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30|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分享]改變你的習慣,你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Designed by Nijijourney AI

Designed by Nijijourney AI


前言


習慣對我們的影響遠超我們的認知。


「習慣」意味著我們的「慣性思維」,我們常態性地認為怎麼做很合理、怎麼做很正常、怎麼做才是好,於是我們會不斷地沿用這個行為模式。


事實上,很多判斷可能在當下的確是最好的。但是經過多年,我們的時代改變了、環境改變了、人際關係改變了──同一套思維到現在還適用嗎?



以前認為最好的,現在可能不見得


很多我們過去認為是好的決策,在當年的確為我們帶來了益處,但放到現在,可能反而會帶來害處。


比如說,過去的教育不斷要求我們要「聽令」、「遵從」、「不多問」。


如果是現在40歲以上的人,對於這些關鍵字會特別有感。因為當年還處於軍事化教育的年代,以及當年的台灣需要大量的工業化與建設,因此以當年的時代脈絡而言,聽令執行就能夠獲得足以安居樂業、養兒育女所需的費用。對於在那個時代成長的人而言,「乖乖聽長官的話做事就好」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


然而以現在的時代而言,台灣已經不再需要打仗,工業化、建設也早已飽和,軍事化教育漸漸被淘汰,下一個世代的人接受著此時此刻的台灣需要的人才教育,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教育方針也使得世代之間的隔閡越發明顯。


在2024年的現在,如果一個23歲剛出社會的新鮮人還是聽從上一代的忠告,當個不多問、乖乖聽話做事的職員,那他有很可能會被貼上「有問題都不問」、「埋頭做事不跟人溝通」、「缺乏團隊合作精神」的標籤。


是的,就是這麼悲慘。


因為現在的時代需要的是「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問題解決能力」。這個改變不僅僅是因為台灣的工業化與建設需求飽和,去年興起的AI熱潮也使這個趨勢用更劇烈、更戲劇化的方式演繹出來。


為什麼會這樣?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說白一些,過去的台灣因為需要各式各樣的建設來讓人們的生活環境更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完成這個目標。工業化也是其中一項手段,工業化的產線設計就是為了更快速、有效率的製作出人們需要的物品。只是以當年的技術還沒辦法讓產線上完全沒有人,因此才會聘請大量的作業員去產線工作,在AI不斷進化的現在,產線上作業員的需求會越來越低,甚至現場機台維修員未來也有機會被AI取代。


這代表什麼?


這代表人們不再需要為了「日常所需的物品」而投入勞力,我們可以把時間精力花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如果對於這個概念很難理解,我很建議你可以去看《新石紀》這部作品,有漫畫跟動畫可以選擇。這部描述某日全地球被石化,在四千年後,被石化的人類才逐漸甦醒,但此時過去累積的所有文明都早已風化,主角們為了日常生存所需,必須耗費大量的時間來狩獵、採集才能活下去。但幸好主角是擁有物理化學知識的人,透過主角群的努力,人們一步一步從石器時代的文明演化到金屬器時代。


原本主角群光是為了生存,每個人都必須一整天都在狩獵、採集才有辦法活下來,主角透過知識以及不斷地改良來大幅縮短每個人的工作時間,當他們不再需要為了生存而煩惱後,他們就開始投入精力到讓他們感到滿足的事情上。例如做出更好吃的料理、做出甜食、做出代步工具、做出音樂……等等。


當人們不再需要為了生存所困時,他們想做什麼?


文明意味的不是進步價值,而是解放雙手,解放時間,解放我們真實的慾望。


所以,為什麼台灣的社會不再需要乖乖聽話的小孩?


因為我們不再需要乖乖聽話的人偶,我們不再需要生而為勞動力的存在!我們終於不再需要為了生存所困,我們可以專注於我們真正想做的事!


所以,為什麼台灣現在需要擁有「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問題解決能力」的人?


因為「完成我們真正想做的事」需要這些條件。




金錢焦慮的背後,其實是無法完成夢想的恐懼


你以為你被捨棄、被拋下,其實根本不是這樣。


在AI興起後,許多人都擔憂自己是否會失業,擔心自己無法成為勞動力。


儘管他們不是真的想要一輩子做勞動力,只是擔心自己會沒有錢、沒辦法吃飯、沒有住的地方,但是這樣的慣性思維也會導致他們遲遲無法開啟下一個階段的人生。


這是「習慣」。


習慣工作換取金錢,習慣成為勞動力,這個習慣讓他們感到安心,但同時又非常不舒服。


其實他們內心都很不甘願,憑什麼那些有錢人都可以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們卻得每天在這裡為公司賣命呢?


每個人都想中樂透,每個人都想靠投資致富,這些願望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你以為大家都很愛錢嗎?其實不是。


工作的目的就只是賺錢

想賺大錢的目的就只是希望時間不再被工作綁住

不想再被工作綁住就只是因為我會沒有時間做自己真正愛好的事


我們真正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有時間做自己熱愛的事」。


但我們現在好像根本沒有時間。



想要完成夢想,需要什麼條件?


時間、精力、專業。


在過去,「想要完成一件事」的成本很高,需要很多時間、很多人力幫忙才能完成,因此才會出現老闆與員工這樣的關係。


老闆想要完成他的夢想,他沒有時間跟勞動力,但他有錢,他利用錢來換取員工的時間、精力、專業,讓他可以完成他的夢想。


員工們感到忿忿不平,他們也想完成夢想,但他們的時間都已經被老闆偷走了!為什麼只有老闆可以爽,他們也想爽!


老闆感到驚恐,明明他都給錢了,不是已經說好了嗎?雙方不是心甘情願的交易嗎?於是老闆為了讓他想做的事情可以順利進行下去,開始壓榨員工,試圖讓員工閉嘴乖乖做事。


有沒有覺得很熟悉?


「閉嘴乖乖做事」是上一個世代受到的教育,而這個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就只是因為需要勞動力。為什麼需要勞動力?


因為有一些事情需要被完成。


真糟糕,情況似乎進入了一個死循環。


要完成一件事情需要耗費這麼龐大的時間跟人力嗎?那我的夢想是不是永遠沒機會實現?我又沒有錢,我沒辦法支使別人替我做事,那我要怎麼辦?


好的,這個思考模式本身並沒有錯,但這是建立在幾十年前的台灣的處境。


在現今,要完成一件事,要完成一個夢想,其實不用那麼龐大的成本。


當然也有成本龐大的做法,但你手中的資源不多,沒辦法這樣揮霍的前提下,你為什麼要預設自己「只能用」成本龐大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夢想呢?


以前所有服務都要錢,現在為了搶佔市場,有很多商家推出了部分免費的服務,為什麼不試試那些方法呢?如果你用了之後覺得不錯,你手中的資源足夠,你想解鎖其他功能,到時再來付費也不遲。


如果你想販售你的服務或商品,現在絕大多數的平台都是採取免費上架、成交後收手續費的交易模式,因此假設你只是想「試試看」,其實你需要負擔的成本很低──當然還是有時間成本,但已經比幾十年前談生意的方式低太多了。


假設你需要的是專業,現在網路上四處都找的到顧問諮詢服務,如果你覺得太貴、或者你想要自己學會那個專業,多的是線上課程跟可以討論的群組,甚至網頁上免費的教學資源也很多,你Google通常都找的到。


你想完成一件事,你需要時間精力專業


如果三項你都沒有,你可以試著先找回一項。


時間也好,精力也好,專業也好,試著先找回一項。


我能不能抽出更多時間呢?

我能不能不要這麼疲憊呢?

我能不能學到更多東西呢?


一步一步來,不要想一步登天。


畢竟改變「習慣」,本來就是不容易的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會分享跟「自我成長」相關的主題,包括故事分享、學習心得、知識分享、經驗分享、身心靈成長等。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