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1|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從現代製造業看全球化困境(15)

若中國的技術夠強,可以開發國內諸多資源,那這個循環就可以打破,問題中國不是工業技術的先進國啊。台積電會宣稱自己是全球最強的晶圓代工,會宣稱自己是全球最強的曝光機生產商,還是最強的矽礦提煉商?看懂這句話,你會明白貫穿整個系列的涵義,中國的最大問題在於跨過界了

中國的做法其實不少見,讀者不要急著痛罵邪惡,因為中國的抄襲能力,嚴格講是台灣人去教出來的,忘記台灣是曾經的海盜王國了嗎?請去G一下,年輕朋友沒經歷那個時代,很難理解抄襲也有產業鏈。

筆者以前說過了,歐美的工業技術要轉移到日本,自己的技術要提升,那當中最惡劣的一批人混不下去,就去日本教。日本十年後變成先進國,對抄襲造假深惡痛絕,這些日本工人在本國混不下去,就跑去南韓跟來台灣混。

還記得塑化劑添加事件嗎?這其實是很久以前由日本老師傅教的,日本老師傅誰教的?美國老老師傅。那台灣這些學到造假抄襲的師傅呢?在台灣進入90年代,開始無法容忍後,都前進中國了。

仿冒造假經濟脅迫?中國數量級人口差異才是主因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曉得,中國人學會了台灣海盜手法,成為心得宗師,這真是活生生的武林。

至於為何中國如此沒有下限?文革啊,三反五反啊,道德良知都被去除了,做事當然沒有下限。美國人以前摻假,還知道不能太傷身,日本人摻曉得不能被檢查出來,台灣人摻假只要別太超過被抓到就好,中國人只要自己不吃就好。

天啊,另一個人性墮落面,所以為何中國模式在其他國家複製不出來,這原因筆者問過許多老人家,他們都有提到文化上的成因,要捨棄一切品德,純粹的自私自利,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20世紀後到現在,只有被共產主義肆虐,摧毀道德過的國家才做得到這樣。

總之,中國不管是海盜技術,或是保護國內市場,都不足為奇,看看台灣汽車業怎樣玩的,想想我們如何用非關稅壁壘保護農業的。去看先進國家,那玩法更多,日本有農林水產省建立的嚴格檢疫等機制,能阻斷不想要進口的商品與來源國,西歐還建立各種環保指標,實質提高競爭對象的價格。

全球化困境的根本,還是在中國的量體太大,海盜王國時期的台灣,廉價商品對美國的衝擊不大,反倒是民生輕工業中,不少廠商還能磨練技術後,打進美國中階市場,賺到缽滿盆滿。在美國屬於低階技術,到了台灣後大量生產回銷美國,理論上是搶到美國的低階市場,但由於台灣量體不大,還有提升空間,最後在中低階市場都拿下不少份額。

  • 編:台灣1980年代曾直接被301條款制裁過(日本也是),也就是美國認為雙邊是不公平貿易(影響之一是修正了台灣的著作權法),後來台灣又兩度進入特別301條款的觀察名單……

重點是,台灣這樣不會造成美國中低階級購買力多大的傷害,依照歷史來看,起碼要到日本這種等級才會,而日本現在屬於先進國家,與歐美國家的位階相同,狀況就跟台灣南韓不同,也與中國不同。

小量體高素質勞動力,台韓優勢開拓全球化藍海

簡單說,同樣的模式,台韓對歐美日先進國家整體的衝擊不大,實際上我們也沒完全取代,反倒處在不同的區位,今天在龐大的產業鏈中有一席之地。

這個差別就在於,台灣跟南韓都很重視教育,於是我們很快擁有大量高教育水準的勞工,能夠快速地提升技術。也就是說,台灣假設有500萬勞工,與美國勞工處在相同位階,會因為平均教育水準較高,可能有200萬勞工只要一代人,就跳出現在這個位階。

與台灣同時代,在墨西哥、西非跟東歐都有類似狀況,卻僅有台灣與南韓拿到電子技術,這足以說明很多事實。畢竟量變產生質變,如果台灣教育水準不好,就算蓋了科技園區,有足夠人力操作嗎?

請別忘了,今年初半導體業大喊缺工,教育業不是都在高喊理工科搶人殺到血流成河,不講江湖規矩了嗎?

回溯20年前台灣的狀況,如果台灣沒有在早年開辦義務教育持續累積,會有今天?這道理用在其他國家也是,人力素質的提升,會讓一個國家在全球化中,找到適合的地方。換一個方式說,叫做不容易被取代,不然我們這樣講,一個電機博士的工程師去學接水電,跟高職畢業的水電師傅去學半導體,哪一個比較可能成功?

這不是歧視喔,是客觀的事實陳述,大學數學教授去學怎樣教小學生算術簡單,還是小學數學老師去大學教數學容易?

藍領失業白領沒錢,中國令全球化無以為繼

技術本就有高低階的不可逆轉性,大家在這個產業鏈中缺一不可,但總有難度高低之分。而不管做哪行,要做到專精,無一不需投入大量時間淬鍊,經驗無比寶貴。

所以中國的問題,在於其量體太大,先進工業國提供技術,要換到的是可以低價輸入的同級品,好讓先進國有更多資源能提升技術;換得市場開放,好讓先進國中高階技術產品可以輸出,擴大銷路。而中國得到技術後,低階同級品瞬間吞沒工業國的低階市場,失業讓勞工失去購買力。

低階勞工的購買力消失,是全球化理論中不應該出現的,先進國透過進口低階同級消費品,可以讓勞工有更多餘錢投入教育、職業訓練,但這需要時間,中國的量太大到等同傾銷,衝垮先進國產業,勞工失業沒薪水,於是本來應該有餘錢可以買中階產品的先進國勞工,反變成要靠中產階級多繳稅提供救濟金,好讓這些勞工能購買中國的低價傾銷品。

  • 編:美國貧窮地區現狀的紀錄影片,相當值得一看

這個循環,短期獲利的就只有中國,但理論上應該要出現的螺旋向上就被打斷。

故,除非有全新的理論,可以取代二戰後的現代製造業邏輯,不然這問題只會愈發嚴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