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人認為,人活著就是為了過上幸福的生活。
什麼是幸福的生活?那就是可以想像得到,可以維持到天長地久的人生。
什麼事情都可以預測,一切都可以維持不變。多簡單呀。不。太難了。
維持幸福人生,你得是個理性的人,你得保持學習的習慣。跟你生活在同一個太陽底下的人也得如此,你們才可以幸福的活下去。
要求自己已經很難了,我還管得到別人嗎?三個字:辦不到。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摩根·豪澤爾(Mogan Housel)所寫的《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與致富心態 》,給出的答案就務實可行得多:想要幸福,就降低你自己的期望。
難道他的意思是,擺爛就能解救我們的人生乎?
非也。作者同時也提醒我們:「人們不需要準確性。他們需要確定性。」
本質上,人大多會理性的去過日子。但是,人就是會隨機應變,因為不這樣做,人活不下去的。
這些「變」,就建立在「一如既往」的,很難說清楚。怎麼辦?
作者說,很多道理,很多變化,都得你親身經歷過,你才會相信。
但是,要做到這點,根本不可能。哈哈,重點出現了。
所以,你要多閱讀。而且要多方閱讀,多方吸收對照。
然後你就會發現很多成功者都很瘋狂(例如,32歲就立志要在未來打敗通用汽車的馬斯克),很能激勵人心(例如,喬布斯跟馬丁·路德),很能領導(例如,接任羅斯福當總統,一直不被看好的杜魯門)。
所謂風險,就是看不到的危險。所謂規矩,就是之前適用卻應該在當下打破的東西。
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是得思考前後狀態,再來決定怎麼轉化過去閱讀跟體會所得,來為當下所用。
《一如既往 》說人就是會在某些時刻變得很有耐心,而這個耐心其實建立在「頑固」之上:怕浪費了錢,所以繼續作錯誤的投資。擔心別人誤會我們,所以委屈自己。
很多事情都要長線的看,不要只看朝夕。是呀。對呀。沒有錯呀。
但是,我們就是凡人,就是會一如既往的,幹傻事呀。怎麼辦呢?
作者最後引用羅斯福總統夫人,對於總統在諾曼第登陸前夜為可能發生的種種,而擔憂時所說的話來驚醒我們這些一直假裝睡的人:「將近六十歲還對不確定性感到反感,這是荒謬的,不是嗎?」
是呀。我們管不了別人。我們只能管好自己。我們只管得了自己,一如既往。
一年挑戰100本書之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