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優勢諮詢時間,很常會被問到:
如果我的top 10能分佈在四個領域,是不是比較好?
我的top 10集中在某個或某兩個領域,是不是不太好?
我的top 10缺了四個領域之一的優勢,怎麼辦?
如果你在擔心自己的天賦看起來沒有很「平均分配」,是不是很不好,我先直接簡單地回答你:不會。
每次聽到這個問題,我都覺得大家被中庸之道綁架。不論你的天賦是否平衡分佈,你已經具備了上帝創造你的完美配方,你人生當中要處理的挑戰與難題,你身上的能力已足以應付,你並不「缺」什麼。
2017 年 蓋洛普發布了一次全球天賦主題頻率研究 Theme Frequency,列出了34項天賦主題,top 5 最常見到最不常見的頻率。當時的研究是分析自 1998 年以來超過 1,500 萬參加過克利夫頓優勢評估的人。
Achiever (成就) 是最常見的 Top 5優勢,在 1,500 萬人當中,超過 31% 的人有Achiever在Top 5。另一方面,Command (統率) 位居榜單底部,在 1,500 萬人裡面,只有不到5%的人 top 5有Command。
有趣的是,5個最少出現的天賦主題中,有3個是影響力領域。影響力領域的8個天賦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位於 34 個優勢中的第 14 位,是Maximizer (完美)。Communication (溝通) 排名第 17,Woo (取悅) 排名第 21,剩下的5個影響力天賦在落在倒數8個裡面都找得到。
如果從出現的頻率來下結論,影響力是最稀有的天賦優勢,大多數人不具備天生就很有影響力的特質。但,這是否意味著如果你沒有任何影響力天賦在前面,你就沒有能力影響別人?
從你的日常經驗一定能得知答案是「否」。因為我們身邊有很多優秀傑出、具備影響力的領導人。
因此,即使你的top 5或top 10沒有平均分佈在各個領域也沒關係,因為並不存在所謂的「優勢平衡」或擁有「對的」優勢組合。
相反的,我建議你應專注於以下面向:
1、發展你擁有的天賦優勢,而不是弱項。
2、不需要去依天賦優勢的描述去分類自己,或是糾結分類與你的主觀感受對不對;相反的,只要了解自己的每項天賦敘述,對於你的共鳴的地方去培養、發展、應用。
3、天賦的組合動能。你身上的天賦優勢,像調酒一樣,當彼此混合之後,會產生協同作用。在各位的top 5報告中,蓋洛普有提供兩兩配合之後的天賦能力呈現,這造就每個人的獨特,值得留意。
身為優勢發展教練,我秉持優勢心理學之父 Don O. Clifton的信念,持續討論人們的正確行為 (what was doing right)。我們使用克利夫頓優勢評估這個工具,協助你專注發揮你比較敏銳的能力,並認知到自己比較不敏銳的能力。
我們生活在一個總覺得自己哪裡還不夠好的社會,想要不斷地試圖解決我們的「問題」。然而,看待那些我們比較不擅長的能力,我用的詞是「認知」,也就是說,只要不是「不知不覺」或「沒有自覺」就很夠了。你只能在你不擅長的事情上變得普通擅長,但你卻能夠在你已經擅長的事情上變得優秀、更卓越。
許多人拿到報告後都會馬上關注那些吊車尾的優勢,或是各個優勢的盲點,我不會著眼在如果你沒有某些優勢該怎麼辦,也不會試圖將排名第 33 和第 34 的優勢提升幾個排名,而是專注於盡可能最大化既有優勢,且讓你的優勢與階段性任務或目標對齊。也就是說,我希望幫助人們專注於利用前 5 個或前10個優勢,而不是探討你缺了什麼。
再強調一次,上帝創造你已是精心設計過的,你什麼都不缺喔,重點的是把你有的能力發揮出來。僅僅因為沒有任何影響力天賦,並不代表著你不會影響他人;你很可能正在使用某種天賦組合,來達到你的影響力或領導目的。
對於天賦優勢,需要用描述性的方式幫助自己了解,而不是分類性的方式。因為每個天賦才幹都會發生混合與動能,即使你和我一樣top 1都是input,我的input和你的input也不一樣;你也可能發現朋友和你的Top 5有些相同,但你們報告裡的描述卻是不同的。
所以,解讀自己的克利夫頓優勢能力和看星座或MBTI / DISC不同,它不是用來「定義你」或是「分類你」。
我通常在優勢諮詢的第一個問題是:「你覺得報告的哪些部份或句子你最有共鳴?」然後我會和客戶一起探討他對於這些描述的體會與觀察,並回顧曾經的高光時刻,是不是有這些天賦優勢顯露,幫助他理解並標註出自己的超能力。
蓋洛普給大家的用字是name it, claim it, aim it,英文很有味道,但是中文翻譯我還找不到合適的用詞,有人翻譯成命名、主張、追求,
不論報告中有任何與別人類似的東西,我都需要了解當事人的完整敘述,幫助當事人更精確地掌握自己的特質,並進而探討這些天賦能力可以如何發揮;因此我強調一對一的教練協作,是基於高度個性化的優勢評估與後續搭配BOBA Formula的策略行動。
你的天賦優勢不會只是單獨發揮作用,每個優勢都不斷地與你的其他優勢結合,以完成工作、影響他人、做出決定以及與人互動。
例如,我的 5 大優勢是input (蒐集)、Connectedness (關聯)、Empathy(體諒)、Learner(學習)、Context(回顧),這個結果並不代表我可以單獨發揮Learner或是單獨發揮Empathy。我的Learner會不斷地與我的其他優勢互動,有時候,它可能與Input結合得更緊密,而不是與Connectedness結合得更緊密;或它會和Context結合得更緊密,而不是與Input結合得更緊密。
所以,我的Learner不會以一種固定的方式運作,不會獨立於我的其他優勢。同樣的,你的每個天賦也是這樣,以一種「調酒般的姿態」,呈現發揮。
然而,您在不同的情境下,會與不同的天賦主題產生共鳴。 你目前如何與這些天賦產生共鳴,會改變你的優勢彼此間的配對方式,而且可以使用天賦組合,來達到你的目的。
回到最初的問題,是否存在「優勢平衡」這樣的東西?
簡而言之,答案是否定的。相反的,專注於你的強項,專注那些你自然而然就表現好的事情,以及你本能和本質上擅長的事情,相信您會更投入、更有效率、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