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聊到,即便在找工作時,有為自己設下求職目標,也分拆成各階段的小目標,甚至把各職缺機會分成不同序位(tier),來作為自己評估爭取與否的優先順序。
然而,實際投遞履歷時,還是會遇到心魔,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夠好,所以沒得到公司的正面回應,因而產生明顯的猶豫不決與自我懷疑,陷入內耗中。
這次希望能延續〈找工作的焦慮與迷惘〉所談到的「設定具體目標」、「透過數字來掌握過程」,以及「及時舉手求救」,來進一步分享,實際開始投遞履歷後,要如何讓自己面對求職時產生的內耗,以順利達成求職目標。
先取得回饋
通常在剛開始投遞履歷的第一到二週,狀況會是最為模糊不清的,因為對於自己所選擇的職缺還在拿捏吻合程度,可能會過於理想而投遞過於資深的職位,也可能出現眼高手低,對自認為資淺的職位看不上眼。
除非投遞的職務難度恰好符合自己的能力表現,不然通常會在一段時間後,經由公司的婉拒信或無聲卡來了解到自己投遞狀況的好壞。
這時,我會建議在職務機會上,先專注於自己定義的 tier 3(在這裡定義為:不比最想要的工作來得吸引人,但如果真的拿到機會,仍然會考慮是否加入,不至於到完全不考慮的程度)。
並且先爭取到 tier 3 的面試機會,進一步取得公司的回饋,用來判斷自己的求職策略是否拿捏到位,還是需要調整個人的期望設定。
在有更充足的外界資訊下,來進行判斷與策略調整,避免單純猜測或盲目投遞,而浪費掉數週的求職時間。
降低資訊落差
在求職期間產生內耗時,除了需要去深入了解自己為何產生這樣的情緒反應,其實也需要支持團體,透過支持團體中的人們為自己帶來足夠資訊,降低過程中因為資訊落差所造成的猶豫不決與決策錯誤。
舉例來說,透過有著相似背景與經驗的人們,可能是同學、一起進修的夥伴、近期曾經歷類似情況的學長姐們,去進一步瞭解對方當時花了多長的時間找到工作、前後投遞了多少履歷、過程中取得多少面試機會等各階段的情況。
特別是第一次求職、轉換職業種類後首次求職、久久未經歷求職階段的人們,可以藉由上述資訊,幫助自己校準起初設定的求職目標、時程安排規劃,甚至是各階段的轉換率設定等。
在有憑有據的情況下,去做出求職策略的調整(可能是標準、節奏、數量等方面的變動),讓我們不會因為模糊的現況或是自己的內耗,而亂了陣腳。
回想初衷
此外,我們也可能因為公司的婉拒信或無聲卡,而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因此覺得要下修求職目標。
說真的,這確實是會發生的事情,我們可能真的因為遇到公司的頻繁婉拒,回頭來反思自己的能力與職務機會的適配程度,並做出調整。
但在調整前,我會建議,先回頭想想一開始在設定職務目標、時程安排、排定各職缺的優先順序時,我們的初衷是什麼。因為初衷混合著我們對於美好未來的想像,甚至會強烈影響到我們的求職動能。
我們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因為什麼樣的具體原因,而得做出和初衷有所出入的期望調整,才不會在求職這樣高張力、高壓力的情況下,掉入自我懷疑與內耗的狀態之中。
總結
求職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並非每個人都能順利地百發百中,有時也混合著不同的變因(可能是公司剛好找到人,或是其他競爭者比我們更加適合),而不單是自己的能力符合與否。
因此,在急不得的情況下,一步步地透過「先取得回饋」、「降低資訊落差」、「回想初衷」,反而是慢慢來可能會比較快,也較能幫助我們讓自己先穩下來,降低過程中產生的內耗。
也祝福每一位身處求職期的人們,能逐漸掌握節奏,取得所需的資訊與資源,降低內耗,朝著規劃與期望的方向前進,早日上岸。
在此,與你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