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講不了人話」的碩博士科學怪人,在溝通上都有這3個特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 忽視了不同對話類型的重要性:

- 許多碩博士生在學術環境中習慣於參與務實對話(Practical Conversation),這種對話以分析具體狀況和決策為核心,著重於提出證據和邏輯推理。然而,他們往往忽略了感性對話(Emotional Conversation)和社交對話(Social Conversation)的重要性。感性對話能塑造我們的信仰與情感,而社交對話則影響我們在人際關係中的定位與身份認同。忽視這兩類對話的結果,使得學生在專業知識上雖然強大,但在人際互動和情感交流方面卻顯得脆弱,無法與他人建立更深層次的連結,這可能會限制他們在學術圈和職場中的長遠發展。


2. 缺乏與「真人」對話的經驗:

- 尤其是在理工科背景的學生中,這一點尤為明顯。這些學生習慣於通過數據、實驗結果和邏輯推理來參與對話,他們傾向於認為只要證據充足,對話就能順利推進。然而,這樣的溝通方式在學術圈外可能並不總是有效,因為感性對話和社交對話在很多情況下扮演著關鍵角色。感性對話能夠影響他人的情感和記憶,而社交對話則能建立或鞏固人際關係。當學生缺乏這兩類對話的經驗時,他們在團隊合作、跨學科合作或在非正式場合的交流中,往往會顯得生硬且不合群,這可能限制他們的學術影響力和人際網絡的拓展。


3. 低估了與優秀人士對話的學習機會:

- 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度依賴書本、期刊和網絡資源來獲取知識,忽略了與業界專家、學術大師或同輩中的優秀人士進行直接對話的寶貴機會。與書本學習相比,與這些人士的對話可以提供更多元的視角、更深入的見解,以及對複雜問題的直觀理解。這些對話往往能啟發學生開闊視野,激發創新思維,並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錯失這樣的學習機會,可能會使學生的學術和職業發展受到限制,因為他們缺乏與前沿思想接觸和接受挑戰的經驗,無法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你在研究所生涯中還見過這些科學怪人的哪些特徵?

avatar-img
532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往往學習各種概念知識和完成無數練習,但這些經驗卻無法完全準備我們應對真實世界的壓力和挑戰。美國作者Matt Beane在他的書《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中
「長期趨勢表明“奇點 (Singularity)" 會在2045年迎來。」 「社群媒體與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全天陪伴,連結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群。」 「GPT4與 Gemini 能將自然語言轉為程式碼,大大降低人與機器的邊界。」 「獲取人類基因序列的成本驟降,神經網路模擬生物機制,解鎖
「第一方數據 First Party Data」透過「第一方 Cookie」收集, 指的是公司直接從網站訪問者與客戶上收集到的任何數據。 而這筆收集到的「第一方數據 First Party Data」對「廣告商 Advertiser」非常有用。
當某個資訊塊的內容引起我的共鳴時,我會開一個新筆記,將我的感受與個人經驗結合,自由書寫至300字左右。我稱這類短文為良品3,這些短文既有對學到內容的詮釋,也有個人經驗的分享。加上標題後,這些短文非常適合作為每日更新社群媒體的材料。
1. 缺乏系統性記憶管理: - 學生通常具有大量的資訊和知識,但往往沒有一個有效的方法來管理和儲存這些記憶。這導致在需要運用知識時,無法迅速調取相關信息。比如,學生在寫作時,雖然知道自己有相關的想法和經驗,但因為沒有系統化的儲存,常常無法立即回憶起來,影響了論述的連貫性和深度。 2.
時間是資產,因為時間能夠讓你生產出有價值的資產。 但時間的價值不好量化。 雖然我們有說時間就是金錢, 但每個人時間的價值是不一樣的。 而且時間很特別,沒使用也無法存下來。 而且隨時,你都在決策時間怎麼使用。 履歷某個程度就是資產負債表。 寫報表,精算自己的時
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往往學習各種概念知識和完成無數練習,但這些經驗卻無法完全準備我們應對真實世界的壓力和挑戰。美國作者Matt Beane在他的書《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中
「長期趨勢表明“奇點 (Singularity)" 會在2045年迎來。」 「社群媒體與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全天陪伴,連結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群。」 「GPT4與 Gemini 能將自然語言轉為程式碼,大大降低人與機器的邊界。」 「獲取人類基因序列的成本驟降,神經網路模擬生物機制,解鎖
「第一方數據 First Party Data」透過「第一方 Cookie」收集, 指的是公司直接從網站訪問者與客戶上收集到的任何數據。 而這筆收集到的「第一方數據 First Party Data」對「廣告商 Advertiser」非常有用。
當某個資訊塊的內容引起我的共鳴時,我會開一個新筆記,將我的感受與個人經驗結合,自由書寫至300字左右。我稱這類短文為良品3,這些短文既有對學到內容的詮釋,也有個人經驗的分享。加上標題後,這些短文非常適合作為每日更新社群媒體的材料。
1. 缺乏系統性記憶管理: - 學生通常具有大量的資訊和知識,但往往沒有一個有效的方法來管理和儲存這些記憶。這導致在需要運用知識時,無法迅速調取相關信息。比如,學生在寫作時,雖然知道自己有相關的想法和經驗,但因為沒有系統化的儲存,常常無法立即回憶起來,影響了論述的連貫性和深度。 2.
時間是資產,因為時間能夠讓你生產出有價值的資產。 但時間的價值不好量化。 雖然我們有說時間就是金錢, 但每個人時間的價值是不一樣的。 而且時間很特別,沒使用也無法存下來。 而且隨時,你都在決策時間怎麼使用。 履歷某個程度就是資產負債表。 寫報表,精算自己的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是不會說話嗎?你不是不會說話,你是思維混亂!你是邏輯不清!所以鍛鍊口才的背後是鍛鍊思維、是知識儲備、是信息處理、是學習能力,這才是本質。 提高自己的口才和能力表達,首先,訓練自己的邏輯能力,訓練自己自己的結構化思維,例如如何在一場演講中帶動大家的情緒?情感的背後是立場,你是誰台下坐的是誰,你講給
Thumbnail
雖然我工作領域大多接觸的個案範疇為兒少,但最近可能太多親友的孩子上了大學,每次閒聊我都頗有感觸。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來跟我聊天的大學生,其實大部分是不太了解自己就讀的科系在做什麼。也就是高中時候拼命讀書,考了個還可以的分數,讓大家都滿意就好,但這個大家卻不包含自己。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很多專有名詞~大家講得很習慣~但到底內容是什麼? 記得剛上研究所的第一次跟教授會談, 教授大方的說~什麼都可以聊...任何問題都可以問~ 剛開始大家都很害羞的不敢談... 直到一個德國男生說~What i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人際溝通)?
你好 歡迎來到這個充滿矛盾的地方 由敝人 一個喜歡研究但是不喜歡學術界的博士畢業生 喜歡英文但是討厭講英文的人 主修是統計但是不相信統計 碩士班念心理學但是寧可相信命理 喜歡寫程式但是不喜歡寫應用面的東西 的本人我 歡迎一樣奇怪的你 一樣在找自己的你
在某個課程的場合 我們只是不經意地聊起了天 但彼此可能不夠熟悉 私下也沒有過多的聯絡 但對方很了解我的狀況 他都知道我什麼時候要考試 什麼時候需要幫忙 在某個階段 他已經主動提起 「到時候可以找我幫忙喔」 每次都以為這種話是客套話 真的不知道該接受還是拒絕 但又礙於考試時間快
Thumbnail
說不太出大眾喜歡聽的話,算不算是一種「不會說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是不會說話嗎?你不是不會說話,你是思維混亂!你是邏輯不清!所以鍛鍊口才的背後是鍛鍊思維、是知識儲備、是信息處理、是學習能力,這才是本質。 提高自己的口才和能力表達,首先,訓練自己的邏輯能力,訓練自己自己的結構化思維,例如如何在一場演講中帶動大家的情緒?情感的背後是立場,你是誰台下坐的是誰,你講給
Thumbnail
雖然我工作領域大多接觸的個案範疇為兒少,但最近可能太多親友的孩子上了大學,每次閒聊我都頗有感觸。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來跟我聊天的大學生,其實大部分是不太了解自己就讀的科系在做什麼。也就是高中時候拼命讀書,考了個還可以的分數,讓大家都滿意就好,但這個大家卻不包含自己。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很多專有名詞~大家講得很習慣~但到底內容是什麼? 記得剛上研究所的第一次跟教授會談, 教授大方的說~什麼都可以聊...任何問題都可以問~ 剛開始大家都很害羞的不敢談... 直到一個德國男生說~What i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人際溝通)?
你好 歡迎來到這個充滿矛盾的地方 由敝人 一個喜歡研究但是不喜歡學術界的博士畢業生 喜歡英文但是討厭講英文的人 主修是統計但是不相信統計 碩士班念心理學但是寧可相信命理 喜歡寫程式但是不喜歡寫應用面的東西 的本人我 歡迎一樣奇怪的你 一樣在找自己的你
在某個課程的場合 我們只是不經意地聊起了天 但彼此可能不夠熟悉 私下也沒有過多的聯絡 但對方很了解我的狀況 他都知道我什麼時候要考試 什麼時候需要幫忙 在某個階段 他已經主動提起 「到時候可以找我幫忙喔」 每次都以為這種話是客套話 真的不知道該接受還是拒絕 但又礙於考試時間快
Thumbnail
說不太出大眾喜歡聽的話,算不算是一種「不會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