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4|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實習日誌_同理滿天飛 Full of empathy?

    同理是什麼?可以吃嗎? Why empathy?

     

    本週迎來了最後一次練習生共學,我們討論的焦點也從過去經驗的困境中,轉化成實孩互動情形的彼此分享(詳情請閱讀夥伴漢娜的日誌-粉紅色的大象),我們談到『因為設定要先用同理孩子來開始對話,然後就卡住了的困境XD』,這也是我學習薩提爾一路來的困境,同理之後,有時候像是火上加油,問題都沒有『神奇地』消失;我也明白最核心的原因是『我們不是因為想支持孩子而同理,而是想先解決問題』,沒有拉開距離觀察面前的景象,耐心地閱讀自己的情緒反應,被怎麼解決跟前這個棘手問題充斥整個腦袋,所以對話陷入無路可走的地步,但是還有其他孩子在等著我們啊!這就是在每個教室裡孤立無援的老師,心裡每次都過不去的關卡,我不趕快解決目前的僵局,場面看起來多麼不平靜,抑或我們多麼不專業。

     

    每一次卡關都是下次前進一點的機會,每當卡住的時候,我會先安慰自己,然後重啟閱讀和學習,也會跟夥伴們開啟對話,這也是實人跟每個孩子做的事,期待在下次卡住之前,我們可以先做什麼提前準備。問題當然不會神奇地一夜消失,可是我們都獲得走下去的力量。

     

    為什麼要同理? Do you deserve my empathy?

     

    從上學期末,接手一位會在課堂上翻桌的孩子Allen(化名),獲得到新班重新開始機會的他,一開始很努力上課(也可能因為很喜歡我XD),我們在短短時間內培養了默契,他情緒激動時,我會跟他對話,而非先壓抑或指責他,但是之後也會關注到其他孩子的反應(當時在線上跟著亮師和其他老師一起學習的重點),覺得被我和全班接納的孩子的Allen,逐漸穩定投入課堂學期到期末;這學期開學後,我又遇到了之前情緒不穩定的他-沒寫作業,碰!沒帶課本,碰!橡皮擦不見了,碰!以為寫完作業,結果漏寫了,碰!上課時間到了,碰!一旦他現在想要做的事,每個不順利都讓他炸,趴地倒地哭是常態反應,頻繁的頻率讓我都不禁懷疑是否我同理太多,所以讓他動不動都爆炸嗎?跟同事討論,發現同樣的觀察結果:情緒爆炸的頻率高,但是自我冷靜的能力的確進步非常多。怎麼爆炸都不願意離開教室的他,每次冷靜完就會回座位繼續學習,或想出解決辦法,情緒張力最大被我請出教室的那次,下一堂課,來找我說對不起。我把眼光關注其他被影響的孩子,說出他們面對各種情形仍能試著投入課堂的努力,也給Allen時間平復下來,內心不再焦急處理問題的我,開始能帶著自己和其他孩子度過風暴,把我的穩定帶給孩子,這是我感受到自己非常大的進步,讓他們(包括Allen)就能繼續踩著輕快的腳步,走進我的教室裡。

     

    同理的語言 The language of empathy

     

    讀書會的新書是『怎麼說,孩子會聽 VS. 如何聽,孩子願意說』,我們彼此練習用不同理的語言,回應對方的困境,這簡直太容易,我早上才在車上用富有哲理的話回應孩子的情緒反應,各種角色扮演我們都很自然地說出口,因為我們都是聽這些話長大的(即使都長大了,也繼續聽到),每位夥伴的經驗分享,都讓彼此驚呼成長背景裡的相似場景,同理的語言對我們而言像是不熟悉的新語言,需要許多刻意練習才能組織出來,為了終止彼此傷害的『代間傳遞』(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我們都努力在我們這一代更新我們的語言系統。(夥伴芝麻把我們的對話過程都記錄下來了,請看去吧孩子,背後有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