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八) 絕妙自然的獨特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極樂世界的二十九種莊嚴 : 生活環境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極樂世界的二十九種莊嚴

極樂世界的生活環境 (器世間清淨):

一、清淨功德成就。二、量功德成就。三、性功德成就
四、形相功德成就。五、種種事功德成就。六、妙色功德成就
七、觸功德成就。八、莊嚴三種功德成就。九、雨功德成就
十、光明功德成就。十一、妙聲功德成就。十二、主功德成就
十三、眷屬功德成就。十四、受用功德成就。十五、無諸難功德成就
十六、大義門功德成就。十七、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成就

(八) 絕妙自然的獨特世界(莊嚴三種功德成就)

(一)開神悅體的功德水(莊嚴水功德成就)

佛在因地,因為見到有的國土有河流、有江、有海,波濤洶湧;又有大塊的冰隨著急流而下,衝擊兩岸,使人驚嚇恐慌。這樣濁惡的水,面對它時沒有安和愉悅的心情;背向它時,又恐怕有大水到來的憂慮,所以發起水功德莊嚴之願。

西方世界的七寶池,寶池很多,遍布極樂世界,這也是十方念佛眾生,生到極樂世界的托生之處。七寶池的水是隨心所欲,到七寶池裡頭,要深就深,要淺就淺,要溫就溫,要涼就涼,要急流就急流,要緩流就緩流。最妙的是,喜歡聽什麼法,水就出現想聽的法音。

西方世界的水質跟我們這裡不一樣,水能「開神悅體」,開神,就是一般講的開悟,在這個水裡游泳、沐浴會開悟;悅體是身體感覺得非常的舒適、舒暢。西方世界的水能把心裡的煩惱、習氣洗掉。寶池的池底是金沙布地,所以它放光,池底也有光明往上面照,無深不照。寶池的水,它不是死水,它在那裡流動,水的流動速度,所觀察的是恰恰好,不太快也不太慢。

往生論》頌曰:「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寶華」是指蓮花,寶池裡有蓮花,十方世界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是蓮花化生,所以西方世界也叫蓮花世界,蓮花都是在七寶池中長成的。

現前我們真的相信極樂世界,相信阿彌陀佛,發願往生,只要這個念頭一生,七寶池裡頭就長出一朵蓮花花苞。念佛念得愈勤,花就長得愈大,顏色愈好。所以說「寶華千萬種」,寶池中的蓮花種類很多,大小、光色都不一樣。將來往生時,佛就是拿這朵蓮花來接引我們,這朵蓮花上有我們的名字。如果念佛的人退心了,不想往生淨土,或者改學別的法門,那朵蓮花慢慢就謝掉了,消失了。所以在極樂世界看到有生有滅的就是寶池內的蓮花,除此之外,一切事物都是不生不滅的。

到了極樂世界,蓮花還沒開,我們就在蓮花裡面,有佛給我們講經說法,那是化身佛。蓮花如果一開,所見到的是報身佛,而且我們的身相就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所以並不是從小孩慢慢長大的,不是的。

「彌覆池流泉」,「彌」是滿滿的,七寶池整個池塘都是這些寶花。「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這是讚歎七寶池水面上以及周邊的莊嚴。池子裡面有蓮花,寶池的周邊有行樹、花草,所有的樹木花草都是無量珍寶所成的,都是自然成就的。西方世界都是珍寶,是寶樹、寶草,寶性功德草。因為是寶,所以寶都放光。微風一吹動,那個光就交錯了,顯示得非常之美。

這是說到水功德成就,水功德成就裡面,沒有讚歎水的八德,而讚歎水面上、水岸邊的這些裝飾。水是本體,周邊的這些花草裝飾是附帶的,附帶的都已經這樣美了,那水的好處就更不必說了。

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蓮花化生,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我們在沒有到達之前,我們現前這個狀況,我們的心真誠,我們的願懇切,我們的念佛功夫要非常認真努力,七寶池裡面的花愈來愈大,光色愈來愈美,這是我們帶得去的。在這個世界,無論我們想些什麼、念些什麼、造些什麼,都帶不去,沒有一樣能帶走。帶不去的隨緣就好,帶得去的就要真幹!


(二)十方無礙的平坦地(莊嚴地功德成就)

佛於因地時見到有的國土,崇山峻嶺,有懸崖深谷,高低不平;有茫茫大海,見不到彼岸;有大片的地沒有人走,十分荒涼。所以興起悲願,成就平坦的大地;宮殿樓閣的任何一處都能見到十方無數佛國;而且宮殿樓閣的外面,有寶樹寶欄圍繞,互相輝映、嚴飾。

往生論》頌曰:「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

「宮殿諸樓閣」,極樂世界的大地,地平如掌,這是平等心現出來的。佛的講堂精舍,也是七寶所成。七寶能隨心所欲,可以堅固做為建築材料,也可以柔軟做衣服穿,樣樣都是自然化成的。而往生去的大眾,所居宮殿,住的環境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真不可思議。

極樂世界的大地有宮殿、樓閣,這些宮殿樓閣是往生到極樂世界菩薩居住修行的住所。宮殿整齊壯麗,大小不一,形式也不一樣,美不勝收。為什麼會不一樣?隨眾生的意念而變化的。所以宮殿喜歡在空中的就升在空中,喜歡在地面就在地面。而且宮殿可以隨身,要到他方世界去,宮殿就像飛行工具一樣,飛到他方佛世界去了。

「觀十方無礙」,西方世界的宮殿、樓閣能現十方諸佛剎土。宮殿周圍都是寶樹,在樹林裡面也能看到十方剎土。換句話說在極樂世界,想看十方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到處都能看到,光中都能現這個境界。不但能看到現前,還能看到過去、未來。極樂世界人六種神通具足,天眼遍觀,天耳徹聽;能看到十方世界,能聽到十方世界眾生說話的音聲,一點障礙都沒有。有他心智通,眾生心裡才動個念頭,就知道了。極樂世界是無障礙的世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雜樹異光色」,雜色寶樹遍滿極樂國,樹的品種非常多,光色都不一樣,多麼奇特美麗。極樂世界的寶樹,或純一寶,或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輾轉合成。見到這個樹,觸到這光影,都能得大乘的法樂,都能增長福慧,神通自在,也是隨意所需,應念現前。這些寶樹上覆寶網,樹上面的裝飾是寶網,羅網。樹下面有欄杆,寶欄,都是表大地之莊嚴。

樹上有羅網,從羅網當中能見到想見的十方世界,想看哪裡,什麼境界就現前,十方世界六道眾生看得清清楚楚。西方世界無論是宮殿、樓閣、花樹、羅網,都能顯現十方世界的影像。想看哪一個世界,它就現出這個現象出來,應念現前。

「寶欄遍圍繞」,欄杆是宮殿樓閣外面的裝飾,有欄杆,有道路。欄杆、道路周遍圍繞,四通八達。因為有神足通,想到哪裡去,念頭才動,身體已經到達了,比光的速度還快。遍法界虛空界十方諸佛剎土,不但能去,而且能一時去每一尊佛剎土。一時同去,什麼方式?分身。極樂世界的人都有這個本事,千百億化身,有多少佛國土,就化多少身,就變多少身,到那邊供佛、聽經聞法。

曇鸞法師的《往生論註》上說:「如淨明鏡,十方國土,淨穢諸相,善惡業緣,一切悉現」。西方極樂世界無論正報依報都放光明,都能顯示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依正莊嚴之事。光中顯示出來的境界,不但可以看,還可讓自己親身經歷;換句話說,我們只要到極樂世界,就等於到了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對於一切諸佛剎土裡的信息,統統能接收到。

在極樂世界能夠見佛,能夠供佛,能夠聽佛說法。哪個世界有苦難眾生,也可以幫助佛去教化。我們知道這些事情了,極樂世界能不去嗎?換句話說,不到極樂世界就永遠再糊塗下去了。


(三)法音宣流的妙虛空(莊嚴虛空功德成就)

佛於因地時,見到有的國土虛空中污染混濁;虛空中的聲音濁惡;虛空中出現不祥的災氣,使心憂慮恐懼。由此興起悲願使虛空處處顯現寶網彌覆的莊嚴;讓國土的虛空中傳出微妙法音,不但悅耳動聽,而且發人智慧;以虛空莊嚴,使人看不厭,而且見到時心得安定。

往生論》頌曰:「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這是說極樂世界的虛空中不僅有光、有色彩,有無量妙寶裝飾其中,而且到處都能聞到佛法,不像我們這個五濁世間聞法艱難。

空中莊嚴是講「羅網」,古時候的宮殿是雕梁畫棟,是非常高級的藝術品,所以建好了之後往往用羅網保護它,怕人損壞,怕鳥到那邊做窩。羅網在古代多半用銅絲編織的,是透明的,從外面能看得見,但是不能接觸它。西方極樂世界的羅網莊嚴,不是銅絲,是無量妙寶所形成的,像透明的紗一樣蓋在宮殿上,蓋在寶樹上。羅網放光,光中有化佛,佛也會說法,莊嚴無與倫比!

網當中繫著有鈴鐺,微風一吹動,發出音聲。音聲就像交響樂一樣的美,音樂裡面是在宣揚妙法,音聲說法,說的什麼法?想聽什麼法它就說什麼法,這妙極了。所聽到的法音,經上說了一個總綱領,念佛、念法、念僧,都念自性三寶。三寶是佛法僧,佛是「覺」義,念覺就是念念覺而不迷,這是念佛;念念正而不邪,這是念法;念念淨而不染,這是念僧。法音都是念三寶。

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對於每個人的根性都通達明瞭,他有能力讓每一個不同根性的人在那裡生活,都感受到意想不到的舒暢快樂,能滿足一切眾生的願望及喜愛,這才叫真正的殊勝莊嚴。

>> 續下一頁 : 極樂世界的二十九種莊嚴 : (九) 廣修供養的香光世界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二河白道 —善導大師對往生人之喻示
. 往生品位: 九品蓮花圖說上品往生中品往生下品往生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念佛三昧寶王論》 —飛錫法師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妙叶禪師
.《普勸念佛文》及其釋義 —蓮池大師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念相應一念佛
16會員
417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一念相應一念佛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19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19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修行不外乎兩大綱領,修福、修慧。換句話說,我們就修這兩種,福慧圓滿,就成佛了。我們在這個世界要福慧圓滿,得修學三大阿僧祇劫,到西方世界沒幾天就圓滿了。為什麼圓滿?因為那裡的緣太好了,念念都能供養諸佛,念念都能聽佛說法,福慧同時成就,不可思議。
Thumbnail
修行不外乎兩大綱領,修福、修慧。換句話說,我們就修這兩種,福慧圓滿,就成佛了。我們在這個世界要福慧圓滿,得修學三大阿僧祇劫,到西方世界沒幾天就圓滿了。為什麼圓滿?因為那裡的緣太好了,念念都能供養諸佛,念念都能聽佛說法,福慧同時成就,不可思議。
Thumbnail
現在我們處在五濁惡世,修行太難了!想認真用功修行,會有人嫉妒,想盡方法障礙,因此障緣太多,修行就很困難。西方淨土沒有障礙,確實沒有嫉妒、瞋恚,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到了極樂世界,在那裡修行,每個同參都歡喜讚歎,都幫助我們。這樣好的人事環境,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找不到的。
Thumbnail
現在我們處在五濁惡世,修行太難了!想認真用功修行,會有人嫉妒,想盡方法障礙,因此障緣太多,修行就很困難。西方淨土沒有障礙,確實沒有嫉妒、瞋恚,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到了極樂世界,在那裡修行,每個同參都歡喜讚歎,都幫助我們。這樣好的人事環境,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找不到的。
Thumbnail
今天我們學佛,除了淨宗法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這一生中是沒法超越六道輪迴;無論修得再好,來生不過得人天善果,沒法子出三界,不能出三界那就是虛作住持。唯獨淨宗法門是不虛作,讓我們這一生當中一定圓滿成就。念佛人,心是阿彌陀佛的心,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一切皆成佛,幫助一切眾生快快成佛。
Thumbnail
今天我們學佛,除了淨宗法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這一生中是沒法超越六道輪迴;無論修得再好,來生不過得人天善果,沒法子出三界,不能出三界那就是虛作住持。唯獨淨宗法門是不虛作,讓我們這一生當中一定圓滿成就。念佛人,心是阿彌陀佛的心,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一切皆成佛,幫助一切眾生快快成佛。
Thumbnail
因為有阿彌陀佛的願力、福德力作增上緣,我們生到極樂世界就一切都如意自在了。壽命達到無量壽,隨自己的心願,願意在淨土住多久就住多久。捨淨土的壽命生到十方世界度眾生,也是想住世多長,都隨心所欲。而且在淨土想受用什麼,隨心裡所想,就自然現前。
Thumbnail
因為有阿彌陀佛的願力、福德力作增上緣,我們生到極樂世界就一切都如意自在了。壽命達到無量壽,隨自己的心願,願意在淨土住多久就住多久。捨淨土的壽命生到十方世界度眾生,也是想住世多長,都隨心所欲。而且在淨土想受用什麼,隨心裡所想,就自然現前。
Thumbnail
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法會之中的所有大眾,不是胎生,不是卵生,也不是濕生,全都是化生,而且是蓮花中化生。在七寶池中的蓮花,它是正覺寶花,是阿彌陀佛的性德變現出來的。大家心地清淨,沒有爭執,連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都沒有,這是眷屬平等。
Thumbnail
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法會之中的所有大眾,不是胎生,不是卵生,也不是濕生,全都是化生,而且是蓮花中化生。在七寶池中的蓮花,它是正覺寶花,是阿彌陀佛的性德變現出來的。大家心地清淨,沒有爭執,連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都沒有,這是眷屬平等。
Thumbnail
學佛修行的人都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那是一個無有諸苦但受諸樂之處。西方極樂淨土,國土無量、眷屬無量,壽命福報亦無量,乃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大願所成就的殊勝淨土。只要具足信、願、行,當生必能往生極樂浄土,一切隨心滿願,極其勝妙。人壽有限,一定要與佛法相應互動,勤修淨土四因,臨命定能往生極樂淨土。
Thumbnail
學佛修行的人都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那是一個無有諸苦但受諸樂之處。西方極樂淨土,國土無量、眷屬無量,壽命福報亦無量,乃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大願所成就的殊勝淨土。只要具足信、願、行,當生必能往生極樂浄土,一切隨心滿願,極其勝妙。人壽有限,一定要與佛法相應互動,勤修淨土四因,臨命定能往生極樂淨土。
Thumbnail
極樂世界不但佛說法,風聲、水聲、樹木花草、山河大地全都會說法,這是妙聲功德成就。因為極樂世界六塵都說法,所以無論是耳根利也好,眼根利也好,鼻根利也好,不管是哪一根,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具足。因此諸佛剎土眾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個個都能隨其根性之不同,得到圓滿的利益,這是他方世界所沒有的。
Thumbnail
極樂世界不但佛說法,風聲、水聲、樹木花草、山河大地全都會說法,這是妙聲功德成就。因為極樂世界六塵都說法,所以無論是耳根利也好,眼根利也好,鼻根利也好,不管是哪一根,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具足。因此諸佛剎土眾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個個都能隨其根性之不同,得到圓滿的利益,這是他方世界所沒有的。
Thumbnail
我們無始劫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業有淨有染,染業有善有惡。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報,是福是罪報,不離六道輪迴,自作自受。佛教人了解明白因果報應後,就不敢再造惡業;不但不敢,警覺性高的連惡的念頭都不敢想。所以第一等大善大智慧,就是把我們的心換成阿彌陀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Thumbnail
我們無始劫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業有淨有染,染業有善有惡。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報,是福是罪報,不離六道輪迴,自作自受。佛教人了解明白因果報應後,就不敢再造惡業;不但不敢,警覺性高的連惡的念頭都不敢想。所以第一等大善大智慧,就是把我們的心換成阿彌陀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Thumbnail
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蓮花化生,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我們在沒有到達之前,我們現前這個狀況,我們的心真誠,我們的願懇切,我們的念佛功夫要非常認真努力,七寶池裡面的花愈來愈大,光色愈來愈美,這是我們帶得去的。在這個世界,沒有一樣能帶走。帶不去的隨緣就好,帶得去的就要真幹!
Thumbnail
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蓮花化生,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我們在沒有到達之前,我們現前這個狀況,我們的心真誠,我們的願懇切,我們的念佛功夫要非常認真努力,七寶池裡面的花愈來愈大,光色愈來愈美,這是我們帶得去的。在這個世界,沒有一樣能帶走。帶不去的隨緣就好,帶得去的就要真幹!
Thumbnail
《往生論》上講:「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這是形容極樂世界大地寬廣不可限極,不可限極就是它沒有數量,極樂世界沒有限量。法藏比丘參訪十方剎土時,觀察到三界狹小,因此興起莊嚴量功德的大願,就是成佛時,國土要像虛空一樣廣大無邊。
Thumbnail
《往生論》上講:「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這是形容極樂世界大地寬廣不可限極,不可限極就是它沒有數量,極樂世界沒有限量。法藏比丘參訪十方剎土時,觀察到三界狹小,因此興起莊嚴量功德的大願,就是成佛時,國土要像虛空一樣廣大無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