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評論之斜槓思維的人生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為歡慶第300篇評論的誕生,將推出以評論人生為主題之系列作,藉此機會反思評論與自身的關係百大評論計畫─編號201-300の6大數據:


1. 時間:2019年8月12日~2021年7月1日。


2. 歷時:690天,平均6.9天一篇。相較第1~200篇評論的平均6.38天略高(不過還是有周更的潛力)。


3. 生產力:以月計(24個月,2019/8~2021/7),最高為今年5月達9篇,最低為去年12月0篇(沒看錯,我也很訝異,可能那時忙著啃小說《魔山》)。以季節計,最高為秋季達30篇(難怪心處悲秋,即是「愁」),最低為冬季20篇(傷冬悲秋;冬天寫不下、秋天寫不完XD)。


4. 最夯評論:2020年8月9日的〈從《粗獷主義建築展》談建築論述的薄弱與斷裂〉,計33次分享。


5. 系列作(係指3篇以上探討相同議題之評論):

(1)現象學三部曲:〈現象學三部曲之一:從《現象學十四講》談偏見的核心是心智的封閉〉、〈現象學三部曲之二:如何藉由現象學思考〉、〈現象學三部曲之三:超越的建築〉。

(2)胡塞爾幾何學的起源:〈從《歐洲科學危機和超越現象學》談如何從幾何學中探討起源問題〉、〈從《胡塞爾〈幾何學的起源〉導引》談胡塞爾的陽光普照下,德希達的陰影〉、〈論台灣建築危機與建築學的起源〉

(3)實用主義:〈從《實用主義》談實用之用,是為大用〉、〈論實用主義的建築藝術〉、〈論實用主義的建築法規〉。

(4)德國月:〈從《德國文化關鍵詞》談台灣的文化圖像〉、〈從《蘿莉破壞王》談性狼抗,何容於世?〉、〈從〈德國文化資產管理制度現況及案例〉談台灣文化資產現況的困境與可能〉、〈從《無主之作》談西方藝術品在亞洲最高成交價的藝術家〉、〈從《一個德國人的故事》呼吸1933年柏林的空氣〉、〈從《尼采》談德國的「超人〉、〈從《德語是一座原始森林》談德語的「世界」〉、〈從《猶太文化》─談是什麼讓猶太人願意再次回到曾是德國人、德國文化一部分的德國?〉。

(5)西洋藝術史:〈從《西洋藝術史》談如何以建築書寫思想(上):藝術理論的發展〉、〈從《西洋藝術史》談談如何以建築書寫思想(中):藝術理論發展的限制與可能〉、〈從《西洋藝術史》談如何以建築書寫思想(下):以建築史教育培養書寫建築的思想家〉。

(6)柏格森物質與記憶:〈從《蜆殼與圓錐─柏格森的時間虛擬性》─談影像(image)總合即物質〉、〈從《柏格森思想中的直觀與進化》談直觀作為一種方法〉、〈從《物質與記憶》談虛擬與現實如何共存〉、〈從《柏格森主義》談如何在綿延中創造進化〉、〈從柏格森哲學論綿延中的空間與建築〉。


6. 職能作(與筆者身為「建築工程職系從事文化資產修復之公務人員」相關之評論)

(1)公務職場:〈如何藉由儒家文化與公務倫理成就完整幸福的公務人生〉、〈公務低層の手記─國旅卡是福利嗎篇〉、〈公務低層之我們不為公司存在,而是公司為我們存在〉、〈公務底層之身在公門好學習〉、〈公務低層之一日選務人員篇〉、〈公務低層之媽!我在這〉〈公共工程品質不只是檢查、製造、設計、管理,更是習慣出來的〉、〈公務底層之「煎」「烤」員〉、〈從〈新鮮人夢幻工作…工程師、公務員〉談如何讓公務員失業〉、〈沒有人能阻止我繼續打破公務員的刻板印象〉。

(2)文化資產:〈論文化資產體系〉、〈從《當文資與教育相遇─文化資產教育論壇》談文資教育就是文資哲學教育〉、〈如何修復思想家的故居─論以「思想」作為文化資產價值之可能〉、〈如何落實多元文化平等參與(上):文化如何可能?以文化人類學為進路〉、〈如何落實多元文化平等參與(下):多元文化如何可能?以「眷村文化」為例〉、〈我們e村-臺灣日式宿舍與眷村保存的市民論壇 雙北場〉、〈從法院判決論文化資產的法規、審議與體系〉、〈從《匠新匠心》談被〈文資法〉遺忘的古物修復師〉、〈論以直觀作為認識文化資產的方法〉。

(3)建築:〈從《全裸監督》談如何設計愛情摩天輪〉、〈從《經濟思辨》談建築經濟學〉、〈從《Talk Talk 老師訪談》談設計人生〉、〈從《粗獷主義建築展》談建築論述的薄弱與斷裂〉、〈從《建築設計這樣做》談建築哲學這樣思〉、〈從《空間物種》談空間沒有性質差異只有程度差異〉、〈為什麼建築思考?〉、〈從《幸福建築》談不斷漸逐的美─「建美」〉。


  先恭喜自己踏上了新的里程碑─「三百」,關於評論如何誕生?評論為何重要?評論的習慣如何養成?等問題,可參考〈百大評論計畫之200篇評論的〉。前年完成「二百」時,甫自哲研所畢業、離開住了3年的中壢。回想在創作第201~300篇評論的過程中,去了趟德國(第一次離開亞洲)、拿了品管證照、從薦任6職等升上薦任7職等、承辦的「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35中隊飛機棚廠緊急修復工程」自開工到完成驗收、持續到哲研所旁聽、及研究獲得了肯定(臺灣建築學會優秀研究成果發表獎)。


  近兩年最大的改變在於,接觸了法國哲學(說來慚愧,兩年前,即便哲研所畢業,我甚至不知道柏格森是誰)。自前年的10月起陸續旁聽哲研所黃雅嫺老師的課;從德希達的《胡塞爾〈幾何學的起源〉導引》、柏格森的《物質與記憶》、到這學期德勒茲的《柏格森主義》)。若問疫情結束後最想去哪旅行?我會說是法國。迫不及待想看看與德國曾經同屬法蘭克王國的法國、巴黎聖母院整修中的法國、敢直接乎總統巴掌的法國、2024年即將舉辦夏季奧運會的法國、《艾蜜莉在巴黎》為生活而工作的法國、以及那孕育了笛卡兒、柏格森、梅洛龐蒂、德勒茲、德希達、傅柯、卡謬、沙特等偉大哲學家的法國。


  從上述的系列作可知,我評論的習慣與興趣,在於跨領域(思考與職能)的整合。近兩年除了接觸法國哲學,亦接觸了文化人類學(王梅霞)、西洋藝術史(高榮禧)、土地法(戴秀雄)、都市計畫法規(戴秀雄)、經濟思辨(朱敬一)等。關於何謂跨領域?我在〈跨領域人才,是跨知識還是跨思維?〉一文中提到:「跨領域,其實是『跨思維』,而非只是跨知識。」重要的是透過跨思維、斜槓思維的思考與職能有所結合。如系列作中,從現象學談到超越的建築、從幾何學的起源談到建築學的起源、從實用主義談到建築法規、從西洋藝術史談到以建築史教育培養書寫建築的思想家、從物質與記憶談到綿延中的空間與建築等,這些一般純建築出身、職業者未意識到或未思考過的面向。透過跨領域的整合,講好聽是學以致用,反過來說,亦是透過實踐來發現、檢證新的問題,並以跨領域的思考與整合找出回答新問題的可能。


  如同完成三百評論之間的難以想像,期待持續邁向「四百」的斜槓人生。在追求黏著度、曝光度、按讚分享數的社群時代,為何我還能夠持續寫下去?套句德國之聲(DW)的話:「點讚訂閱雖然好,獨立思考價更高。」正因為我評論的目的不是按讚分享,而是一種紀錄,紀錄自身的思考過程,我才能沒有顧忌的將跨領域思維後評論的範圍放到最大。而這些都將成為我的養分,等待大放異彩的一天。


  最後,若有想提問的朋友,也歡迎以下留言或私訊,將在之後的三百系列作回答。

2021/7/3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avatar-img
48會員
576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在宛如世界末日的當下,能夠窩在家專心「讀夢」,真是莫大的小確幸。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下簡稱《世界末日》)看似是由兩個故事組成(世界末日、冷酷異境),實則是同一個故事。時間上,一個是在末日之前,一個在末日之後。空間上,一個在城外,另一個則在城內。書中描繪了什麼樣子的末
  本書作者Miriam Meckel(1967-)是位事業成功的教授,就在每天被大量的工作與訊息淹沒時,突然一夕之間垮了,被診斷為專業估竭(Burnout或譯過勞)。本書便是描述Meckel在山上醫療機構治療的過程,並將其書寫成文字,紀錄反省與思考自身的人生。   在山上治療,讓人想
  當我們問他人為何登山時?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因為山就在那裡。」那麼,海同樣在那為什麼不是去航海、球在那為什麼不是去打球、樹在那為什麼不是去爬樹?這看似沒回答的回答,背後是什麼樣的邏輯?《心向群山》作者羅伯特‧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 1976-)是位英國的自然(旅遊
  美國文藝復興時代(American Renaissance指1830年代左右到南北戰爭結束的一段美國文學成熟期)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及自然學家梭羅(Thoreau, 1817-1862)於1854年出版了《湖濱散記》,記錄自身於1845年到1847年、兩年兩個月又兩天隱居於華爾騰(Wal
  「思想非起源於主客對立,而是對土地的思索」─德勒茲   何謂旅行?以人、事、時、地、物來說的話,旅行的「人」可以是一個人、一家人或一群人;可以是跟年輕人、中年人或老年人;可以是跟同性、異性或雙性,甚至是虛擬的人(如充氣娃娃)。旅行的「事」可以是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可以是追美景、嘗美
  剛從山上回到了「平原」(相對於山上療養、以「月」計時的環境,「平原」為《魔山》中形容山下「正常人」的生活環境,),1081頁的《魔山》,陪我跨過2020、迎向2021。在現實生活中不到3周的閱讀過程(中間還岔開去忙〈柏格森《物質與記憶》〉的報告),小說中的時間卻已過了7年,作者湯瑪斯‧曼
  在宛如世界末日的當下,能夠窩在家專心「讀夢」,真是莫大的小確幸。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下簡稱《世界末日》)看似是由兩個故事組成(世界末日、冷酷異境),實則是同一個故事。時間上,一個是在末日之前,一個在末日之後。空間上,一個在城外,另一個則在城內。書中描繪了什麼樣子的末
  本書作者Miriam Meckel(1967-)是位事業成功的教授,就在每天被大量的工作與訊息淹沒時,突然一夕之間垮了,被診斷為專業估竭(Burnout或譯過勞)。本書便是描述Meckel在山上醫療機構治療的過程,並將其書寫成文字,紀錄反省與思考自身的人生。   在山上治療,讓人想
  當我們問他人為何登山時?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因為山就在那裡。」那麼,海同樣在那為什麼不是去航海、球在那為什麼不是去打球、樹在那為什麼不是去爬樹?這看似沒回答的回答,背後是什麼樣的邏輯?《心向群山》作者羅伯特‧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 1976-)是位英國的自然(旅遊
  美國文藝復興時代(American Renaissance指1830年代左右到南北戰爭結束的一段美國文學成熟期)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及自然學家梭羅(Thoreau, 1817-1862)於1854年出版了《湖濱散記》,記錄自身於1845年到1847年、兩年兩個月又兩天隱居於華爾騰(Wal
  「思想非起源於主客對立,而是對土地的思索」─德勒茲   何謂旅行?以人、事、時、地、物來說的話,旅行的「人」可以是一個人、一家人或一群人;可以是跟年輕人、中年人或老年人;可以是跟同性、異性或雙性,甚至是虛擬的人(如充氣娃娃)。旅行的「事」可以是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可以是追美景、嘗美
  剛從山上回到了「平原」(相對於山上療養、以「月」計時的環境,「平原」為《魔山》中形容山下「正常人」的生活環境,),1081頁的《魔山》,陪我跨過2020、迎向2021。在現實生活中不到3周的閱讀過程(中間還岔開去忙〈柏格森《物質與記憶》〉的報告),小說中的時間卻已過了7年,作者湯瑪斯‧曼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一則獲得迴響的貼文 今天貼了一個短短的貼文,但是卻獲得了不少的迴響,很多人發表自己的看法,也有人提出自己的疑問... 內容大概是這樣子: 一個小小的建議 當你設定好考試目標,例如律師、高考三等 正式開始準備的時間起算 ●專職考生三年 ●兼職考生五年 不成功就轉換目標,如果這三年、五年
Thumbnail
百日百字計畫 #38 一百天一百字的紀錄,練習覺察的百日紀錄。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十四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Thumbnail
百日百字計畫 #29 一百天一百字的紀錄,練習覺察的百日紀錄。
看到一篇文章寫麼”日更寫500字的好處”,作者挑戰1000篇,以1000篇為單位後,達到後再重新開始,連續三年,他說這是一種寫作文章及邏輯思考的訓練,讓他閱讀書籍加快,整理資料和收斂資訊幫助很大,這也是我想達到的目標,他提到不要給自己壓力,不求完美,只要60分即可,努力練習希望可以持續達到第一個
Thumbnail
值得紀念的第100篇瞎聊!!!(一起來拍拍手) 回顧自己一開始的幾篇瞎聊,因為不知道要說什麼好也不敢寫太多,但又想說點什麼,總之就是沒什麼內容的短篇碎碎念,然後一路加油添醋擴張成長到比較沒那麼短有點內容的短篇。 再次謝謝大家的按讚、留言和追蹤加沙龍,感謝認識了你們。 來說正事,這陣子
一則獲得迴響的貼文 今天貼了一個短短的貼文,但是卻獲得了不少的迴響,很多人發表自己的看法,也有人提出自己的疑問... 內容大概是這樣子: 一個小小的建議 當你設定好考試目標,例如律師、高考三等 正式開始準備的時間起算 ●專職考生三年 ●兼職考生五年 不成功就轉換目標,如果這三年、五年
Thumbnail
百日百字計畫 #38 一百天一百字的紀錄,練習覺察的百日紀錄。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十四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Thumbnail
百日百字計畫 #29 一百天一百字的紀錄,練習覺察的百日紀錄。
看到一篇文章寫麼”日更寫500字的好處”,作者挑戰1000篇,以1000篇為單位後,達到後再重新開始,連續三年,他說這是一種寫作文章及邏輯思考的訓練,讓他閱讀書籍加快,整理資料和收斂資訊幫助很大,這也是我想達到的目標,他提到不要給自己壓力,不求完美,只要60分即可,努力練習希望可以持續達到第一個
Thumbnail
值得紀念的第100篇瞎聊!!!(一起來拍拍手) 回顧自己一開始的幾篇瞎聊,因為不知道要說什麼好也不敢寫太多,但又想說點什麼,總之就是沒什麼內容的短篇碎碎念,然後一路加油添醋擴張成長到比較沒那麼短有點內容的短篇。 再次謝謝大家的按讚、留言和追蹤加沙龍,感謝認識了你們。 來說正事,這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