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帖 001|為什麼我要談職場心靈健康?(On Well-being)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我在 Meta 至今快三年,在公司以及科技業界巨變之下,元宇宙、Web3、AI 等新型態創新與挑戰接踵而至,每天都在與競爭者競速;而全球近三十億的月活躍用戶,在平台上衍生的問題也是無奇不有。身為負責全球 Integrity 的產品金三角一員,我與團隊日日在變化無窮場域裡追趕、解碼市場提出的挑戰,成就感十足之餘,卻也得提防職場心靈健康(Well-being)的失衡。過去一年,不僅是我,工程師、產品經理以及政策制定人員,都曾經歷過職場心靈健康(Well-being)拉緊報的時刻,但因為企業文化裡對於個人、團隊、系統三面向的著力,不把壓力全都繫於個人,才有辦法個體獲得喘息之餘,制定更具永續性的合作模式。

在公司內部,有這樣一句話:

Your Well-being is Always Your P0.

在 Meta,我們常用「P + 數字」來代表「優先順序」,而當數字 1、2、3 是用來標注專案的優先順序,個人的 Well-being 則被視為「P0」 ,非常明確地彰顯職場文化裡對於人本位的重視。一位我很熟悉也非常專業的英國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曾跟我說:「為了一份工作毀掉自己的心靈健康,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而另外一位英國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也說過:「有時候要做一件事情很難,但攤在面前的選項並不應該是『這很難,所以我做不到。』,而是『這很難,我知道我可能做得不好,但我還是做做看。』」而建立對 Well-being 的認識並且實踐,也正是在繁忙工作當中非常困難的事情之一。

不僅是英國或是西歐職場對於心靈健康有所著墨,並且將它放在個人在職涯發展的自我領航指標;回溯東亞文化裡對於領導者的期待,也可以看到「養心」這個概念在不同地方被提及:比如命名取經自漢古籍的紫禁城養心殿,也可見到對於君子養心的期待。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

除卻「專業工作者的國際素養」以及「文化產業如何商業化」這兩個讀者群比較熟悉的議題之外,喬記洋行(Choisie)的第三主軸也正是用這兩個概念,來帶出職場心靈健康的 #養心帖 系列文章,並且用更策略性的角度切入實踐方法:我不僅帶回西洋職場裡心靈健康的概念,也更是希望讀者建立「養心」的態度,用心態上的認知與改變,來驅動自己、環境、同事、主管甚至公司體系的變革。

認知到 Well-being 很難。處理 Well-being 的心結很難。向外界說出口自己在 Well-being 的掙扎很難。而付出行動改變,讓自己與團隊、與系統的 Well-being 產生化學反應也很難。然而一步一步前行,帶來的成效,絕對會是最具策略眼光的職涯投資。

以下就讓我用幾個問題帶出 Well-being 系列的脈絡與目標。



為什麼是「現在」談職場心靈健康?

在海外的生活即便多采多姿,我自 2019 年出國以來,體驗卻非常極化。

除了在學識與見識上有劇烈的突破,我在法國唸 MBA 時,恰好碰上整個 COVID-19 疫情週期。法國在爆發兩三週內即刻宣布國境封鎖,全國封城(Le Confinement)。我當時決定不撤退,蝸居在凡爾賽附近環境相對健康的校園裡,卻也體驗了幾乎無法跟人接觸的三個月生活。

那三個月是我物理上最孤絕的三個月,也是我第一次隻身逼近心理健康可能的深淵。

Nous sommes en guerre. - Emmanuel Macron
這是一場戰爭。——法國總統馬克宏


在壓力極大的狀況下能夠和平度過,以後見之明而言,主要來自我的 MBA 同儕與整個法國社會展現的韌性:同儕自主養成了互相定期關心的組別,即便必須間隔兩公尺,我們依舊出門散步、閒聊,確保個人與社群的連結;法國文化上對於感官體驗跟藝術的重視,也讓鄰里與網路上充滿分享,讓許多讓人不適的情緒受到良好的紓解。而凡爾賽近郊在環境上的開闊,也同時保持了良好的活動空間,在足夠的太陽與芬多精之下,支持健康的生理平衡與 Well-being 環境。


第二次我卻沒那麼幸運。

正式進入 Meta 全球辦公室後,適應職場壓力與全新的社群議題同時,我因為工作搬家,卻碰上不適合的居住環境。長年的陰鬱天氣與低溫使我無法獲取足夠的太陽,以及離境簽證與居留證問題因為不效率的行政手續一延再延,再加上工作上接觸的議題有不少與用戶的負面經驗有關,這些多方因素最終導致我遭遇巨大的心理挫敗。

我在 2022 年歷經職場過勞(Burnout),並且因為過勞惡化,喪失社交意志,暴飲暴食,觸發壓力過敏反應,被評估建議轉介心理諮商。

在意識到情況急轉直下後,我分別在職場與個人生活上提出求援訊號,並從中獲得許多系統與社群的支持。我而後花了近一年半的時間,逐漸讓心理健康恢復為常態。而「相由心生」,因為心理健康失衡而導致的生理失衡,也靠著時間持續優化,即便至今還在康復中,也已經有顯著改善。

這個無預期的經驗,讓我重新審視成人對於 Well-being 的態度,也證實了我過去實在低估這個議題的重要性。山窮水盡後,我期待藉由分享我的挫敗與復原,跟應用技巧,來給予需要相關資源的人,讓更多人能以永續的方式經營自己的職涯,甚至在未來,成為主管與領導者之後,能夠以此為核心,帶來新的氣象。


我想要打造什麼樣的職涯社群?

電子報並不只是文章與訊息的傳遞,更是讓對這議題有興趣與疑惑的人們交流經驗的空間。我把我的學習與經驗定期分享出來,最終也還是要經由社群的「自我實踐」,才能夠真正為職涯發展與職場空間創造改變。

我希望這個電子報社群,既能夠以策略性的角度思考 Well-being ,用長期投資以及永續的方式,一點一滴改變生活;也在閱讀與討論的同時,培養對自己與他人的同理心,用更積極的方式給予社群裡不同的人支持與建議

養心跟養身一樣都是日積月累,1.01 的 365 次方也就是 37 倍的飛躍。

你我都不只是閱聽者:我們藉由參與來使 Well-being 成為社群裡最核心的基礎價值。


Well-being 系列會有什麼樣的免費與付費內容?

開展這個電子報除了將我的經驗與知識化作文字,最重要的是建立對這些議題有興趣的社群。因此未來有更多互動性的活動,如視訊會議、工作坊或是個人諮詢服務,來與社群直接對話。

這一篇有免費以及付費訂閱的內容差異,以及資金用途。歡迎選擇最適合且對你最有幫助的方案訂閱。


Well-being 系列目前有什麼樣的框架文章?

此處會依據我刊出的文章越來越多而有所增減,以下先簡單列出幾個常見的問題。

  • 關於個人:
    • 建立基本意識:什麼是 Well-being?什麼是職場過勞 Burnout
    • 建立自我認知:要怎麼意識到自己 Burnout?承認過勞會很丟臉嗎?
    • 建立多元視野:Well-being 作為亞洲常見的盲區,跟歐洲有什麼脈絡差異?
    • 建立工作意識:為什麼都在家工作了,遠端工作者一樣也會過勞?
    • 建立基本心態:發現自己過勞了,要怎麼辦?
  • 關於互動:
    • 改變工作環境:全職遠端工作者如何建立工作與私人生活的界線?
    • 改變溝通模式:要如何跟主管與同事開口,來讓他們知道過勞的狀況?
    • 改變合作模式:要如何與主管與同事討論更好的合作方式?
    • 改變生活型態:如何適時離開抽象世界,關注現下身體與環境的交互關係?
    • 改變人際界線:為什麼不要陷溺於同質性太高的社交圈?
    • 改變自我盲點:要怎麼學習授權他人,並處理自己淺在的憤怒?
  • 關於制度:
    • 倡議支持系統:什麼樣的制度與資源可以讓職場 Well-being 成為基礎共識?

未來請使用 #WellBeing 以及 #養心帖 來搜尋相關文章。


Your Well-being is Always Your P0.

作為養心帖系列的第一篇文章,講述完緣起以及對未來的期待後,還是要再三的用公司這句標語來提醒自己:雖然認知到 Well-being 很難;雖然處理 Well-being 的心結很難;雖然向外界說出口自己在 Well-being 的掙扎很難,但我從那曲折的路上回來,身上有泥濘卻也有光彩,都想與你坦誠這些啟發。而無論你身處在哪個階段,都希望可以與你在電子報、視訊會議或是工作坊相見。

下篇就讓我們來從最基礎的 101 開始:職場過勞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On Burnout)

Stay Classy!祝各位有個美好的一週!

🩵

avatar-img
942會員
85內容數
商業知識應用的範圍極廣,文化價值交換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市面上較少針對廣義文化企業的系統性地整理,也較少評論者以管理角度提出讓這些企業能夠有機發展、自給自足的思考方針。我將自己定錨為人文與商業相輔的實踐家,希望藉由所學提出應用策略框架,使更多亞洲文化商業體能用嶄新的角度,帶來下一波的文藝復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喬記洋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追蹤我久一點的讀者應該有發現我最近重整了方格子的專欄,以及統一命名為「喬記洋行(Choisie)」,主要也在於我正在統合個人品牌經營,同時也會有一些新的商業計劃。而為了服務這些目標,「喬記洋行(Choisie)」正是我近期以個人名義開啟的電子報計畫。
人們之所以對安娜的故事感到猝不及防,在於沒人相信她是一場犯罪。無論是當時身受其害的紐約上流社會、深深著迷的報導記者、抑或是觀看影集的觀眾,都對安娜身上的多重形象衝突裡無以自適。我在觀賞時也反覆出現認知上的不協調感。花了時間梳理後,接下來就讓我們以四個安娜刻意善用的標籤,來看看我們如何哄騙自己的眼睛。
Networking 雖然可以被廣泛的翻譯為「拓展人脈」,但根據我在歐洲四年與大西洋兩岸同儕相處的經驗來說,這兩個詞彙並不是完全對應的。主要是西方世界裡職場與個人場域以及其對應的人際關係的區分非常明確,人際交往在剛開始就會因為目的,而區分出相對應的禮儀準則。
自從我更換組別之後,我加入到了一個非常「英國」的團隊。這三個月來與他們長期合作,我每天都是多重學習,消化新知之外也在消化語言的精緻度。除了持續讓語言能力深化之外,隨著時間推移,我也越發得以從英國同事們的語彙跟對應的行為,看到這個團隊裡英式的文化成分。
在幾天時間看完《人選之人—造浪者 Wave Makers》後,不算台灣戲劇狂粉的我對此劇的評價是:這是一個野心與能力對照地剛剛好的小品。即便台灣戲劇對比於現正強勢的其他國際作品當然還有改進之處,這個劇之所以讓我印象深刻,在於我被它描繪的情境以及意圖傳遞的訊息打動。畢竟,在台灣的職場裡,我也曾經是文方
LVMH 與 HERMÈS 有經營核心上的基礎差距,實際理解這些領先指標才能更有效理解兩者的優勢策略。兩個龍頭集團打的算盤究竟為何?我試以以下兩個切角以及市場環境來剖析背後的思維邏輯:專一與多元:兩大巨頭極度相左的產品組合策略;經典與新潮:你我吸引的不是同一批人的目光。
追蹤我久一點的讀者應該有發現我最近重整了方格子的專欄,以及統一命名為「喬記洋行(Choisie)」,主要也在於我正在統合個人品牌經營,同時也會有一些新的商業計劃。而為了服務這些目標,「喬記洋行(Choisie)」正是我近期以個人名義開啟的電子報計畫。
人們之所以對安娜的故事感到猝不及防,在於沒人相信她是一場犯罪。無論是當時身受其害的紐約上流社會、深深著迷的報導記者、抑或是觀看影集的觀眾,都對安娜身上的多重形象衝突裡無以自適。我在觀賞時也反覆出現認知上的不協調感。花了時間梳理後,接下來就讓我們以四個安娜刻意善用的標籤,來看看我們如何哄騙自己的眼睛。
Networking 雖然可以被廣泛的翻譯為「拓展人脈」,但根據我在歐洲四年與大西洋兩岸同儕相處的經驗來說,這兩個詞彙並不是完全對應的。主要是西方世界裡職場與個人場域以及其對應的人際關係的區分非常明確,人際交往在剛開始就會因為目的,而區分出相對應的禮儀準則。
自從我更換組別之後,我加入到了一個非常「英國」的團隊。這三個月來與他們長期合作,我每天都是多重學習,消化新知之外也在消化語言的精緻度。除了持續讓語言能力深化之外,隨著時間推移,我也越發得以從英國同事們的語彙跟對應的行為,看到這個團隊裡英式的文化成分。
在幾天時間看完《人選之人—造浪者 Wave Makers》後,不算台灣戲劇狂粉的我對此劇的評價是:這是一個野心與能力對照地剛剛好的小品。即便台灣戲劇對比於現正強勢的其他國際作品當然還有改進之處,這個劇之所以讓我印象深刻,在於我被它描繪的情境以及意圖傳遞的訊息打動。畢竟,在台灣的職場裡,我也曾經是文方
LVMH 與 HERMÈS 有經營核心上的基礎差距,實際理解這些領先指標才能更有效理解兩者的優勢策略。兩個龍頭集團打的算盤究竟為何?我試以以下兩個切角以及市場環境來剖析背後的思維邏輯:專一與多元:兩大巨頭極度相左的產品組合策略;經典與新潮:你我吸引的不是同一批人的目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工作要求和職場競爭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職場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更帶來工作焦慮,這種焦慮不僅影響著他們的工作表現,更侵蝕著個人的倪靜和幸福感。 這篇文章提供了許多如何應對職場焦慮的方法和建議,從理性思考到行為改變的建議,為職場人提供了實用的工作壓力處理技巧。
Thumbnail
在工作生活逐漸混為一談的時代,學會有效分離負面情緒與工作壓力將有助於提高生活滿意度。本文通過分享同事P的故事,介紹了幾種實用的情緒處理方法,使讀者能夠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挑戰。作者以《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方法為例,鼓勵讀者採取積極面對自己工作和情緒的方式,相信自己能夠走上越來越好的道路。
Thumbnail
(此文章原於2020/02/12發布,並刊載於Medium) 公司整體氛圍,對社會新鮮人來說非常重要。 好的氛圍,可以提升整個辦公室的士氣,凝聚社會新鮮人的向心力,使每位新鮮人覺得自己的腦力激盪跟疲累是有價值、有收穫的;低迷的氛圍,嗯....我不會告訴你,我一開始認為:不可能改變我!我一定可以保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公司的工作文化和環境,幫助自己理解將要進入的世界。
Thumbnail
在職場平心靜氣、修身養性,遠比過度爭權奪利、心機暗算,更能夠獲得內在的滿足和長期的幸福感。不合理的要求、不抱善念的人,我們人生中都沒少遇過,雖然煩人,但培養能平靜看待的心境、最低限度完成避不開的交集任務,也是一種成長。
Thumbnail
快節奏時代,職場、生活都有可能累積壓力,在人口老化、老齡化時代來臨,面對生育率下降、年輕生產力有限的狀況下,勞動力不足,大家負擔也日益加重,為了維持社會機能運轉,永續工作是大家關切的議題。 但要如何在高壓的狀況下維持上班的動力?除了薪水發下的那天外,平常也可以藉由療癒小物來撫慰我們緊張情緒和心靈。
許久沒寫文了,想不出甚麼開場白,趁著最近人生的波動期,加減寫寫關於我的精神科工作和身心靈學習的過程,事實上走在科學跟靈性的兩邊,摩擦的途中還是有很多矛盾的。 先說,我覺得我的工作,是在陽光稀微的地方,盡量找陽光,所以曾經有陣子我常說,就當作是心理的感冒,感冒了就要吃藥,然後好好養著。如果把這種不會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職場茫然幾乎成了許多專業人士普遍面臨的情感挑戰。在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中,人們經常感到迷失、焦慮和不確定。那麼,當我們陷入這種情緒困境時,應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動力?
Thumbnail
在職場上,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這些困難和挑戰,可能會讓我們感到焦慮、壓力。如果長期處於焦慮的狀態,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職場焦慮的危害包括:降低工作效率:焦慮會讓我們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做出明智的決策,從而影響工作效率。加劇心理問題:焦慮會導致情緒不穩定、失眠、抑鬱等心理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工作要求和職場競爭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職場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更帶來工作焦慮,這種焦慮不僅影響著他們的工作表現,更侵蝕著個人的倪靜和幸福感。 這篇文章提供了許多如何應對職場焦慮的方法和建議,從理性思考到行為改變的建議,為職場人提供了實用的工作壓力處理技巧。
Thumbnail
在工作生活逐漸混為一談的時代,學會有效分離負面情緒與工作壓力將有助於提高生活滿意度。本文通過分享同事P的故事,介紹了幾種實用的情緒處理方法,使讀者能夠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挑戰。作者以《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方法為例,鼓勵讀者採取積極面對自己工作和情緒的方式,相信自己能夠走上越來越好的道路。
Thumbnail
(此文章原於2020/02/12發布,並刊載於Medium) 公司整體氛圍,對社會新鮮人來說非常重要。 好的氛圍,可以提升整個辦公室的士氣,凝聚社會新鮮人的向心力,使每位新鮮人覺得自己的腦力激盪跟疲累是有價值、有收穫的;低迷的氛圍,嗯....我不會告訴你,我一開始認為:不可能改變我!我一定可以保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公司的工作文化和環境,幫助自己理解將要進入的世界。
Thumbnail
在職場平心靜氣、修身養性,遠比過度爭權奪利、心機暗算,更能夠獲得內在的滿足和長期的幸福感。不合理的要求、不抱善念的人,我們人生中都沒少遇過,雖然煩人,但培養能平靜看待的心境、最低限度完成避不開的交集任務,也是一種成長。
Thumbnail
快節奏時代,職場、生活都有可能累積壓力,在人口老化、老齡化時代來臨,面對生育率下降、年輕生產力有限的狀況下,勞動力不足,大家負擔也日益加重,為了維持社會機能運轉,永續工作是大家關切的議題。 但要如何在高壓的狀況下維持上班的動力?除了薪水發下的那天外,平常也可以藉由療癒小物來撫慰我們緊張情緒和心靈。
許久沒寫文了,想不出甚麼開場白,趁著最近人生的波動期,加減寫寫關於我的精神科工作和身心靈學習的過程,事實上走在科學跟靈性的兩邊,摩擦的途中還是有很多矛盾的。 先說,我覺得我的工作,是在陽光稀微的地方,盡量找陽光,所以曾經有陣子我常說,就當作是心理的感冒,感冒了就要吃藥,然後好好養著。如果把這種不會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職場茫然幾乎成了許多專業人士普遍面臨的情感挑戰。在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中,人們經常感到迷失、焦慮和不確定。那麼,當我們陷入這種情緒困境時,應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動力?
Thumbnail
在職場上,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這些困難和挑戰,可能會讓我們感到焦慮、壓力。如果長期處於焦慮的狀態,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職場焦慮的危害包括:降低工作效率:焦慮會讓我們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做出明智的決策,從而影響工作效率。加劇心理問題:焦慮會導致情緒不穩定、失眠、抑鬱等心理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