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漫步-創世紀014-有祭壇和帳棚,如同異鄉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他們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希伯來書 11:38)


亞伯拉罕帶著所有家當過了大河,遷移到了迦南,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創 12:7) 這次真的是答對了,一百分,鼓勵鼓勵,再度以異象確認呼召,堅定盟約。不同於第一次顯現是為呼召,這再次的顯現是因為他的順服,作為肯定與加強。


從哈蘭到示劍,可參閱 這個聖經網站的地圖 ,大約是 600 公里的長途拔涉,途中還要穿越幼發拉底河,那必定是下了很大的決心,有去無回的旅程!不需要教導什麼叫遠離舒適圈或自我突破了,看著亞伯拉罕的傳記,就同時寫著自己的自傳吧。「他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他出去了,還不知道往哪裡去。」(希伯來書 11:8) 方向是已知的,路徑是未知的,走起來是茫然的!信心的考驗就在於此。但神知道每個人的程度,他是智慧領路者,祂知我們的軟弱,到了重要的關口,再度以祂榮耀的顯現,鼓舞腿痠手垂的天路旅人,終能讓我們知道,信心的度量可以如何的擴大,甚至到無堅不摧的地步!「在信的人,凡事都能!」(馬可福音 9:23),「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哥林多後書 5:7)。我真不知科普頻道中喜滋滋的介紹「世界是虛擬的」的人,有何值得高興的,若非認識「神的真實」這個客觀存在,怎能投影出這美妙世界,又怎能用信心「質實」(希伯來書 11:1) 其中微妙的變化。對於神的顯現,亞伯拉罕的反應是:築壇。


「亞伯蘭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創 12:7) 這個壇是祭壇,與巴別塔是個強烈對比;巴別塔是宣揚人的名,祭壇則是為著神的。祭壇意味著有一些東西獻上為祭物,並被焚燒而歸於無有,成為取悅神的馨香之氣。世上的英雄豪傑們,不管你們把巴別塔造得如何雄偉壯麗,沒有生命的磚頭一點不吸引我,在我看來不過如廢墟,獻在神前的東西似乎無用,神的喜悅卻是無比的可貴,馨香之氣甚至成為無所不在的偉大。


祭壇表明亞伯拉罕是個為著神的人,顯然他對神和神的應許已經有了超特的認識,「大國」「使他的名為大」「使別人得福」這些東西雖難懂得,但他「信」!因為相信後面必有大事會發生,這位呼召他離開家的神,還在賣著關子,這一片土地那麼廣闊,還未到定居下來的時候,因此他住在「帳棚」,向神表明「神啊,你的意念高過我的意念,我的認識和領會太有限,惟願照你的旨意,自由自在不打折扣的成就在我身上」。


「從那裏他又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支搭帳棚;西邊是伯特利,東邊是;他在那裏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並且呼求耶和華的名。」(創 12:8)


支搭帳棚比祭壇更近一步表明,我的生活是為著神的,神要如何帶領雖難知悉,但我願意待命配合,相信祂的旨意是好的。而神的旨意高深莫測,如何參透?除了更多的獻上自己,沒有更好的方法,因此再度築壇,這次在伯特利與艾的中間。伯特利是神的家的意思,艾則是亂堆,兩者相對,意味著世界的文明在神看來其實是亂堆,而神的家值得我們獻上所有,並向著世界見證我們是屬神的。這個再次築壇與基督徒的經歷又很神奇的對應上了:第一次,我們的獻上是為著個人屬靈生命的提升;第二次,我們看見神的旨意在於他的家,就是團體的召會,為此而再度獻上自己。就這樣,祭壇和帳棚成為我們生活的寫照,是蒙召之人一生最明顯的記號。


當我們在世界努力工作而有所成就時,外表風光其實也不過如駿馬般被鞭打,與地的糾纏也容易盤根錯節,生活的內涵被掏空如同無生命的磚塊 (神的建造是用石頭),這就是巴別塔的基本元素!當趁著還有餘生小杯的時候,贖回一些光陰來為著主,雖是微不足道的小祭物,卻能經歷聖靈的悅納和生命的悸動。屬天的呼召吸引我們,重擔漸脫去,腳步漸輕快,因此獻上更多!那靈賜生命並不吝惜,獻得越多做工越多,將屬肉體的變為屬靈的,這是物質的觀點永遠無法理解的。如灰如煙如香氣,卻是頂天立地的柱子!這難道不是身而為人所能達到最令人稱羨的境界嗎?


「那從曠野上來,形狀如煙柱,以沒藥和乳香,並商人各樣香粉熏的,是誰呢?」(雅歌 3:6) 這是雅歌中愛主的人與主活在升天裡,被變化成為讓主都嘖嘖稱奇,如煙柱般存在的美麗女子!與在曠野帶領以色列人 40 之久的神的同在的形式,白天如雲柱晚上如火柱,有幾分相似。再看新約中最重要的使徒保羅,他如何描述自己:「我們都是獻給神的基督馨香之氣:在這等人,就是出於死的香氣叫人死;在那等人,就是出於生命的香氣叫人活;對這些事,誰夠資格?」(哥林多後書 2:14~15) 這個肉身存在的人,竟然成為一種香氣,且是有能力定人生死的香氣!這種深奧的性質只存在於將自己獻於祭壇的人。


亞伯拉罕遙望應許的福份,遠遠望見他的後裔大衛王和所羅門所蓋造聖殿的榮耀,更是盼望那位真正使萬人得福的後裔,就是耶穌基督。由復活之靈在信徒靈裡所建造的新耶路撒冷,才是這應許的終極應驗。「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其設計者並建築者乃是神。」(希伯來書 11:10) 因此他築壇獻祭,他支搭帳棚,承認自己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們也是在同樣的盼望中得救的;所不同的是,亞伯拉罕的福份已經大多數應驗了,我們的得救更近了!


「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但我們若盼望所不見的,就必忍耐著熱切等待。」(羅馬書 8:24~25)


Newman 2024/3/28

導覽頁:紐曼的思想漫步

參考資料:創世紀生命讀經 41 篇









avatar-img
22會員
107內容數
漫步是一種境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ewm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創世紀才研讀到 11 章,其內容細節與含義已經多到令人讚嘆驚奇了!但那只是「序幕」而已,隨著亞伯拉罕的出現,重頭戲才剛剛開始。 那麼長的序幕,無非是要把故事背景好好的交代清楚,重要的事實都是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並且每次都揭露更多細節。 這黑色背景就是撒旦的背叛,因此「地變為空虛荒廢,
洪水之後的人們,從挪亞一家重新開始,神人關係回到起初的和諧美好,除去了咒詛應許了祝福,這種情形下挪亞一家只需盡責的讓所有的生命「在地上孳生,繁衍增多」(創 8:17)。但顯然還沒到大結局的時候,後面的故事還很長,我們可以觀察到人類生活方式的一些微妙的質變。 首先是人開始吃葷了:「凡活著的動物都
「除非我比任何人都更能強有力的反駁自己的立場,否則我沒資格擁有一種觀點。」這是查理・蒙格在闡述「逆向思考」時,令我印象深刻的發表。 世上應該沒有任何一種哲學,對家庭的重視和推崇,可以比得上聖經的。從為亞當建造夏娃,挪亞一家八口進方舟得救,蒙呼召的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家三代一脈相傳,到以色列
「地還存留的時候,稼穡、寒暑、冬夏、晝夜,就永不停息了。」(創世紀 8:22) 這是在挪亞出方舟,築壇獻祭後,神給出的寶貴應許。立約只要一次,守約卻是千年!數千年後的今天,無人擔憂隔天的太陽是否會升起,沒有任何人或力量可以限制全知全能的神,唯獨祂所說的話,堅定在天,不可違背,這是神的信實!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馬太福音 5:5) 「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 6:10) 有了地就有後續一切的建設,萬物滋生都本於孕育的土地。我們生活的全部也都基於某一片土地,穩固肥沃的土地,讓我們有了富餘的收成和華美的房屋,生命中最高的安息與享
二戰後的日本,一直到如今,國家經濟高潮起伏的過程,是經濟學的寶貴教材。在認真讀過「美聯儲」和「利率與通膨」之後,一堆日本的分析一直跳出來,以前非常討厭歷史學科的我,也不知不覺逐步深入,想一探究竟。竟然發現許多現象似乎有點熟悉,甚至是現在進行式,就在我們身邊與生活息息相關!
創世紀才研讀到 11 章,其內容細節與含義已經多到令人讚嘆驚奇了!但那只是「序幕」而已,隨著亞伯拉罕的出現,重頭戲才剛剛開始。 那麼長的序幕,無非是要把故事背景好好的交代清楚,重要的事實都是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並且每次都揭露更多細節。 這黑色背景就是撒旦的背叛,因此「地變為空虛荒廢,
洪水之後的人們,從挪亞一家重新開始,神人關係回到起初的和諧美好,除去了咒詛應許了祝福,這種情形下挪亞一家只需盡責的讓所有的生命「在地上孳生,繁衍增多」(創 8:17)。但顯然還沒到大結局的時候,後面的故事還很長,我們可以觀察到人類生活方式的一些微妙的質變。 首先是人開始吃葷了:「凡活著的動物都
「除非我比任何人都更能強有力的反駁自己的立場,否則我沒資格擁有一種觀點。」這是查理・蒙格在闡述「逆向思考」時,令我印象深刻的發表。 世上應該沒有任何一種哲學,對家庭的重視和推崇,可以比得上聖經的。從為亞當建造夏娃,挪亞一家八口進方舟得救,蒙呼召的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家三代一脈相傳,到以色列
「地還存留的時候,稼穡、寒暑、冬夏、晝夜,就永不停息了。」(創世紀 8:22) 這是在挪亞出方舟,築壇獻祭後,神給出的寶貴應許。立約只要一次,守約卻是千年!數千年後的今天,無人擔憂隔天的太陽是否會升起,沒有任何人或力量可以限制全知全能的神,唯獨祂所說的話,堅定在天,不可違背,這是神的信實!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馬太福音 5:5) 「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 6:10) 有了地就有後續一切的建設,萬物滋生都本於孕育的土地。我們生活的全部也都基於某一片土地,穩固肥沃的土地,讓我們有了富餘的收成和華美的房屋,生命中最高的安息與享
二戰後的日本,一直到如今,國家經濟高潮起伏的過程,是經濟學的寶貴教材。在認真讀過「美聯儲」和「利率與通膨」之後,一堆日本的分析一直跳出來,以前非常討厭歷史學科的我,也不知不覺逐步深入,想一探究竟。竟然發現許多現象似乎有點熟悉,甚至是現在進行式,就在我們身邊與生活息息相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重新詮釋了創世紀廿二章中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通過對亞伯拉罕的內心和行為的分析,提出不同的觀點,同時探討上帝對亞伯拉罕的考驗是否真的是對他的信心和愛的測試。文章還從以撒和撒拉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從而試圖打破對該故事傳統詮釋的壓抑,並提倡對信仰不同層面的理解。
Thumbnail
阿摩司是一個南國的平凡牧羊人、農夫,神的話向祂啟示,祂就成了先知,神話語的出口,向以色列緊鄰的七個國家宣告滅亡,其中北國以色列和南國猶大也不例外。此文談到了律法的超越,因應的懲罰和對耶和華的敬拜。
Thumbnail
我們也時常碰到一個絕境,正是「究竟是要維持現狀,持續待在這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生活,還是要選擇跳出深淵,做出決斷?」 故事中,亞伯拉罕帶著兒子前往上帝指定的地點,但一路上兒子以撒詢問亞伯拉罕,怎麼帶了獻祭的工具,卻沒看到獻祭的牲畜呢?亞伯拉罕只能不發一語,他背負著是一個秘密....
Thumbnail
我們的服事的確不求名垂千古,因為一切都是上帝的,祂甚至根本不缺我們的服事。但我們是否真的擺上了值得紀念的心態和敬畏,在全能的上帝面前?還是其實我們所擺上的,的確不足以用更多的篇幅記載?
Thumbnail
稱為基督徒的我們,大部份都希望成為大有信心的男人或女人。但我們真的知道成為有信心的人是什麼意思嗎?
Thumbnail
荷西(Jose Luis Navajo):「上帝不會呼召已經裝備好的人,而是祂會裝備那些受祂呼召的人。」(《月光下的十字架》,荷西.路易斯.那瓦荷,p48)
Thumbnail
在上一次的聚會中,我們談到了〈世界的起初─創世的由來〉,討論了天主教會的世界觀和自然科學的演進竟然是搭得上的:因為聖經的第一本書《創世紀》是以神話文學體裁寫下的以色列祖先思考人生筆記。(畢竟沒電燈沒電視沒網路的時代,除了思考人生和鬥鬥嘴之外,還有什麼更好玩的事情呢?)
Thumbnail
從以賽亞的預言到耶穌來到這世界,這中間有七百年之久。神要滅掉所多瑪時,先知會亞伯拉罕,並接受亞伯拉罕的招待。亞伯拉罕忠心到底,順服到底,也苦到底。在神面前,要用誠懇的心,作真實的事,不幻想,不妄想,心常苦,事求妥,追求完美,最好你所作的能成為永恆。
Thumbnail
人生活的所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重新詮釋了創世紀廿二章中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通過對亞伯拉罕的內心和行為的分析,提出不同的觀點,同時探討上帝對亞伯拉罕的考驗是否真的是對他的信心和愛的測試。文章還從以撒和撒拉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從而試圖打破對該故事傳統詮釋的壓抑,並提倡對信仰不同層面的理解。
Thumbnail
阿摩司是一個南國的平凡牧羊人、農夫,神的話向祂啟示,祂就成了先知,神話語的出口,向以色列緊鄰的七個國家宣告滅亡,其中北國以色列和南國猶大也不例外。此文談到了律法的超越,因應的懲罰和對耶和華的敬拜。
Thumbnail
我們也時常碰到一個絕境,正是「究竟是要維持現狀,持續待在這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生活,還是要選擇跳出深淵,做出決斷?」 故事中,亞伯拉罕帶著兒子前往上帝指定的地點,但一路上兒子以撒詢問亞伯拉罕,怎麼帶了獻祭的工具,卻沒看到獻祭的牲畜呢?亞伯拉罕只能不發一語,他背負著是一個秘密....
Thumbnail
我們的服事的確不求名垂千古,因為一切都是上帝的,祂甚至根本不缺我們的服事。但我們是否真的擺上了值得紀念的心態和敬畏,在全能的上帝面前?還是其實我們所擺上的,的確不足以用更多的篇幅記載?
Thumbnail
稱為基督徒的我們,大部份都希望成為大有信心的男人或女人。但我們真的知道成為有信心的人是什麼意思嗎?
Thumbnail
荷西(Jose Luis Navajo):「上帝不會呼召已經裝備好的人,而是祂會裝備那些受祂呼召的人。」(《月光下的十字架》,荷西.路易斯.那瓦荷,p48)
Thumbnail
在上一次的聚會中,我們談到了〈世界的起初─創世的由來〉,討論了天主教會的世界觀和自然科學的演進竟然是搭得上的:因為聖經的第一本書《創世紀》是以神話文學體裁寫下的以色列祖先思考人生筆記。(畢竟沒電燈沒電視沒網路的時代,除了思考人生和鬥鬥嘴之外,還有什麼更好玩的事情呢?)
Thumbnail
從以賽亞的預言到耶穌來到這世界,這中間有七百年之久。神要滅掉所多瑪時,先知會亞伯拉罕,並接受亞伯拉罕的招待。亞伯拉罕忠心到底,順服到底,也苦到底。在神面前,要用誠懇的心,作真實的事,不幻想,不妄想,心常苦,事求妥,追求完美,最好你所作的能成為永恆。
Thumbnail
人生活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