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6|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跨文化成長|INSEAD一年學程,解鎖四個國家校區(法國、新加坡、阿聯酋、美國)

雖然我曾在美國交換一年,對美國相對熟悉,但是在選擇商學碩士時,卻選擇了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MIM。

一方面是它能在一年內,帶我去到4個國家:法國、新加坡、中東、美國,開拓對世界的了解;另一方面是更多元的學生組成 。(INSEAD會控制每個國籍的學生不能超過12%,假如有了解過美國的碩士,應該會發現印度及中國居多)

今天分享我在各個校區的學習心得:

主要學程

法國(楓丹白露)

不同於MBA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校區,MIM的同學會在法國一起開始課程,在法國大概6個月時間。

雖然INSEAD最早於法國起家,但學校的辦學理念「Business School for the World」更強調了聯合國的概念,除了學生多元化的組成,教授也來自多個不同國籍,不會特意強調「法國價值觀」,這點與我過去在美國交換很不同,美國教授會很強調「美國價值」,並且有「必須融入於美國社會」的隱形壓力。

我本身在兩岸三地長大,「跨文化的平等交流」是我最崇尚的價值觀,在這裡我可以舒服的做自己。Be my authentic self :)

接受更廣闊的文化及價值觀衝擊,讓我不會受限於母文化可能給我的「思想禁錮」,而可以有更多不同人生視角。

新加坡

6個月之後,MIM所有同學再一起前往新加坡校區。

這是我整個學程最開心的時候,回到亞洲,又是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雖然不是新加坡人,卻也彷彿做回了「東道主」,可以向已經熟識的歐洲同學,親身解釋亞洲文化、華人文化,讓他們更加理解「我們的生活方式」

剛開始搭乘乾淨寬敞的新加坡地鐵,歐洲同學們經常感到驚訝,我則覺得他們的反應很可愛。

我也在這段時間,順利找到在新加坡管理顧問公司商業分析師的工作,年薪200萬TWD,工作一年即賺回學費(用新加坡人力資源局的薪資測算,這份工資為同齡人裡的top 1%)

Study Trips

除了法國、新加坡,INSEAD還有在阿聯酋(阿布達比),以及美國(舊金山)設有校區,阿聯酋校區主要服務於EMBA同學,美國校區主要是為接近矽谷而建的創客空間。

作為INSEAD MIM的學生,也有機會透過study trips去到這兩個校區,進行為期大約一週的學習。

阿聯酋(訪問杜拜、阿布達比)

在此之前,我從來沒來過中東。許多人來過杜拜旅遊,見證了這裡的奢華,但是INSEAD MIM 的study trip 讓我可以穿過浮誇的表象,從商業角度出發看到這裡的發展機會。

在中國這個巨大的經濟發展引擎降速後,中東成了全球新的發展潛力股,為了降低「只仰賴石油出口」的單一經濟模式,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政府都大刀闊斧,持續不斷建設,吸引全球人才進駐。

我有不少MIM同學現在也在中東發展,圖為當時study trip在杜拜與學長姐交流。

美國(矽谷舊金山)

當然「Business School for the World」不能少了美國這塊拼圖,因此3年前INSEAD在舊金山設立的「Business Innovation Hub」開幕,MIM有幸成為第一批使用者。

舊金山study trip在畢業典禮隔天,因此graduation party結束後沒幾個小時,有報名此study trip的同學,包含我,還沒睡夠就立刻前往樟宜機場,飛往舊金山。(提前適應管理顧問的生活;D)

我們有幸前往矽谷,與幾家正在快速發展的新創交流,最重要的是為我們「植入創業基因」,讓我們認識到除了管顧業,還有更多生涯選擇。


我的感想:

INSEAD MIM 畢業典禮上我的感想詞

總結:

  • 看到更大的世界對我的影響是,獲得「價值觀自由」。透過了解不同文化,自己判別優缺點,再選擇自己「喜歡的」納入自己的價值系統中,不再受主流觀點影響,成為「最舒服的自己」。
  • 擁有更多的「職業選擇」,親眼見證更多人生的不同活法,才不會以為只有「去美國」、「進科技業」才是人生幸福的唯一出路。
  •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父母,信奉長期主義,從來不吝嗇於教育的投資,讓我可以「See the World and Be a Better Version of Myself」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探討家庭教育,第三文化孩子,跨文化交流與成長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