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 《「超級E人」有什麼危險?》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外傾型的人/E人」他們並非是外向、活潑。

他們是更為在乎與他人關係、關注自己與他人互動的連結。

因為在乎與他人的關係、眼光、評價,會持續將能量流向(消耗)於外在人事物上,為此“勞心勞力”類型的人。

因為有高動機的:「我在意」、「我配合」、「想贏取」、「想影響」。使他們格外有社交性、現實感、客觀性;期待「從外面的世界」取得「確定性」。

在良好、健康的循環狀態下,“他們容易調整自己・跟上社會歡迎的潮流”,容易被人喜愛、看中、亮眼,且被群體接納。

但是,如果在過度外傾(超級E)情況下,他們可能發生:

  • 過度在意潮流趨勢,改變自身獨特性。
  • 需要努力維持讓自己被看見、被喜歡, 及能讓他人感興趣的對象。
  • 需要壓抑自己與別人不一樣的需求。
  • 過度以他人為重,忽略自身的狀態。
  • 人際界線容易走向模糊與過度親近。
  • 容易受到外在的影響,而迷失自己。
尤其,超級E人會「害怕做自己」不被認同,而過度壓抑「真實的自我」;以致身心失調,變得自動化地非自願“節制”與“犧牲”自己。


///

後記|《☁️雲端心理師談MBTI☁️》

過度外傾類型的超級E人,其實在諮商室中常常見到,他們往往以為自己是難以適應社會的I人,其實是非常努力配合社會運作的E人。

在這裡,我想和你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觀點,那些是專屬於你很獨特的地方,但如果你因為過於在意他人眼光、評價,逐漸變得不先說自己的事情,總是以社會性、他人群體的聲音為主。

時間久了,你內在珍貴的聲音會逐漸被淹沒,而喪失了你的主體性。

這些被壓抑久的需求,若始終無法反彈,將會在無意識中,成為破壞的力量。


祝 平安與好眠💛


/A healing space💡

#雲端心理師 #談MBTI系列 #☁ #mbti #16型人格分析 #mbtitypes #mbtipersonality #mbtimemes #榮格 #榮格心理學 #類型理論 #人格類型 #心理類型 #以傷療傷 #為療傷而聊傷 #心裡的傷在說話 #蔡叡昀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想與你說的話 #心理諮商 #諮商

手繪✍🏻 @ruey_art

avatar-img
15會員
36內容數
諮商心理師|精神復健機構創辦人|美術講師 •臺南市憂鬱症關懷協會|監事 •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會員 「以傷療傷」讓曾經的傷有不一樣的樣貌,讓傷向我們說的話有了意義。 將這空間獻給所有在生命路上受傷的人們,讓我們一起聊傷與療傷。 /A healing spac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外傾型的人渴求關係、擅於同理與認同他人,在乎社交性、現實感、客觀性,有放諸四海都成立的觀點。相反的內傾型的人也可能開始學習成為E人,尤其對於自我認同、自我認識不足的人,會更渴望自己能被喜歡、需要群體的接納。
在社會文化的影響下,我們的內在功能會產生優勢和弱勢,而MBTI提供了方法來發展弱勢功能。透過觀察和反覆練習,可以將弱勢功能轉為優勢功能。
MBTI功能在文化環境中的影響,包括功能的強化與擴大,以及壓制與棄置,會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和內在需求,榮格認為超越功能是解決衝突的關鍵。
MBTI是由榮格的「人格類型理論」為基礎,試圖瞭解人類的天生認知態度。榮格相信生命源自於對立面的張力,這使得MBTI的結果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會隨著後天環境而改變。文章中強調了個體化意識的發展,並提出了關於天生的認知態度以及所處社會情境的思考。
MBTI提供了一種「人格語言」和「人際框架」,讓人們能夠更深入地瞭解自己和他人。文章探討了MBTI在人際關係和自我認知方面的影響,並提到了MBTI的科學性仍具爭議,以及對心理學知識的推廣。
這篇文章探討了對關係充滿困惑的心理狀態,以及對於失敗關係的苦與困惑。文章進一步探討了對關係走向失敗的預感、對於關係的需要與慾望、以及關係中的不確定和疑問等議題。
外傾型的人渴求關係、擅於同理與認同他人,在乎社交性、現實感、客觀性,有放諸四海都成立的觀點。相反的內傾型的人也可能開始學習成為E人,尤其對於自我認同、自我認識不足的人,會更渴望自己能被喜歡、需要群體的接納。
在社會文化的影響下,我們的內在功能會產生優勢和弱勢,而MBTI提供了方法來發展弱勢功能。透過觀察和反覆練習,可以將弱勢功能轉為優勢功能。
MBTI功能在文化環境中的影響,包括功能的強化與擴大,以及壓制與棄置,會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和內在需求,榮格認為超越功能是解決衝突的關鍵。
MBTI是由榮格的「人格類型理論」為基礎,試圖瞭解人類的天生認知態度。榮格相信生命源自於對立面的張力,這使得MBTI的結果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會隨著後天環境而改變。文章中強調了個體化意識的發展,並提出了關於天生的認知態度以及所處社會情境的思考。
MBTI提供了一種「人格語言」和「人際框架」,讓人們能夠更深入地瞭解自己和他人。文章探討了MBTI在人際關係和自我認知方面的影響,並提到了MBTI的科學性仍具爭議,以及對心理學知識的推廣。
這篇文章探討了對關係充滿困惑的心理狀態,以及對於失敗關係的苦與困惑。文章進一步探討了對關係走向失敗的預感、對於關係的需要與慾望、以及關係中的不確定和疑問等議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有些高敏感者"很容易被誤會"總是往負面的方向走, 但其實只是因為特別的"共感力", 明明不是自己的情緒,卻彷彿是自己親身經歷般而產生"同理心", 高敏感者很輕易能同理他人,卻無人能同理自己, 這其實會讓高敏感者時常陷入一種"孤獨感"。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Thumbnail
高敏感人不需要假裝外向面對社會,這個世界正因為有形形色色的人才會有趣!
Thumbnail
內向性格和外向性格對於分享欲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
Thumbnail
透過了解I型人的特質,幫助I型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並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Thumbnail
MBTI流行一陣子後,在社群媒體就常常看到大家用I人或E人宣稱自己的社交屬性,但隨著時間推移,不難發現有些E人慢慢也會變成I人,甚至有社交恐懼的傾向出現,真的是非常迷的現象,今天就稍微跟大家聊聊我從E轉I的心路歷程,首先來看看什麼是社交焦慮和社恐吧!
Thumbnail
我是 內向者, "內心"卻擁有許多複雜又細膩的感受, 時常被貼上怪異、孤僻等標籤, 我的高敏感旅程展開一段"探尋自我的人生", 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沒有」奇怪與不奇怪, 「跟你不一樣」就叫做奇怪,難道我不能是「我自己」嗎~ 高敏感的我,並不代表我是不好的存在, “你只是不夠認識我而已”。
Thumbnail
外向者各個社牛?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繼「內向者」介紹! 我又調查了「外向者」 |你對外向者的印象是這樣嗎 去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定到」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有些高敏感者"很容易被誤會"總是往負面的方向走, 但其實只是因為特別的"共感力", 明明不是自己的情緒,卻彷彿是自己親身經歷般而產生"同理心", 高敏感者很輕易能同理他人,卻無人能同理自己, 這其實會讓高敏感者時常陷入一種"孤獨感"。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Thumbnail
高敏感人不需要假裝外向面對社會,這個世界正因為有形形色色的人才會有趣!
Thumbnail
內向性格和外向性格對於分享欲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
Thumbnail
透過了解I型人的特質,幫助I型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並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Thumbnail
MBTI流行一陣子後,在社群媒體就常常看到大家用I人或E人宣稱自己的社交屬性,但隨著時間推移,不難發現有些E人慢慢也會變成I人,甚至有社交恐懼的傾向出現,真的是非常迷的現象,今天就稍微跟大家聊聊我從E轉I的心路歷程,首先來看看什麼是社交焦慮和社恐吧!
Thumbnail
我是 內向者, "內心"卻擁有許多複雜又細膩的感受, 時常被貼上怪異、孤僻等標籤, 我的高敏感旅程展開一段"探尋自我的人生", 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沒有」奇怪與不奇怪, 「跟你不一樣」就叫做奇怪,難道我不能是「我自己」嗎~ 高敏感的我,並不代表我是不好的存在, “你只是不夠認識我而已”。
Thumbnail
外向者各個社牛?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繼「內向者」介紹! 我又調查了「外向者」 |你對外向者的印象是這樣嗎 去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