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9|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理學院「講不了人話」的碩博士科學怪人,在溝通上都有這3個特徵:

1. 忽視了不同對話類型的重要性:

- 許多碩博士生在學術環境中習慣於參與務實對話(Practical Conversation),這種對話以分析具體狀況和決策為核心,著重於提出證據和邏輯推理。然而,他們往往忽略了感性對話(Emotional Conversation)和社交對話(Social Conversation)的重要性。感性對話能塑造我們的信仰與情感,而社交對話則影響我們在人際關係中的定位與身份認同。忽視這兩類對話的結果,使得學生在專業知識上雖然強大,但在人際互動和情感交流方面卻顯得脆弱,無法與他人建立更深層次的連結,這可能會限制他們在學術圈和職場中的長遠發展。


2. 缺乏與「真人」對話的經驗:

- 尤其是在理工科背景的學生中,這一點尤為明顯。這些學生習慣於通過數據、實驗結果和邏輯推理來參與對話,他們傾向於認為只要證據充足,對話就能順利推進。然而,這樣的溝通方式在學術圈外可能並不總是有效,因為感性對話和社交對話在很多情況下扮演著關鍵角色。感性對話能夠影響他人的情感和記憶,而社交對話則能建立或鞏固人際關係。當學生缺乏這兩類對話的經驗時,他們在團隊合作、跨學科合作或在非正式場合的交流中,往往會顯得生硬且不合群,這可能限制他們的學術影響力和人際網絡的拓展。


3. 低估了與優秀人士對話的學習機會:

- 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度依賴書本、期刊和網絡資源來獲取知識,忽略了與業界專家、學術大師或同輩中的優秀人士進行直接對話的寶貴機會。與書本學習相比,與這些人士的對話可以提供更多元的視角、更深入的見解,以及對複雜問題的直觀理解。這些對話往往能啟發學生開闊視野,激發創新思維,並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錯失這樣的學習機會,可能會使學生的學術和職業發展受到限制,因為他們缺乏與前沿思想接觸和接受挑戰的經驗,無法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你在研究所生涯中還見過這些科學怪人的哪些特徵?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