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學術界》Step by Step從為學而活到學會生活,無痛開啟多元職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從研究生到現役學術工作者都適讀的轉職寶典
勇敢步出象牙塔,追尋更寬闊的職涯天空

┤齊聲推薦├ 

Dr. Katherine│「海洋學家的母體力學」版主& Niche Career顧問
李麗美|前東海大學專案助理教授
周偉航(人渣文本)|專欄作家、哲學博士
馬雅人|馬雅國駐臺辦事處大使
蘇致亨|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生


🎓前東海大學專案助理教授李麗美書評專文,掃書腰QR-CODE搶先看!

🎓汲取150位專業人士建議 X 12位成功轉職者經驗

讓高學歷不再成為求職包袱,找到發揮長才的真正跑道


離開學術界不容易。從大學起,歷經近十年(或以上)學術訓練的準博士與博士們,往往抱著「或許能熬出頭」的期望,難以及時認清高教界嚴苛的就業環境可能不適合自己。箇中因素牽涉到個人志向、身分認同、心理障礙等,不一而足。

雖然博士課程目標是培育學子走上終身職教授之路,但以美國而言,現今僅7%的研究生最後能做到。少子化的臺灣情形也沒有比較樂觀。

本書作者克里斯多福.凱特林還在學界時,研究領域為羅馬史、拉丁語文學,曾對學界之外的職場毫無概念。

現實情況使他不得不考慮離開高教工作,拓展另一種職涯。從最後一份臨時教職進入倒數開始,他一邊工作,一邊與大約150人會談、尋求職涯建議,努力了兩年多,終於成功轉換跑道。

此外,本書也特別納入作者與12位前學人進行的正式訪談,藉此與讀者分享其他人怎麼勇敢走出象牙塔,開拓更多領域的就業可能。


作者歸納了自己與他人走過的路,可供考慮離開學界的讀者參考──

❏從地點、時間、感情生活、職涯發展等角度,評估高教工作是否確實適合自己。

❏接觸學術人組成的線上社群,參與「高教界外職涯可能性」的相關討論,也多方參考不同人士的見解。

❏主動聯絡產業界前輩,邀請對方與自己進行「資訊訪談」,當面請教不同行業的從業條件、工作內容與方法,從中探索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藉由「資訊訪談」拓展人脈:請求訪談對象牽線、介紹其他業界人士,以認識更多潛在的「資訊訪談」對象。

❏從學術模式切換到非學術模式,與學界外產業人士溝通時,視情況調整自我介紹、交談聊天與信件往來的表達方式,可縮短與新拓展人脈之間的距離,有利於求職。

❏調整撰寫研究論文的舊習,用清晰簡要的履歷抓住潛在雇主的注意力。

❏將學界工作經驗轉換為新職場的即戰力,從公開演說、進度掌控到數據分析,都有「轉譯」為新工作所需能力的可能。


《離開學術界》會提點讀者告別學術職涯可能面臨的轉型挑戰,尤其是許多人都會經歷到的褪去學者身分的掙扎、

恐懼、羞恥與悲傷。然而,跟著書中每一步驟的方法來改變心態、打磨溝通技巧,並向業界邁出求職的第一步,

讀者便會漸漸看到學術圈外寬闊的職涯之路與正向前景,繼而順利走出象牙塔。


▌各界好評推薦

離開不是重點,重點在於要去哪裡?

許多博士若步出學術研究,除了面臨「可以做什麼?」的未知焦慮外,更大的挑戰其實在於對自我認同的重塑;一旦心理障礙克服,技術問題就相對容易。

其實,博士訓練所培養的求真精神、批判性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這些核心技能在各行各業皆極為實用。本書除了分享作者真實經歷,也具體提供博士邁向多元職涯的經驗分享和求職策略,包含如何準備業界履歷、面試技巧,以及發展專案管理、數據分析等通用的技能。

真正的職涯發展應該超越單一領域的限制,學術是眾多可能之一,不要陷入學術與非學術的二元陷阱;理想職涯除了考量專業和熱情,也要衡量生活型態、個性、經濟及家庭等多重因素,並在人生不同階段進行彈性調整。擁有博士學位理應開啟更多可能、更豐富的世界,以本書鼓勵博士們勇敢航向自己的藍海!

──Dr. Katherine/「海洋學家的母體力學」版主& Niche Career顧問


專研羅馬史、拉丁文學的克里斯多福.凱特林博士,把他自行摸索出來在學術界之外謀職的方法、步驟,以及從150位前輩身上得到的建議,再加上訪談12位在各行各業發光發亮的前學術界人士所蒐集到的經驗,全都寫進《離開學術界》這本實用指南裡了。有了這本書作為指引,從現在開始,有志於轉換跑道的博士,缺的不再是方法,而是行動;少的不再是地圖,而是願意告別象牙塔、航向新大陸的勇氣。

──李麗美/前東海大學專案助理教授


這本書應會讓初級研究學人和博士生大開眼界,我建議研究生在研究所早期階段就閱讀《離開學術界》。讀者可藉由這本書替未來可能碰上的轉職之路做好準備。

──艾瑞克.沃爾查克(Eryk Walczak)/倫敦政經學院書評(LSE Review of Books)


離開象牙塔從事新職業的前景從未如此觸手可及,也從未如此吸引人。這本指南的每一章都包含了大量實用、可操作的資訊,而作者凱特林那段讓自己脫胎換骨的迷人經歷使這些資訊更加強而有力。《離開學術界》為那些在學術生涯的迷宮中受挫的研究者與學者提供了一份逃生計畫。

──克里斯.漢弗瑞博士(Chris Humphrey, PhD)/吐司上的工作(Jobs on Toast)創辦人


作者簡介︰克里斯多福.凱特林Christopher L. Caterine

前古典學家,曾任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古典學客座助理教授、古典學研究學會臨時教員委員會(Contingent Faculty Committee for the Society for Classical Studies)主席。從事溝通策略師、作家和職涯教練等工作,離開學術界後,幫助許多研究生和學者在新領域找到了滿意的工作。


譯者簡介︰謝蘋

龜山島民,洄游北海。聯絡信箱:apfel.hsieh@gmail.com




avatar-img
84會員
421內容數
離開地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詹偉雄×臉譜出版 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臉譜出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救護車倒車進入隔間的時候發出嗶嗶的警告聲,後車門一開,跳出來的警衛多得足以控制一場小型監獄暴動。其中四人將放著朗尼.華德爾屍體的擔架拉出來,抬著走上斜坡道直接進停屍間。金屬物品喀噠作響,腳步來回移動……
 只要你在做需要專注的事情,都可以善加利用心流,包括在職場、家庭、學校,甚至是空閒時間所做的任何活動。  在職場上,無論你是農夫、醫生、水電工或建築師,進入心流都對你有所幫助。在家裡,不管是做家事、唸書或冥想,你都可以好好運用心流。當你在空閒時間種花、閱讀或烹飪,也有可能進入心流狀態。 
「心流」在今天已是耳熟能詳的概念, 不用把這件事交給命運,也不必苦苦等待繆斯女神, 只要經過練習,每個人都可掌握自主進入心流的能力, 並隨時隨地、隨心所欲享受它所帶來的眾多好處。 不只是提高生產力!實踐心流將為你帶來改變人生的益處~
黛西‧瓊斯生於一九五一年,成長於加州洛杉磯好萊塢山。她的父親法蘭克‧瓊斯(Frank Jones)是知名的英國畫家,母親珍娜‧勒菲佛(Jeanne LeFevre)則是來自法國的模特兒。一九六〇年代末期,青少女時期的黛西就已經在日落大道(Sunset Strip)一帶聲名鵲起。   伊蓮‧張
16、2005年\《繁花將盡》\All the Flowers are Dying 「夏日已遠,繁花將盡……」,這部寫於九一一後的小說,延續前一本連環殺手的故事,細心布局,縝密策畫,讓危險份子不動聲色的潛伏在史卡徳和伊蓮身邊,伺機而動。所有的恐怖都源於平靜生活,崩解的波濤始於日常。
15、2001年\《死亡的渴望》\Hope to Die 紐約時報暢銷榜小說 最恐怖的連續殺人魔,就隱藏在你我的身邊,隨時變化身分、操弄人性,甚至成為人們談心的好夥伴。也許,當他露出猙獰面目的那一刻,你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 ——摘自臉譜出
救護車倒車進入隔間的時候發出嗶嗶的警告聲,後車門一開,跳出來的警衛多得足以控制一場小型監獄暴動。其中四人將放著朗尼.華德爾屍體的擔架拉出來,抬著走上斜坡道直接進停屍間。金屬物品喀噠作響,腳步來回移動……
 只要你在做需要專注的事情,都可以善加利用心流,包括在職場、家庭、學校,甚至是空閒時間所做的任何活動。  在職場上,無論你是農夫、醫生、水電工或建築師,進入心流都對你有所幫助。在家裡,不管是做家事、唸書或冥想,你都可以好好運用心流。當你在空閒時間種花、閱讀或烹飪,也有可能進入心流狀態。 
「心流」在今天已是耳熟能詳的概念, 不用把這件事交給命運,也不必苦苦等待繆斯女神, 只要經過練習,每個人都可掌握自主進入心流的能力, 並隨時隨地、隨心所欲享受它所帶來的眾多好處。 不只是提高生產力!實踐心流將為你帶來改變人生的益處~
黛西‧瓊斯生於一九五一年,成長於加州洛杉磯好萊塢山。她的父親法蘭克‧瓊斯(Frank Jones)是知名的英國畫家,母親珍娜‧勒菲佛(Jeanne LeFevre)則是來自法國的模特兒。一九六〇年代末期,青少女時期的黛西就已經在日落大道(Sunset Strip)一帶聲名鵲起。   伊蓮‧張
16、2005年\《繁花將盡》\All the Flowers are Dying 「夏日已遠,繁花將盡……」,這部寫於九一一後的小說,延續前一本連環殺手的故事,細心布局,縝密策畫,讓危險份子不動聲色的潛伏在史卡徳和伊蓮身邊,伺機而動。所有的恐怖都源於平靜生活,崩解的波濤始於日常。
15、2001年\《死亡的渴望》\Hope to Die 紐約時報暢銷榜小說 最恐怖的連續殺人魔,就隱藏在你我的身邊,隨時變化身分、操弄人性,甚至成為人們談心的好夥伴。也許,當他露出猙獰面目的那一刻,你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 ——摘自臉譜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你在人生中感到迷惘嗎?想著下次求職該怎麼辦嗎?這本書作者針對人生方向給了一些思考工具,我則是根據這些內容解構再結構!今天這篇會講如何建立連結(求職)。如果你還沒看過(上)篇,建議先看(上)篇,把「理想自我」先找出來,再來看這篇會比較適合喔!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研究所學習的心得與看法,以及在實驗室生活的經驗和觀察。文章中提到了研究所學習的能力、學術圈的黑暗面、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等內容,是一篇分享研究所求學和生活的寶貴經驗的文章。
Thumbnail
三大步驟,讓你選系、就業、轉職或創業不再迷惘
Thumbnail
https://www.technice.com.tw/new-submissions/?openExternalBrowser=1&p_code=F123966007 為了讓年輕學子能夠順利踏入科技產業、掌握職場競爭力的關鍵,科技島要開闢「學長姊帶路」專區,讓業界前輩分享求職與任職的珍貴
Thumbnail
面對生命中的轉折點,您是否曾感到迷茫與不確定?是否在選擇穩定與追尋熱情之間掙扎?或許您會問自己:我應該遵循內心的呼喚,還是走一條更加穩妥的道路?這篇文章將帶您進入一個大學生的世界,在資管與中文領域之間徘徊、探索自我。我的故事或許能給您一些啟示:在尋找人生道路時,我們應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你在人生中感到迷惘嗎?想著下次求職該怎麼辦嗎?這本書作者針對人生方向給了一些思考工具,我則是根據這些內容解構再結構!今天這篇會講如何建立連結(求職)。如果你還沒看過(上)篇,建議先看(上)篇,把「理想自我」先找出來,再來看這篇會比較適合喔!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研究所學習的心得與看法,以及在實驗室生活的經驗和觀察。文章中提到了研究所學習的能力、學術圈的黑暗面、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等內容,是一篇分享研究所求學和生活的寶貴經驗的文章。
Thumbnail
三大步驟,讓你選系、就業、轉職或創業不再迷惘
Thumbnail
https://www.technice.com.tw/new-submissions/?openExternalBrowser=1&p_code=F123966007 為了讓年輕學子能夠順利踏入科技產業、掌握職場競爭力的關鍵,科技島要開闢「學長姊帶路」專區,讓業界前輩分享求職與任職的珍貴
Thumbnail
面對生命中的轉折點,您是否曾感到迷茫與不確定?是否在選擇穩定與追尋熱情之間掙扎?或許您會問自己:我應該遵循內心的呼喚,還是走一條更加穩妥的道路?這篇文章將帶您進入一個大學生的世界,在資管與中文領域之間徘徊、探索自我。我的故事或許能給您一些啟示:在尋找人生道路時,我們應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