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7|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懸崖邊的理智

前言


我是一名心理諮商師,目前於某獨中擔任輔導老師。


由於某些因素,我在入職於學校前經歷了一段創傷。 因此,後續在以「助人者」的身分為他人服務的同時,也成了努力修復創傷的「個案」。


最開始決定將這段經歷寫下來,除了想將它當作一份「記錄」以外,也希望能夠減少自己對回憶創傷時的抗拒。 選擇了以面談時的討論形式呈現,是因為這段療癒的過程帶給了我不少微妙的體驗。


然而,不可否認,在寫到關於那段創傷事件的細節部分時,我出現了嚴重的拖延行為。 每一段回憶,都好像將我重新帶回了事發當下,讓我痛苦不已。 即使事情已經過了好一陣子,仍然有許多不安與掙扎,甚至發現自己似乎遺忘了事件中的部分細節。 過程中,我一度不願承認事情仍然對我造成影響,因此在療癒路上算是遇到了不少的阻礙。


我認為這段經歷當中值得慶幸的是,身為「助人者」我確實比一般人懂得如何應對自己的恐慌與失控。 卻也因這身份,在尋求幫助的路上造成了阻礙。 即使在已經開始治療的初期,仍無法真正進入「個案」的角色。 每當以諮商師的身分強迫理智面對工作時,往往會對自己的身分感到諷刺,甚至質疑自己的專業能力。


我慶幸身邊有許多有利的支柱,從事件開始到結束,甚至在療癒的過程中持續給予我各種鼓勵與協助。 我也為自己那雖然耗竭卻在快走到盡頭的那一刻突然爆發的生存意志感到驕傲。


希望透過這樣一段分享也能讓曾經有相似經驗的各位能在此找到共鳴。 在這裡我將拋開「諮商師」的身份,以「個案」的角度,揭曉諮商室裡那些因保密協議,一般不會被隨意分享的治療過程。 但為了保護身邊人的隱私,文章中對人物的稱呼都將以化名呈現。


憑藉著微薄的印象,我無法保證所有的分享都主觀屬實,但至少能保留故事的框架。 只要治療繼續進行,我便會持續更新。 對心理學以及創傷療癒感興趣,又不挑剔文筆的朋友們,隨時歡迎你們為此文留下足跡。


最後,願每一段療癒的路上都能找到陪伴,不再無助、孤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