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7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張一南的北大國文課》閱讀紀錄

知名大學裡的熱門課

有一種類型的書叫做(XX大學最知名的OO課),XX通常是如雷貫耳的大學,例如華頓商學院、哈佛大學等等。即使不以這個書名為主,還是會以這個概念為賣點,例如幾年前很紅的呂世浩老師在台大的歷史課,呂老師的書我可是都屁顛屁顛的買下了。當然還有更之前紅極一時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是哈佛大學及受歡迎的哲學課。此外,還有《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可以說是我在的談判啟蒙書籍。

而這篇文章想要分享的是《張一南的北大國文課》。張一南是北大中文系的助理教授,他的國文課比較偏向通識課程,對象是非中文專業的北大學生。據說他的國文課受歡迎到「學生連站在走廊旁聽」都願意。

最後,在學生的許願之下,她把課程講義加以整理,集結成書。

https://www.huibooks.com/11316.html


從中國古代文化到麻瓜現象

這系列的書總共三本。我是在得到APP上購買的。博客來也可購買,都是簡體字。

雖然我不喜歡簡體字,但這本書很多內容和高中國文相關,因此我還是津津有味地讀完了。

從圖片我們可以知道,張一南很善於把中國古代文學和熱門文學術語扣合,她用「巫師」/「麻瓜」的概念來解釋中國古代的貴族士大夫以及寒素的關係。

我們來舉書中談到左思「詠史詩」的內容進行說明:

左思 詠史詩
  • 左思,生活在西晉,出身於寒素。 所謂寒素,也不是真正的貧下中農,否則就供不起孩子念書了。 寒素是一個相對於「士族」的概念。 漢魏六朝有一個「士」的概念,其內涵很豐富。 相對於「貴族」,「士」更看重個人素質; 相對於“知識份子”,“士”又強調個人的天賦。 圍繞什麼是「士」,就可以單獨寫一本書。 好在我們現在有一個很好的比喻體系——《哈利·波特》,正好可以用來說明什麼是“士”。(原文)
  • “士”就相當於《哈利·波特》里的巫師,一幫有著特殊個人能力的人。 什麼叫「巫師」呢? “巫師”是相對“麻瓜”而言的,不是麻瓜的,就是巫師。 這就好比「士」是相對「庶」而言的,不是“庶”的,就是“士”。 那什麼叫麻瓜呢? 就是沒有任何法力的人,既沒有什麼特殊的本事,也沒有高貴的品格,一無所有。 只要你不是一無所有,你有特殊的技能,有巫師的品格,那你就是巫師。 巫師從事什麼職業的都有,麻瓜父母也可以生出偉大的巫師來,所以巫師不是一種職業,也不是一種血緣身份,而是一種個人才能。 “士”也是這樣,你有“士”的學問和風度,就是“士”,“士”本身不是一種職業。
  • “士”既然是一種個人才能,那就沒有一定的出身要求。 如果是「士」生的「士」,就好比巫師生的巫師,就是純血巫師。 如果出身於庶人家庭,但是自己有“士”的才能,就好比是麻瓜生的巫師,也就是麻血巫師,就叫“寒士”。 如果家人雖然是麻瓜,但是乾乾淨淨,沒幹過黑道的髒活兒,那就可以叫“寒素”。 所以“寒素”的概念,就可以理解為麻血巫師。 麻血巫師也是巫師,跟麻瓜有著天壤之別,所以寒士跟庶人也有著天壤之別。 當然,純血巫師家也難免生出智商低、品德又不高貴的孩子,那就是啞砲
  • 左思這首詩的主題,就是純血巫師佔據了好位置,麻血巫師沒有機會,生存艱難。

對於中國文學的主題設定

介紹中國文學的時候,如何「分類」其實也代表中研究者(教師)看待這個中國文學的眼光,按時間來分類是最常見的,而張一南則是按照最能和我們產生共鳴的「主題」進行分類:分別是「夫婦(愛情)、父子、情商、文藝、見識」。

從這個眼光來看文本,又翻出了新的含義,每個主題之下,張一南都有數篇文本解讀,我就挑選和高中國文最相關,我讀完後印象最深刻的幾篇來做摘錄介紹,包含

  • 愛情:摸魚兒
  • 父子:離騷
  • 情商:妙玉摔杯
  • 文藝:陶淵明
  • 見識:牡丹亭
    (也可以點選目錄,一鍵到你想看的篇章喔)

愛情:摸魚兒

(黑點處是作者書中的原句)

【摸魚兒】

摸魚兒·雁丘詞 金·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 這首詞是元好問十六歲那年寫的,十六歲能寫得這麼熟練,確實很不容易,所以可以想見,這首詞充滿了少年人對愛情的那種極致的追求。
  • 長調的開頭,要有振聾發聵的效果,要能把人從沉睡中叫醒,願意看下去。 怎麼做到這一點呢? 就是第一句不要放你想到的第一句話,而要放你在思考了很久以後,最想說的一句話。 聽到雁丘的故事,你可能有很多念頭,有一個很複雜的思考過程。 在思考之後,有一句最讓你放不下的話,從你腦海中浮現出來:“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情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在一起的大大小小的歡樂,加上今天永別的痛苦,隨便拿出哪一件,都足夠讓閱盡滄桑的成年男女變成過家家的小孩子,沉溺其中了。 所謂“癡”,就是非理性。
  • 看我們一起看過的風景,但是身邊已經沒有你了,這樣的餘生,還有什麼意思呢? 所謂“跟你才有未來,跟別人都叫餘生
小琳心得:

我很喜歡張一南「跟你才有未來,跟別人都叫餘生」的詮釋。這會讓我聯想到〈項脊軒志〉中歸有光在第一任妻子離開後,室壞不修的心情。雖然歸有光之後仍碰到很好的妻子,但我相信這句話在曾經的某時某刻,是能詮釋歸有光的心情。

父子:離騷

【離騷(屈原忠孝同時實行)】

  • 所以楚國的事,其實就是屈原自己家的事,他為楚國的事那麼全力以赴,不僅是忠的問題,也可以說是孝——在屈原的認知裡,楚國是跟他自己的生命血脈相連的
  • 畢竟屈原的三觀離現實中大多數人的三觀太遠了,用屈原的三觀去過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可能會到處碰壁的
  • 屈原為什麼一上來就說他祖宗是誰他爸爸是誰呢? 他爸爸可不是李剛,他爸爸比李剛厲害多了,他自己更比李剛的兒子厲害多了。 他不需要借他爸爸的勢力證明自己厲害,不需要他爸爸給他安排工作。 對他來說,血統並不意味著額外的便利,而在於額外的責任。 他一上來就說自己是誰誰的兒子,意味著他把保護楚國當成了自己生命歷程中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這是優越感嗎? 這當然也是優越感,但是跟「我爸是李剛」那種優越感不同。 對於這樣的三觀,你會認同嗎? 你可能會覺得他的思路很奇怪。 比如他說把自己打扮得花花草草的,這當然是象徵,是說在精神上把自己修煉得特別崇高。 (p59)
小琳心得

張一南對於屈原人格的解釋,除了「忠」的面向,加入了孝和責任,感覺更加立體,也更加人性。因為生活中就是有人對於自己的身份有一份責任,對自我美好的愛惜和勇於承擔。這很像我之前聽劉安婷說的「你拿幸運做什麼?」
屈原,就是有這樣承擔的人。


情商:紅樓夢:妙玉(想)摔杯子

【妙玉摔杯】

  • 所以妙玉來的時候,她就說,除非賈府下帖子請,否則她是不來的。 她這是在挽回最後的一點尊嚴,即所謂“挽尊”。 她是賈府下帖子請來的,是做客的,不是買來的。 如果不下帖子呢? 她說不來就能不來嗎? 應該也不能。 然後王夫人說,“好好好,我下帖子請你”“她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到底驕傲些”。 王夫人是一個特別講究上下尊卑的人,從本心來講,她願意維護一個曾經的官宦小姐的這點驕傲,因為她自己也曾經是一個驕傲的官宦小姐。 從做事方法上說,她這麼做也是正常的,身為一個誥命夫人,跟一個小尼姑爭什麼呢? 她說讓下個帖子就下個帖子呗,又不費事,也沒有法律效力。 但是下這個帖子真就能讓王夫人發自內心地尊重妙玉了嗎? 王夫人知道是不可能的,妙玉也知道是不可能的。 下這個帖子只是為了使妙玉稍微找回那麼一點場子來,稍微有台階下
  • 但是妙玉在賈府就真是個點綴。 因為她是個點綴,所以賈母和王夫人會對她格外客氣,表現出自己是懂得禮的,但是這完全不能說明妙玉的地位高,也不能說明她們真的尊重妙玉。 這就是中國人的傲嬌之處。 有人可能理解成妙玉來頭不小,林黛玉是個寒門孤女,這就是沒理解中國人的傲嬌。
  • 王家這個系統的人——包括王夫人、王熙鳳,也包括薛姨媽(薛姨媽也姓王),甚至包括薛姨媽的女兒薛寶釵、王夫人的女兒賈元春和賈探春——她們都很注意上下尊卑。 留意這些人對下人、對窮人的態度會發現,《紅樓夢》里凡是寫給窮人、給下人一個嘴巴的,都是王家系統的人。 史家系統的人——包括賈母和史湘雲,也包括賈母“嫡親”的外孫女林黛玉——她們都不那麼注重上下尊卑,更注重享樂,所謂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所以她們對待窮人、對下人的態度裡,都有那麼一點平等的意味。
  • 也是中國人傲嬌的地方:地位高的要講平等,要對人和氣,地位低的要講上下尊卑,這樣雙方互相謙讓,讓出一個空間來,就顯得比較和睦了。
  • 妙玉在摔打劉姥姥的時候,她在摔打誰呢? 是賈母把那杯茶遞給劉姥姥的。 她如果真心要討好賈母,這時候對劉姥姥也只能忍著。 她就算不是想摔打賈母,也是在摔打賈母。 何況這個道理妙玉會不懂嗎? 所以,妙玉摔打劉姥姥,就是給賈母臉子看呢。 這個事件是,賈母把妙玉奉上的茶杯端給了劉姥姥,妙玉就要把這個茶杯砸了。
  • 當然這是因為賈母是一個講平等的老太太,喝了一口的茶,給劉姥姥也嘗嘗,很隨意,不是故意對妙玉不禮貌。 但是她忽略了對妙玉的禮貌,至少說明她在心裡是真的沒拿妙玉當人
  • 而且,請留意劉姥姥的表現,她是“一口吃盡”,然後說“再熬濃些就好了”。 很明顯她是不懂茶的,但是不懂茶,可以不評論,可以直接說好啊。 劉姥姥平時在賈府行事極為謹慎,不是那種懂不懂都要搖頭晃腦評論一番的人。 再看劉姥姥在宴席上的表現,那些菜餚,那些餐具,她都是不懂的,但是她知道,這肯定都是好東西,要不賈府也不收著了。 如果王熙鳳當時端給她一杯茶,她肯定不敢說“再熬濃些就好了”。 劉姥姥是很清楚她在賈府的文化劣勢的。 但是這顆謹慎的心,到妙玉這兒就完全放鬆了。 說明就連劉姥姥也覺得,妙玉並不是一個值得尊重的人。 現實中也有這樣的人,當他意識到他應該尊重人的時候,他是很謹慎的。 但是他對於什麼樣的人應該尊重這個問題,判斷得總是很奇葩。 或者說,在我們眼裡很奇葩。 他有一個非常世俗、非常勢利的標準。 姥姥這個人,有她可愛的地方,但她確實是那種非常世俗、非常勢利的人,否則就不找賈府借錢來了,你不能指望她理解賈寶玉、林黛玉看人的標準。
  • 妙玉說要砸掉,她最後砸了嗎? 沒砸。 有人可能會認為,沒砸是因為賈寶玉勸住了。 其實,如果她真心要砸,賈寶玉也是勸不住的。 最後沒砸,就是她並沒想砸,賈寶玉做的只是給了她一個台階下。 妙玉不是像有些紅學家想像的那樣

【寶玉道歉】

  • 賈寶玉作為這麼一個詩禮之族的公子,情商是很高的。 妙玉說茶杯不要了的時候,他知道這時候最重要的是給妙玉一個台階下。 他這時候的表現,可以說是教科書級的標準道歉。 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這時候你是賈寶玉,你會怎麼說? 請注意,道歉的標準程序,其實就是幼稚園阿姨教給我們的:“對不起,我錯了,我不是故意的,我改正。 “四個步驟,一個步驟都不能省略,也不能隨便發揮。 不要以為自己是成年人了,再按幼稚園的順序說不好意思,就自己瞎發揮。 發揮得不對,很容易掉到坑裡,讓對方更生氣。
  • 接下來賈寶玉給的台階是:「不如就給那貧婆子罷,他賣了也可度日。 你道可使得。
  • 賈寶玉在賈府的一個日常工作就是“替老太太賠不是”,憑的也是他的地位夠高。 更重要的是,賈寶玉在妙玉這裡的地位也的確是最高的,妙玉只給他一個人用了自己吃過茶的茶杯,說明不管出於什麼原因,賈寶玉是妙玉最看重的人。
  • 妙玉一開始並沒說要砸,她是在同意把杯子送給劉姥姥以後,才用假設句式找補了這麼一句。
  • 《紅樓夢》的打開方式應該是這樣的。 《紅樓夢》里有各種各樣的心計,但是這種心計不是鬥爭,尤其不是有些紅學家想像的那種階級鬥爭,而是我們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智慧。 這種智慧不是想著怎麼坑人,也不是委曲求全,這裡面有非常鮮明的性情,也含有滿滿的善意。
  • 在沒有《紅樓夢》的時代,《世說新語》就是中國人的情商教材
重點整理

妙玉的傲嬌和挽尊:妙玉在賈府的地位,並非真的受到尊重,她對此深知。

  1. 妙玉摔杯子的象徵:妙玉的行為代表對賈母的無言抗議,反映出她的尊嚴受到挑戰。
  2. 賈寶玉的情商:賈寶玉的反應和處理方式,展現出他對妙玉情緒的理解和尊重,並給妙玉提供了一個台階下。
  3. 妙玉的心計:與其說是心計,不如說妙玉的行為反映了她的性情和智慧,以及她對自我尊嚴的堅守。
小琳心得

這段文字有點長,可是我覺得十分精彩。多年前第一次讀《紅樓夢》,真的討厭妙玉,尤其是她嫌棄劉姥姥喝過的杯子時,我更覺得:「這個人好勢利」。後來又覺得,他只是跟晴雯一樣孤傲吧。

但是看了張一南的分析,我不只能在理性上理解妙玉,連在情感上都可以。正因為妙玉尊重也重視自己的尊嚴,所以她才會在乎自己在「重視的人」心中的地位。而當這個在乎落空時,她在情緒的壓抑與釋放間,是那麼的符合人性,我們經常需要壓抑自己的情緒,但又無法全然壓抑,中間的矛盾表現於外,就成了各種不符合道德規範的使小性子,壞脾氣,無理取鬧等等。

文藝:陶淵明(詩)

陶淵明

  • 陶淵明我們很熟悉。 他幾乎是東晉唯一的大詩人。 因為東晉有意思的人都在《世說新語》里呢,都玩行為藝術去了,沒人寫詩。
  • 陶淵明也用典,但是他用的典,我們即便不知道,也不妨礙理解他的意思,這就是用典的高手。 當然用典不是只有這樣才厲害,這樣用典也屬於以反貴族的方式實現貴族性。 陶淵明的詩,我們看不到那種文雅的句式,看不到那種華麗的詞藻,讀著就好像隨便說話一樣,但又絕對不是隨隨便便說的話。 我們看陶淵明的詩處處都跟貴族化的詩反著來,但是又處處體現了貴族性。 (是貴族但反貴族,本身就成為生命的美學姿態)(前提是你要是貴族)
  • 陶淵明的這種詩,等於是沒有塗任何脂粉,是素顏。 我們知道,素顏是最考驗顏值的。 我們要是不想好看,那素顏就是省事,但是素顏要想好看,那必須得底盤好。 底盤好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是保養來的。 陶淵明在大家都不化妝不出門的時代素顏,拼的就是底盤。 就是說,詩在形式上毫無貴族性的時候,仍然表現出貴族的風度,才是好詩。

(這個聯想好可愛)

  • 陶淵明經常黑自己窮,但是他從來不哭窮。 自黑是基於驕傲,有一種風骨在裡面; 哭窮就沒有美感了。(說得真好)

見識:心學

【牡丹亭與心學】

  • 《牡丹亭》的作者湯顯祖,生活在晚明。 按照我的理論,明朝屬於「唐型王朝」。。 每到唐型王朝晚期,全社會都有一種「娛樂至死」的精神(晚明這種精神表現得特別明顯)。 在這個時候,總會有一種娛樂的文體冒出來,跟嚴肅文學搶地盤。 比如漢末的五言樂府、唐末的詞、明末的小說和戲曲等
  • 簡單地說,理學和心學的區別就在於:理學主張給人一個約束,心學主張人聽從內心的指引
  • 心學看起來更自由一些,但實際上不是沒有約束,反而對小孩子的天資要求更高一點(小琳案:超級有感)——要是一個小孩子能自己想明白不好好做功課是不對的,那肯定不是一般的小孩子,一般的小孩子如果按心學的路數來教育,很容易長歪。 晚明心學“爛大街”以後,出了好多“奇形怪狀”的人,其實這個鍋不應該由心學來背,而是資質一般的人用心學來要求自己的結果。
  • 只要是真愛,虛擬人物都能變成真的——這對廣大宅男宅女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正能量。 這個故事的開頭是一片空白,除了真愛,或者說杜麗娘想脫單的願望,可以說什麼都沒有。 但正是因為有了這一點真愛,這一點心願,不僅後來發生了好多事,生生死死,而且最後居然發展出了三次元中真實的婚姻。 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男女主人公的每一個願望都付諸了實際的行動,並且這些行動在推動著故事情節向前走,最後把這麼一樁不可能的愛情變成了現實。
  • 特別是杜麗娘,是個做了鬼都不安分,都要出來做事的人。 《牡丹亭》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就得這樣的人才能脫單。 從這個角度看,說《牡丹亭》是心學思想的圖解都不為過。
  • 湯顯祖在《牡丹亭》的題記里寫了一段很有名的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遊園:杜麗娘的自我覺醒】

  • 能愛上自己,這是特別心高氣傲又特別多情的一件事
    有自我的發現,再有風景的發現; 自我意識覺醒了,才能欣賞自然的美。 這裡也隱隱地有心學的味道。
  • 可知我一生愛好是天然:
    • 但是在杜麗娘看來,我愛打扮,就是“天然”。 我天生就是愛美的,我修飾自己,那就是自然,你非讓我拿垃圾袋把自己罩起來,你非讓我只能穿藍制服綠軍裝,那個反而是不自然。
    • 人的天性中有對美好的嚮往,你往你喜歡的方向去發展,這個就是天然。 其實也就是孟子說的“求放心”,王陽明說的“致良知”。
  •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 我在閨房中宅得太久了,沒想到春天已經變成這樣了。 就像沒想到,我自己的青春已經到了這個時候了,我已經是一個沉魚落雁的佳人了。 杜麗娘發現這個風景,其實是一個象徵,象徵她發現了自己的青春。 而且她是先發現了自己的青春,才發現了自然界的春天的
    • 相當於,她跟一個最虛幻的人做了一件最實在的事,這個其實很後現代。
  • 這也是杜麗娘特別強大的地方,她不僅可以為了愛死,再為了愛活過來; 而且她不需要一個路過的書生,她可以自己分裂出一個人去愛,為了愛自己而死,再為了愛自己而活過來。 其實,就算有這個路過的書生,他也不過是一個機緣,我們愛上的,也往往是我們投射在對方身上的自己。 只不過我們沒有杜麗娘那麼強大,需要一個路人把我們的另一個自我引出來。 唯物主義者認為要有一個愛人才能談戀愛,唯心主義者認為愛人只是一個載體。 《牡丹亭》的主題就是一切唯心。 這又是《牡丹亭》的心學色彩
小琳心得

 《牡丹亭・遊園》是高三國文的課文,其實也是讓我傷腦筋的一課。雖然會以「青春的騷動」為主題來講課文,但開了這個主題(而且學生是感興趣的),卻無法從裡面的字句去做深入探討,繼續推動主題。

也因此我很看到張一南的這番解讀,覺得很驚艷。尤其是「可知我一生愛好是天然」,以前我都認為文章中指的是天然不假雕飾,但張一南的解讀說服了我,從新的方向去認識這篇文章。

以上就是對這本書的介紹和閱讀時作的佳句彙整。很推薦國文老師人手一套啊。
購買連結:博客來

如果你有得到的電子書會員,那也可以直接在得到購買。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加入我的沙龍:琳瑯滿目的高中國文。我會分享不同時期我對教學的想法,歡迎你一起交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琳瑯格主的高中國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