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找到我做職涯諮詢的時候,身心狀況很糟,每次諮詢必哭,而且是大爆哭的那種,連我隔了個螢幕,都能感受到她極大的情緒張力。
年過三十五的她在爸爸自營的製造業公司上班,下班還趕場去牙醫診所兼另一份工作,她超級努力的在工作存錢、在為自己想買房子的夢想積累著,在初談時我問她已經存到足夠的頭期款了嗎?她說大概只差10萬就夠了,這真不容易!不過有一點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在說的時候臉上沒有一絲喜悅與期待的神情,只有疲憊。
「怎麼了,是什麼讓妳想要買房子?」
「我想搬出去住,我想在市區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可以佈置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那在家工作的六年裡,妳有嘗試搬出去住過嗎?」
「沒有,因為租房子要繳房租,這樣我存錢買房的速度會變慢。其實之前就有存到過、也已經有看到喜歡的物件了,但在談價格的時候就被其他人買走了,我就想說那就算了。後來就把錢拿去買澳洲機票,所以現在還要再存。」
「這樣呀...我在猜,會不會妳心底,其實沒有那麼想搬出去?或者說,一部分的妳想,但一部分的妳又放不下?」
「是嗎,我也不知道......」
「交男朋友呢?是什麼讓妳想有男朋友?」
「不知道耶,就沒交過想試試吧,但我也覺得一個人也沒有不好,可以很自由,我也不確定我適不適合談戀愛或結婚。」
「那妳在愛情上做過哪些嘗試嗎?」
「有呀,但男生都只把我當朋友。交友軟體上認識的也是,大概是我不夠好看吧。」
心心對自己很失望,她不知道為什麼她人生中兩個平凡的願望:交到男朋友、買到房子,都那麼難實現。
「為什麼我想要的都得不到。」我凝視著她,心疼不已。
這段諮詢關係走到第八次後,我感覺職涯方向上的釐清已暫告一段落,她越來越清楚自己有熱情的是什麼、也知道了自己的優勢與價值觀。但現況依舊沒有改變,除了不再逼迫自己兼兩份工、下班就好好休息外,她在正職工作調整與進修學習上,停滯不前。我漸漸發現,她對自己的失望感與自卑感,成為了她往生涯方向邁進的最大阻礙。
反正我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得到我想要的。
我從她身上看到一種習得的無助,如何協助她建立新的替代性經驗,為自己渴望的事取得小小成功成為新的諮詢目標。然而,在這之前,還需要先幫助她看見與接納自己內在那一波波失望又痛苦的情緒海浪。
我開始思考「是什麼會讓人對自己感到失望?對自己失望時,又能如何幫助自己呢?」
我先從叫回自身的回憶開始,我問自己:上次妳對自己感到失望是什麼時候?
我發現,我記不太起特定事件,反而是有兩段人生低潮期,對我來說是籠罩在「對自己失望與不滿」的長期情緒中,是在高中、研究所這兩個階段,高中的我離開純樸的南投到臺中念第一志願,發現強者太多、我再怎麼努力唸書還是無法進到前十,我對自己的表現開始感到失望;研究所第一次來到台北生活,從設計轉換到企管所讓我期待自己要更有效的補足非本科的基礎,然而,要完成眾多新課業、實習,同時要適應台北人多又濕冷天氣,以及要適應同間研究室本科、小我兩歲、派對咖的同學,我很用力想融入大家卻總感到格格不入、話題不對,有種手腳不知該往哪擺的尷尬。那時候的我,也是十分難受、對自己的人際能力感到懷疑與失望。
是怎麼走過的呢?或許隨著畢業、生命歷程的改變,我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環境、同溫層,所以漸漸的恢復了自信吧!也或許持續的學習自我覺察與自我照顧,使得我越來越能允許這些失望心情的出現,在難受的時候,找可靠樹洞(我的閨蜜和老公)、找視覺化方法(自我整理便利貼和心理練習)來幫助自己。
哦,看起來每個人在人生中,總是會有那麼幾段感到挫折、難受又不滿意自己的時刻,那有沒有人在研究對自己失望是怎麼一回事?又該怎麼比較有效的走出失望呢?
我開始查找了各種網路資料、心理書籍,發現一些十分有趣的收穫:
會失望,是因為「現實與期望間」有落差,當我們對自己失望時,很可能伴隨著失落、焦慮、憤怒、不耐煩等情緒。
也正因對自己失望是一種難受而脆弱的情緒,所以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面對與承認。當對自己感到失望與自我懷疑時,為了逃避或宣洩這種複雜的感受,我們會開始自責,或者向外攻擊、責備他人,一些人選擇找人抱怨、一些人選擇自己消化讓情緒內爆,而無論哪種方法,在情緒強度消退後,恐懼與痛苦還是存在,對自己的失望也沒辦法消散。因此,看懂自己與承認失望的存在,很重要。
有時候,失望如同一陣狂風暴雨,持續不久就會過去。
工作上出了一個不該犯的低階錯誤,沒留心到造成他人的困擾,對自己失望;在回饋看到一個負評,感受到被挑戰質疑,自己也承認了某些指控時,對自己失望;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看到差不多出身年紀的人,卻比自己厲害有成就,羨慕嫉妒不自覺比較,對自己失望。
而有時候,失望就像綿綿陰雨,無聲無息飄來還久久不散。
試用期將滿,從客戶和主管的反應中看出自己能力還沒辦法做到一定水準,對自己好失望;決定好要轉職,卻在該全心準備學習的過程感到怠惰,好像沒有想像中的適合自己、熱忱消退,覺得浪費了錢跟時間,對自己好失望;長期過著將就的生活,失衡、混亂、迷惘、無聊,遲遲沒有往理想人生畫面前進時,對自己深深失望。
大部分的人,對自己感到失望事出有因,如同暴風雨會過去,過幾天這種情緒也會淡掉,我們就可以回頭理性的思考如何努力克服挫折、提升能力。
然而,如果我們是「一直以來」對自己都感到很失望,很可能長期都對自己不太滿意,甚至導致許多如憂鬱症、焦慮症等身心疾病。內心對自己期待或許很高,有種「應該」活成什麼樣子才是好的的絕對信念,但一直進展緩慢或停滯,讓人持續對自己不滿、打擊自尊,產生自卑感。
長期對自己失望,使我們自卑。
自卑雖然有機會如阿德勒說的帶來超越,但自卑也很常使人迷惘與痛苦,覺得自己有缺陷、不值得被愛,似乎有個心底幽暗的深深深深凹洞監獄,把自己丟下去,痛得要命,不可告人、討厭自己、把自己關裡頭還認為是罪有應得。
「自卑是一種情緒,是我們碰到某種體驗時的感受。當我們感到自卑時,就無法看清大局、無法精確的思考優缺點,只會覺得自己孤獨無助、有嚴重的缺陷。」
—— 《我已經夠好了》布芮尼・布朗(Brene Brown)
我們長大了,不再是小時候那個積木蓋不好、衣服脫不掉就挫折哭鬧的孩子了。我們擁有了更多的詞彙可以說明事情經過、表達感受,我們也更有能力,去設定目標、去忍受學習過程中可能的不熟練與不適應。只是大部分的人,沒有認真想過,今天如果我又對自己感到失望時,我該怎麼辦?
失望是,我很希望走到那裡,可是我現在在這裡。
失望是,我很想要的東西在那裡,可是我得不到。
心理學家鼓勵我們在這樣狀況時,試著建設性的處理失望(Dealing with Disappointment),允許自己失望、接納失望、仔細聆聽內在的小聲音究竟在說什麼,接著,等待這個情緒過去。等心情稍微緩和了後,我們可以著手整理自己,檢視期待與管理期待。
說起來容易,實際每個步驟都需要強大的自我覺察力與練習,不過,總是有些重要觀念可以先幫上忙的,以下我整理了三個很棒的改變思維小秘訣,跟你分享。
只要是人,都會有對自己的期待達不到的時候,不要把挫折事的發生,都歸因於自己不夠好、自己懶、自己爛,別急著對自己失望。
面對挫折,你是內疚還是自卑?同樣是工作中出錯被主管指正時,我們可能會有兩種不同的反應,感到內疚的人會覺得「我做了不好的事」而感到自卑的人會覺得「我不好、我很差勁」。
內疚比較容易過去,焦點在事情和做法上,下次再注意點就好;然而,自卑有更長遠的破壞力,焦點在我們是誰,當我們說自己很差、很笨、很糟糕時,久而久之可能會信以為真。
先別急著對自己失望,可以內疚但別盡量別自我攻擊。
我常常跟來訪者分享這句讓我能擁抱混亂、勇敢前進的這句話:「這件事情沒做好,不代表你不好,你只是這件事情沒做好。」我們回顧過去發生的每件事,一定都有好的、與可以更好的地方,記得,不是好的(Good)與爛的(Bad),是好的(Good)與可以更好的(Could be better)。當我們願意用這樣的心情去檢討自己,焦點自然會從挫敗本身,轉移到下次怎樣可以更好,於是我們就可以繼續前進了。
留意內在批評自己的聲音,把焦點抓回「這件事作法」上,客觀分析事情沒做好可能的原因,可能原因有很多,練習不夠、對象不熟悉、忽略外在風險威脅、經驗不足、缺乏特定技巧等等,相信自己仍然是美好優秀的,只是作法上需要調整。
失望是很寶貴的!跟其他負面情緒一樣,所有情緒都有其存在目的,害怕使我們提高警覺來保護自己、悲傷使我們願意尋求安慰與支持,而失望則使我們明白自己真正在乎與渴望的是什麼。
讓我們開始更深的探問「我期待自己把生命活成什麼樣子?」、「什麼使我開心?」、「我在渴望什麼?」、「這些期望是合理的嗎?」、「我該怎麼做來達成期望?」
回到心心的故事,她會感到在戀愛與買房兩個目標上,那麼受阻與無力,關鍵原因可能是她不曉得自己真正的期望是什麼,以及交到男友這個目標距離她現在來說有些太大了。
她其實是一個十分孝順的女孩,因為爸爸生病所以才決定回家幫忙,媽媽身體也不好正在住院,因此她有個沒說出口的矛盾心情,使她即使存夠了錢也不敢真的買房搬出去,那就是一方面她想好好照顧父母、一方面她又希望有更多自由與舒適環境,而這兩個期望不一定不可兼得,也不一定非靠買房這個手段來做到。
心心一路單身到三十五歲,找對象談戀愛對她來說,真正的自我期待或許是希望證明自己是有人疼、是值得被愛的,這些隱微的內在渴望其實不一定要透過找到男友來達成,她可以嘗試找到深刻的友誼、與父母和解,或者更愛自我一點。
於是乎,當我們看不太清楚自己真切的渴望是什麼時,就會執著的黏在不合理的目標與自我期望上,而缺乏了滿足內在真正渴望的彈性作法。
失望是神秘黑箱,裡頭藏著你給自己的期待,需要你勇敢伸手觸摸感受,才猜得到裡頭裝了什麼,也才能把不合理的期待丟掉,留下真正渴望的期待。
重新定義「失望」,讓失望成為你的一面探究內心的鏡子。
「我未來想要有伴侶、有自由、有房、有車、財務也自由、工作輕鬆開心又可以每年出國。」很熟悉但蠻天真的期望,對嗎?人的慾望無窮,我們追求的許多期望都是無意識的、根源的,而且常常是互相矛盾的!
在知道什麼是合理期待前,我們先來看看怎樣是不合理的期待。不合理的自我期待有常是不健康的內在信念,有以下四種常見特徵:
信念一:我必要擁有特定東西,否則我對自己很失望
信念二:我的付出就要快點看到回饋,否則我對自己很失望
信念三:我要在幾歲做到什麼樣子,否則我對自己很失望
信念四:我一定要用這種方法做到,否則我對自己很失望
看完有發現什麼共同點嗎?是的,不合理的期待中,充滿許多的「絕對」和「一定」還有很強烈的社會價值觀的影響,可能沒加以思索究竟是否自己想要的,就把它當成對自己的未來期許,也相對在乎外在觀感,卻又焦慮沒動力真的去實踐。
有些人對自己感到失望而糾結痛苦,是因為他相信只有「得到某個東西」、「改變某個人」、「在某個時間點做好」、「用某種方法做到」才會讓我們快樂。
但其實,我們不用一定要怎樣,才會幸福快樂。我們現在就可以幸福快樂。
不合理的期待,是綁住自己的繩子。
看見這些期待背後你真正想成為的樣子,質疑那些不合理的期待,透過以下三招或許你可以幫助建立合理期待:
記得,雖然真的不容易,但努力跳脫這個社會、身邊長輩或主管對你「什麼年紀該做什麼事」的各種期待,找到只屬於你真心渴望的未來模樣,讓我們一起更坦然的接納偶爾會失望的自己,更樂觀的善用不同方法,慢慢往想成為的方向前進吧!
這,就是合理的自我期待。
慢慢練習,你將成為更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