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2|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心情雜談] 聊聊工作上的煩心事。|20240702

這幾天因為協作的同事出了點事,所以請假了數天,因此我們與另一位同事就必須一同分擔他的工作,雖然少了一個人力,工作量自然就增添不少,但我們倆還是能於時程內完成應有的進度,但工作上瑣事的增加卻令人煩躁不已。


理論上,我們三人便是互相的職代,就算其中兩人同時請假,一個人力應至少能完成七成左右的主要任務,但實際上若兩人同時請假,剩下的人最多只能完成三成左右的主要任務,或許有些人認為工程師的工作,大多可以獨立處理,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但這個大多應該只占總工作量的四成左右,剩下的六成,便是與人溝通、協作,與主管、與其他單位的報告與討論。


為了準確的傳達任務的細節,不僅要製作精美且淺顯易懂的PPT,還要與同事串好哪些能講、哪些不能講,不能講的部分又該如何處理,才不會被上層發現,這麼做並不是刻意隱瞞,而是有些問題並不是大問題,但若讓上層的知曉了,那這個問題就會被放大檢視,甚至有些運氣不好的同事將會被究責,一方面為了省事、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維護其他同事,完全出於人際關係的考量,當然有時候也會遇到問題很大,但一報出來會禍害一大群同事的時候,這時候我們只會與直屬上司私下協商,討論如何將事情安安靜靜處理掉的方法。


說實在的,在科技業工作壓力真的很大,尤其是我們這種代工體系,每天都被追著進度,平日加班、假日加班都是無法避免的無奈,但為了處理上述的瑣事,我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在溝通、在協調,尤其是在同事請假的期間,我們也要盡可能的為將要回歸的同事處理好工作,除了他的工作份額應如期完成外,也要為了能讓他跟上專案進度,為了理好筆記,使其一回歸不會有資訊上的斷差,如此處理問題上才有一定的共識。


在職場工作了十幾年,起初,我對於這些瑣事也是深感煩躁的,畢竟手頭上的重要任務繁多,但卻被迫先處理這些瑣事後,才能再回頭處理主要任務,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很怪,為啥不先搞定主要任務,再回來溝通與協調呢?原因其實前面也提過,那便是面對問題時的共識,若不能定義出怎樣的異常現象才是問題?那麼在後續的協作上肯定會花更多時間討論(吵架),甚至花更多時間來修改程式以符合各方的需求,當然,大多時候客戶的需求都有明確的定義,但在使用者體驗上的問題就很難有明確的定義,這一點或許有研發背景或測試背景的人就很能理解。


若主管與各單位的同仁都是願意溝通、協調的,雖然事情的推動速度不快,但通常都能穩定且紮實,然而實際上會真的如此落實的,僅只有基層與中階主管,而當高階主管插入之後一切都將風雲變色,我不知道為什麼?至今為止的工作經驗總是如此,當高階主管插手之後,將奉行強人風格,由其一人掌舵,雖然高階主管通常都是能力超群的存在,思考也很周全,但他們的一句話將打翻過去的諸多努力,諸如整個程式架構重製,又或者是驗證的機制要加嚴,或是全面重新審查。


我當然很清楚,這些都是必要之惡,但在專案的後期,還要再搞一次與專案初期的準備資料與會議,就讓人頭大無比,甚至還要一一回答諸多新進專案的中階主管們許多基礎的問題,更使工作量激增,但又因為只有自己知道這些知識,又不得不分享。


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這些煩躁都逐漸化為自然,能夠更輕易的接受,盡管在遇到時,仍會感到煩悶,但我仍會不倦的動手,一步一腳印地做好手頭上的每件事,無論是主要任務或是溝同、協調,甚至還會擔心其他人不夠清楚,多花一點時間製作文件,讓其他同仁或未來的新進同仁能夠快速上手,這一點並非我對工作很有愛,而是我真的不想每次都重複講一樣的事情。


而就在今天與同事聊天時,他不時的表達出煩燥的心緒,雖然我並不知道該如何排解這樣的心情,或許可以滑滑手機、看看旅遊網站,又或者如現在這般聊聊天,但最後我脫口而出的是:「某一天,我忽然意識到,與其一直抱怨,倒還不如把抱怨的時間拿來做事,待處理完一件事,心情將會好上一分,當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完成,那心情就會很美好。」


或許這麼說,會讓大家覺得我很霸道,怎麼連抱怨都不給抱怨呢?但我的本意其實並非如此,而是想告訴他,這些煩躁感是必然的,也是無法擺脫的,但我們可以去期待事情告一段落後的輕鬆感。


不知道大家又是怎麼看待工作上的煩躁感呢?分享給我知道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