病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Thumbnail
你生過病嗎? 面對不舒服的身體,你會怎麼做呢?是會好好重視、積極面對,調整生活作息,改善不舒服的狀態;還是會忽略身體的不適,用意志力支撐自己熬過去,或者吃藥緩解疼痛,度過眼前的危機就將之拋諸腦後。
Thumbnail
罹患為人所知甚少的疾病最令人難以承受的一點,就是其他人根本無法理解你的遭遇──前提還得是他們相信你真的生病了。你孤身一人困在這個彷彿永恆的另一個人生,希望他人能夠理解卻求之不得。「對當事人來說,疼痛永遠都像剛剛出現一樣鮮明,然而對於周遭的其他人來說卻不是如此」
Thumbnail
身體不適的療愈,除了尋求醫生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靠自己!
我生病了,我知道 我應該看醫生,我知道 可是我害怕 害怕我會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