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6|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12 週拯救你的 2024?|《The 12 Week Year 》終結停滯上半年

raw-image


前言

2024 居然已經過了一半?我的新年願望一個都沒有實踐怎麼辦!

相信有許多人在年初時設下了許多目標,一過完年就被時間追著跑,結果什麼都沒做就發現2024 已經過完一半了!(快到讓人震驚到)2024 年初時,我因為一些原因並沒有設定自己的年度計劃,隨著上半年的結束,雖然沒有系統性地推進自己的目標,但也從許多專案執行過程與成果中看見了自己完成目標的方式。

下半年開始的七月,我決定重新梳理並制定遲來的目標計畫,在設定目標前整理了這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如何用 12 週拯救即將又被荒廢一年的新年目標,並結合我自己的做法與個人經驗作為分享。

寫這篇文章時是清晨的五點(只是熬夜沒睡),其實是順便寫給正在制定計畫的我看的XD

12 週計畫完成一年目標?為什麼適合我


這次要分享的書是由 Brian P. Moran 和 Michael Lennington 撰寫的《The 12 Week Year》,中文書名為12週做完一年工作:縮短工時x成果翻倍的高效成功法》,當我要重新規劃與執行下半年的計畫時,腦中第一個閃過的關鍵字便是這本書,12 週完成一年目標乍聽之下非常不合理,但卻剛好符合我的習性。

為什麼適合我?


我在執行目標時有三個特性(小毛病?),分別是 爆發力、衝動分心、可預見成果導向

  • 爆發力:我是一個標準的時間截止線拖延患者+爆發力執行者,八天做一天的進度,一天完成八天的成果,非常仰賴長時間的集中火力及專注來完成手邊的任務。
  • 途中分心:既然需要靠著爆發力來完成許多目標,對於不急著執行的任務(例如年末或是優先順序較後),往往會在中途殺出一個還不錯的機會或新目標,促使我產生衝動因而分心完成其他的目標,因而默默荒廢了年初設定的規劃。
  • 可預見成果導向:其實就是渴望從行動獲得成就感+沒耐心,因此如果正在執行的任務無法在過程中短期內看到成果,會讓我感到氣餒並默默減少熱情,反之,如果每一階段都有明確的成果,會讓我更有動力。

《The 12 Week Year》克服拖延和熱情消逝

而這樣的特點也凸顯了我們在制定年度目標時,因為時間尺度較長會產生如拖延、策略錯誤卻不意及時調整、無法預期結果造成熱情消退等問題,而 12 週計畫剛好可以解決這些困擾!

制定 12 週的計畫可以在較短的時間範圍內專注於執行並即時檢視成果與修正策略,可以減少拖延與無法預期成果的不確定性,更重要的是,有意識地拒絕分心,將精力投入在 12 週最重要的目標上。

這裡要特別注意!12 週計畫並不是將年度計畫拆分執行,而是專注投入當下所設定的挑戰已達到成果。請想像成,如果此項願景一年只有12週可以執行,或是就只執行這 12 週,我會如何設定與執行目標並檢視這 12 週作為一個成果,下一個 12 週又是全新的策略規劃了!

執行流程五階段

執行 12 週計畫共有五個必要階段,分別為願景、計畫、流程控制、保持評分、有意識的選擇

  1. 願景(Vision):願景是計畫的指北針,提供了長期的方向與目標,也是行動的原動力,因此在設定願景時請確保與自己內心的價值觀是一致的。
  2. 計劃(Planning):明確、有效率、具體可行的計劃,可以幫助自己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清楚此刻需要專注執行的行動與成果,減少不確定性與推進流程控制與成果評估。
  3. 流程控制(Process Control):制定自己的每週 SOP 工作流,讓每天的行動與計劃中的重要行動一致,確保更多時間用於執行有價值的活動,並持續執行計劃。
  4. 保持評分(Keeping Score):追蹤和評估成果。像是記錄自己的運動打卡搭配體指變化進行觀察,以客觀標準與具體成效,累積成就感也重新審視制定的策略是否需要修正。
  5. 有意識的選擇(Intentional Choices):像是每次想吃零食前會先想想自己減重的目標,成功不只是達到目標,更在於不斷做出正確的選擇。評分幫助自己檢視成果,並提醒自己在每個時刻都做出推進目標成功的選擇。

我自己最常忘記做的便是保持評分,總是一股腦地投入執行但卻缺乏以客觀的角度去審視投入與成效之間的關係,執行的時候專注執行,但停下來的時候也需要好好地檢視並修正行動。

人們必須慢下腳步,並思考自己到底在做什麼。—英國演員麥可帕林(Michael Palin)我想大概就和開車一樣,不能一股腦地往前衝,但也不能一邊踩煞車又一邊踩油門。

時間管理必備的三大時間塊

書中建立SOP 工作流中,以週為單位提出了三項重要的時間塊,也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執行目標之餘必備的三項重要時間概念。

  1. 策略時間塊(strategic blocks):
    每週都需要保留一個策略時間,進行調整、聚焦、檢討,評估執行率與成效是否具有正相關,以調整執行策略。
  2. 緩衝時間塊(buffer blocks):
    保護執行重要任務時的精力與時間,請選定每天固定的緩衝時間中處理所有不重要的瑣碎任務,通常我會選擇在下午辦公室空閒之餘最想睡覺的時段,處理一些繳費、下班後採購或是回信等不用動大腦的任務。
  3. 抽離時間塊(breakout blocks):
    很多人會忽略但對我而言超重要!請保留一週至少3小時,抽離原本的工作環境放空閒晃,做點無目的性的主動休息,雖然許多人不理解為什麼需要保留抽離時間,不過近年已經有許多研究證明主動休息的重要性,對於需要動用腦力的工作來說,不僅可以拯救腦袋思維的彈性也能透過觀察生活收穫靈感,維持身心平衡與創作動能。
有時間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才是真正的休閒。—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BONUS:找到自己運用時間的方式⏰

以上的方法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必須要先理解自己是如何度過與運用時間,才能找到自己適合的運作方式。你是晨型人或是夜貓子呢?喜歡在截止日一鼓作氣或喜歡每天固定的進度?這裡推薦給你兩個我使用的紀錄時間的方式。

  • 未計畫時間表: 來自《拖延心理學》這本書(說不定下一篇可以分享),「未計畫時間表」是以每半個小時為一個單位,將一週內所有明確被占用的時間填好(例如洗上班、洗澡、睡覺),接著在找出有多少「未計畫」的空白時間。用一週的時間實際記錄,這些空白時間中用於完成想做的目標有多少時間,其他時間各別做了什麼。
  • 高效週模板(The Model Work Week): 了解自己運用時間的方式後,可以構思如果要最大效能地完成一週內所有的目標任務,該如何設計一週的理想時間表,並根據自己的習性與方法去進行調整因應。

💡 以我為例,雖然一直希望自己是個晨型人,不過在未計畫時間表中我發現自己在夜晚的效率最高,並且在晚餐時間後常常會因為昏昏沉沉而錯過原訂的運動計畫,因此在高校週模板時,我會知道將運動時間調整為下班後直接前往健身房,並不會在早上設定任何重要任務。

心得:成功達成目標的秘訣

總結了這本書與我自己實踐時的心得,我覺得成功達成目標有幾個小重點:

  • 願景方向明確清晰,與價值觀一致。
  • 專注高效行動,有意識的選擇做重要的事,拒絕三心二意。
  • 評估指標明確,能收穫客觀建議與具體調整方針。
  • 建立工作流 SOP,減少內外部變數干擾。
  • 滾動式修正的支持環境,找到相互交流、給予回饋,一起實踐行動的夥伴。
「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你現在的行動。」-《The 12 Week Year》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可以有所動力繼續在下半年一起實踐行動!不知不覺寫到出大太陽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棕熊小姐 ʕ•ᴥ•ʔ的日常隨筆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