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5|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2018電影-盲點: 劇情大綱和觀後心得


raw-image


2018上映的電影-盲點


看到這部片名,起初以為跟我追的美劇「盲點」一樣。

邏輯、推理、懸疑、燒腦、大起大落。

整部片1個半小時,沒有什麼推理、懸疑、燒腦...。

反而平靜的發人省思、貼近社會議題、個人恐懼、家庭婚姻。

劇中視角切換,會讓某部分感受到懸疑,而那懸疑橋段,大多都是主角自身恐懼片段。

喜歡太多心情起伏的人,建議不適合觀賞。

因為這部拍攝視角都走一樣話題,但每個話題,都貼切到進入人心,一切往正向發展。




心理學有種錯覺圖形「魯賓之壺」,圖中有雙側臉和一支花瓶,人們第一眼往往只見人臉、花瓶,無法同時看到兩者,那被忽略部份正是人感知上的盲點。但我們沒看見的,不代表不存在;看見的,也絕不是全貌。


劇情大綱


在柯林意外目睹警察射殺黑人青年的情節埋下不安種子,美國加州警方接獲民眾報案,指稱有可疑男子躲在自家後院。警方抵達後見到一名黑人男子手中握有疑似槍枝不明物體的東西,就朝他連開4槍,直到對方倒地5分鐘後,才試圖挽救男子生命,卻已命喪黃泉。後來發現,被槍擊的黑人Clark手中握的只是手機。


片中緩刑中的柯林剩3天就能重獲自由,但他的白人好友邁爾斯卻不停帶來麻煩,而柯林一心想洗白重新做回好人。過去因為邁爾斯,喝酒誤事打死人,之後因義氣而牢。

身處在充滿槍枝、危險城市,兩人對槍枝的恐懼角度大有不同,碰到事情發生,彼此規勸對方的話都少不了,其實邁爾斯也沒有那麼壞,只是逃不了被他人看貶,無論是金錢地位,自卑的身心作祟,導致理智線斷裂,下意識想做出的反擊動作。

還是柯林試圖將好友拉回正途過程中,恰巧做搬家公司的他們,來到射殺黑人警察的家,柯林因為過去在歧視、霸凌環境下遊走,憤恨難平的他,用一段黑人饒舌反擊白人警察,最後留下「我不是殺人兇手」,朝他丟棄了槍,暗諷白人、黑人文化。


社會觀點與議題


當把這樣觀點議題放大,不管是社會低階的人、黑人、變性人、同志、雙性戀、更生人、離婚等等。

下意識認為,「你就是這樣的人」、「你就是惡人不懷好意」等等...。

用歧視眼光言論,去評論一個人視角,而有時候我們沒有看到的另一面,只因人們只想看見自己想看到的,而忽略一個人一件事本質。

一件事沒有「定論」,而是看自身如何看待。


撕不掉永遠的刻板印象,在社會上或是自身上,對誰都不公平。但你能讓自己重新來過、重新活過。


柯林對著前女友說,當你看著我時候,你是先看到花瓶?還是人臉?你還是想著那些我過去犯下的錯嗎?前女友在電話那頭轉移話題與他延伸魯賓之壺,但在前女友心中始終無法釋懷。


故事結尾邁爾斯問他心情好嗎,最後流下眼淚的他,輕輕說「不好」,兩個人一起開著車往前方邁進。




觀後心得


整部片每個人感受、視角不同,無論花瓶還是人臉。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跟我分享,你的觀後心得。


最後待人多些包容與理解,或許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很可愛。

少一些自我「偏激」自我「極端」自我「意識」。

在言論、網路自由年代,少一些「攻擊」「批評」「詆毀」。


或許有些人會因為你的好話與讚美變得不一樣,而這個世界因為你變得更可愛。




(以上圖片引用自網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過去的我是一個不擅長表達的人,喜歡把想說想表達,透過文字繪畫音樂舞蹈等等...自我敘述、自我沈浸。 我喜歡文字寫作代表一種自我成長。 能夠剖析人們情感裡的情緒,以及觀察事物反應。 在我能表達的作品中,我希望透過任何方式吸引相同靈魂的人,一起撫平傷口。 做最真實的自己,,致與眾不同的你。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