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拿走了「父權紅利」?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誰拿走了「父權紅利」?〉2023-06-26


  網路上,一種流行的對「父權紅利」用法是:「女性因父權社會得到的好處」,譬如約會由對方請客、女性不用當兵、不用提重物、有更多因外貌或身材能得到「好處」的機會等。這樣的例子並非完全錯誤,但這毋寧是一知半解、甚至是斷章取義的結果。



什麼是「父權紅利」?

  根據游美惠教授,「父權紅利」一詞來自社會學家Connell。當時的研究指出,全球男性的平均收入是女性的179%。這意味著,在一個父權主導的社會之中,只要你出生時身上有男性性器官,並被以男性教養長大,你就有資格在「人人平等」的機會之外,和其他男性一同瓜分這「額外的79%」。


  這份多出來的盈餘,即為Connell所謂的父權紅利。當然,所謂的父權紅利並不僅僅是金錢上的利益,還包含了更高的社會地位、權威、安全感等。譬如男性比女性擁有更多的「夜行權」、更少被要求對家務勞動負擔、更多「追逐事業與夢想的權利」、在同等的教育程度下更多升遷的機會、乃至於開不恰當玩笑、做不恰當行為而得到豁免的權利等。


  這些紅利雖然被「平均的」與「整體的」男性所瓜分,但並非每個男性都能獲得。因為「性別氣質」、「階級」、「種族」等種種因素缺乏「標準的男子氣概」的人只能分到相對少的紅利,甚至完全沒有。而另一方面,符合父權要求的女性,則得到了分一杯羹的機會。



「女結婚員」:婚戀與階級利益

  對性別互動有著犀利洞見的張愛玲在小說〈花凋〉中創造了「女結婚員」一詞,她提到「為門第所限,鄭家的女兒不能當女店員,女打字員,做『女結婚員』是她們唯一的出路。」在現實世界中,張愛玲提到的這種「有門第的女子」或許可以對應到「名媛」,她們有著不錯的身家,除了來自父輩的關係網絡,她們也憑著這些現有的資本打理自己的容貌、儀態與言談。以此在名人與富商的世界中遊走,落實著我們難以想像的以交際為主的獨特生活模式。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社經地位不那麼高的女性,會在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時將「階級翻轉的可能性」考慮進去。並在社會習慣的基礎下,將「找一個好人家嫁了」定為重要的生涯目標。有著這樣思維或表現的人普遍被貼上「拜金女」(gold digger)的標籤,被一些人認為是完全勢利與利用他人的「壞女人」,在一些較為偏頗的世界觀中,人們甚至會相信所有女性在和男性互動時都很大程度基於這類利益考量。


  我們不能排除掉有那種單純為了利益和人建立關係的情況,但一方面,這顯然不能涵蓋所有女性的所有互動;另一方面,這也不是女性獨有的行為,不管是時下流行的「阿姨,我不想努力了」,或是為了得到人脈關係積極參與富商飯局或牌局的,與親密關係無關的攀炎附勢。一個人企圖透過與擁有更多社會資源的人或群體建立關係來提升階級的故事在社會中屢見不鮮。


  這樣的行為或許並不令人特別喜愛,但其背後凸顯的一個更顯著的問題是:當我們的社會有一個「女性比男性更被鼓勵利用關係來提升階級」的既定印象時,並不總是相應地看到女性在其他提升階級的方式上受到的阻礙,以及「面前總是有這兩條路」對女性造成的必然遺憾。


  在這個前提下,當我們在討論「家務有給」時,不僅僅是在說「那些家務活動擁有的再生產價值」,更重要的是,當一個人被更大程度地要求去負擔這些家務勞動時,她的一生付出了多大的「本可以去發展之事業」的機會成本。而這樣的機會成本,是結構性地被社會性別想像給牢固地綁定的。



誰能得到父權紅利?

  換句話說,那些男性只要表現得像男性就能得到的父權紅利,女性需要透過服務與討好、進入親密關係與婚姻、展露身材與經營外貌才有機會獲得。以一種相對簡化的方式來說的話就是:那些有錢男性拿來請客的錢,從來就不屬於他們,女性卻需要蒙受拜金罵名才有可能爭取到。那些去攻擊女性得到父權紅利的說法,在無知之餘,其實是在將那些本就不應該存在的剩餘理所當然地歸給男性群體。


  同時,即使是對於男性,所謂的「表現得像男性」也包含了許多違反個人意願和志向、氣質與行為準則的壓迫與規制。去盡可能地降低父權社會對人的規約和宰制、去降低那些因為性別而來的不對等,讓人們會因為自己符合或不符合父權要求獲得或無法獲得紅利獎勵的情況進一步減少,對於無論性別的任何人都是有益的。


  在長年歷史性的不對等下,性別領域的論述和倡議從「女性主義」與「對抗父權」開始發展。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立場鼓吹的是一種女性對男性的戰爭。在討論的過程中,作為既得利益者的那面容模糊的「男性整體」的確有時會被視作某種假想敵,男性個人也的確經常在實際社會裡扮演造成女性傷害的角色。但沒有人是那個「典型的男性」,每個人都在這個過程中被迫去遵循某些去個人化的要求。


  她不是為了生兒育女誕生在這個世界上、他也不是唯有成家立業才能被尊重。真正的平權與解放是對每個人的平權與解放,當每個人能夠不因為性別而被決定應該要做什麼時,人才能更加明晰且無後顧之憂地追求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






延伸閱讀:

〈《致未來的男孩們》閱讀筆記:名為「想受到女孩子歡迎」的詛咒〉

〈凍卵:病理化與公共化下的女性身體自主權〉

〈從「二元」到「非二元」,再到「每一個人的真實經驗」〉

〈「我也是強尼戴普」:危險的反MeToo修辭〉

〈性慾與無辜:加害者的自我理解神話〉

〈Trans.Gender--對二元與多元性別的超越(二):
「女性」權益與「男跨女」權益之間的張力與迷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喵喵-avatar-img
2024/06/26
數理能力強的人,算計這方面也是挺利害的!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5會員
867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1
  作為一名每天晚上留給自己兩小時坐在電腦前打字的人,今天的行程自然也是這樣。如果要說今年有什麼成就的話:沒有任何一天真的沒挪出時間或寫不出東西。這值得給自己一點微鼓勵(左右手食指快速彼此觸碰六下)。本來還想寫些下個年度的安排,但今日事今日畢,明年的事情,明年再來說。
2024/12/31
  作為一名每天晚上留給自己兩小時坐在電腦前打字的人,今天的行程自然也是這樣。如果要說今年有什麼成就的話:沒有任何一天真的沒挪出時間或寫不出東西。這值得給自己一點微鼓勵(左右手食指快速彼此觸碰六下)。本來還想寫些下個年度的安排,但今日事今日畢,明年的事情,明年再來說。
2024/12/30
  我們能看見樓上的房東與樓下的房客,我們能往上走也能往下落。我們會經歷痛苦與不安、焦慮與急躁,但同時又有足夠的支持性社會網絡。我們不是那些「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的人,也不是那些「再怎麼努力都注定要被辜負」的人。我們所要前往的地方既要求著努力,也要求著機運。
2024/12/30
  我們能看見樓上的房東與樓下的房客,我們能往上走也能往下落。我們會經歷痛苦與不安、焦慮與急躁,但同時又有足夠的支持性社會網絡。我們不是那些「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的人,也不是那些「再怎麼努力都注定要被辜負」的人。我們所要前往的地方既要求著努力,也要求著機運。
2024/12/29
  一個真正遵循道德或任何一種規範的所謂「自律」的人,不應該僅僅是遵循一個現存的規範,依樣畫葫蘆地將自己行為成該種規範的形狀。而是,他會去給出一個,按照他自己的形象構造出來的規則。他不是放棄思考,被動地遵循。而是,透過規則,他去將自己展現為自身行為的主人,去透過規則落實自己的價值觀與意志。
2024/12/29
  一個真正遵循道德或任何一種規範的所謂「自律」的人,不應該僅僅是遵循一個現存的規範,依樣畫葫蘆地將自己行為成該種規範的形狀。而是,他會去給出一個,按照他自己的形象構造出來的規則。他不是放棄思考,被動地遵循。而是,透過規則,他去將自己展現為自身行為的主人,去透過規則落實自己的價值觀與意志。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女性主義×母職實作 從懷孕到哺乳、從伴侶到社會 媽媽們要奪回屬於母親的權利! 媽媽,是懷胎十月產下孩子的女性、是為了孩子犧牲奉獻的偉大角色、是操持一切大小事的多工職業,卻也是……最容易被罵的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那要不試試當一位「女性主義媽媽」?
Thumbnail
女性主義×母職實作 從懷孕到哺乳、從伴侶到社會 媽媽們要奪回屬於母親的權利! 媽媽,是懷胎十月產下孩子的女性、是為了孩子犧牲奉獻的偉大角色、是操持一切大小事的多工職業,卻也是……最容易被罵的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那要不試試當一位「女性主義媽媽」?
Thumbnail
稍早與朋友聊天談論到這個社會對於男性還是相對寬容的。 比方說,男性衝刺事業而沒有時間照顧家庭是可以被諒解的,但女性反而被要求要同時兼顧經濟與家庭。 倘若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或踏入麥當勞,會被認為畫面非常溫馨,但如果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則會被指責竟然沒有親自下廚,抑或是帶小孩吃
Thumbnail
稍早與朋友聊天談論到這個社會對於男性還是相對寬容的。 比方說,男性衝刺事業而沒有時間照顧家庭是可以被諒解的,但女性反而被要求要同時兼顧經濟與家庭。 倘若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或踏入麥當勞,會被認為畫面非常溫馨,但如果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則會被指責竟然沒有親自下廚,抑或是帶小孩吃
Thumbnail
Arlie Hochschild 在《第二輪班:那些性別革命尚未完成的事》中,訪談了 50 對來自不同社經地位家庭的異性戀配偶,並觀察了 12 組家裡有年幼子女的雙薪家庭。這本書挑戰了許多常識性的觀點,提供深刻的社會洞察,促使人們重新思考性別平等的實現方式。
Thumbnail
Arlie Hochschild 在《第二輪班:那些性別革命尚未完成的事》中,訪談了 50 對來自不同社經地位家庭的異性戀配偶,並觀察了 12 組家裡有年幼子女的雙薪家庭。這本書挑戰了許多常識性的觀點,提供深刻的社會洞察,促使人們重新思考性別平等的實現方式。
Thumbnail
今天療癒的主題是原生家庭:父親 母親如果是愛,那父親就是勇敢跟堅強。 我是女生,除了有女性的一面勢必也有男性的一面;反之我是男性,勢必除了男性陽剛的一面也必定有女性溫柔的一面。 不會因為生理性別就只有單單一個面向,就像太極裡,陰陽彼此是平衡的,男性面向便是陽剛,女性面向便是柔美。 所以父親在
Thumbnail
今天療癒的主題是原生家庭:父親 母親如果是愛,那父親就是勇敢跟堅強。 我是女生,除了有女性的一面勢必也有男性的一面;反之我是男性,勢必除了男性陽剛的一面也必定有女性溫柔的一面。 不會因為生理性別就只有單單一個面向,就像太極裡,陰陽彼此是平衡的,男性面向便是陽剛,女性面向便是柔美。 所以父親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許多女性面對結婚以後的角色轉變,以及在家庭中忍耐與付出的境況。同時也提醒男性在家庭中應該更多照顧自己的妻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許多女性面對結婚以後的角色轉變,以及在家庭中忍耐與付出的境況。同時也提醒男性在家庭中應該更多照顧自己的妻子。
Thumbnail
線上教學、男性廚藝教室體現在數位及平權時代,不去公司上班便會與社會脫節的觀念顯然不成立。另外以性別區分家務責任亦是弔詭,現今雙薪家庭、多元成家等家庭結構不佔少數,已非男獵女織組成的原始社會,遑論「會煮菜可以嫁了」此類利他藐視個人價值和無稽成家必要條件的觀點。
Thumbnail
線上教學、男性廚藝教室體現在數位及平權時代,不去公司上班便會與社會脫節的觀念顯然不成立。另外以性別區分家務責任亦是弔詭,現今雙薪家庭、多元成家等家庭結構不佔少數,已非男獵女織組成的原始社會,遑論「會煮菜可以嫁了」此類利他藐視個人價值和無稽成家必要條件的觀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