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研究過程中的筆記不再只是記錄一時的靈感或數據。隨著研究進度推進,筆記能成為你思維的延伸,幫助整理文獻、形成論點,甚至引導你進一步思考問題。而現代數位工具的發展,讓筆記不再孤立存在,透過連結,筆記能發展成一個有機、動態的知識網絡,極大提升研究效率。
這個理念,正是美國創作者Nick Milo在其經典工作坊 *Linking Your Thinking* 中所提倡的核心思想:透過筆記的系統化連結,打造出一個持續進化的知識體系,支持你的研究與學習。
▋筆記的進化:讓你的研究筆記活起來
作為碩博士生,我們經常面臨大量的文獻閱讀、實驗數據、以及日常討論的思考碎片。如果這些筆記只是靜態地記錄下來,便很容易隨著時間被遺忘或埋沒。然而,現代筆記工具(例如Obsidian或Roam Research)的出現,使我們能夠將這些筆記相互連結,建立起一個能隨時查詢、隨時更新的知識網絡。
透過這種方式,筆記不再僅僅是信息的存放地,而是變成了我們思維的“外部大腦”。你可以隨時將不同主題、不同研究階段的筆記相互關聯,促進新的聯想與洞察,這在進行文獻回顧或撰寫論文時尤其有用。
▋四種筆記類型:適應不同研究需求
Nick Milo的筆記方法將筆記分為四種主要類型,這些類型能幫助你根據研究進度和需求,靈活運用不同的筆記方式,最大化筆記的價值。
01 **快速筆記 Fast Notes**:
這種筆記適合用來快速捕捉靈感或重要觀點,特別是在會議、課堂或閱讀文獻時,能夠馬上記下突然出現的想法。這些筆記不需要整理,先記下來再說,避免靈感流失。
02 **自由筆記 Free Notes**:
當你需要進行腦力激盪、無拘無束地表達想法時,自由筆記是理想的選擇。無論是對研究假設的初步構想,還是對某篇論文的即時反思,這類筆記能讓你不被格式或結構限制,隨意發展你的思維。
03 **原子筆記 Atomic Notes**:
這類筆記的重點在於每一則筆記僅記錄一個具體的想法,這讓你可以很容易地在後期進行重組和連結。特別是在寫論文或整理研究資料時,這種筆記形式非常有用,因為它能幫助你避免過多冗長的文字,並精確地專注於每一個觀點。
04 **互聯筆記 Linked Notes**:
這是筆記系統的核心,讓筆記彼此關聯。舉例來說,當你閱讀了一篇與你研究主題相關的文獻,並做了摘要,這個摘要可以與你之前的研究假設、數據分析結果等其他筆記互相連結,形成一個跨主題、跨時間的知識網絡,幫助你快速定位關鍵信息,或發現新的研究切入點。
▋Nick Milo的隨性與啟發
Nick Milo的教學風格隨性且靈活,這對於碩博士生來說,反而是一種啟發。他在分享筆記系統時,往往不會給出一套嚴格的規範,而是提供多樣的工具和概念,讓學習者自由組合運用。因此,當我們接觸他的內容時,不必一字一句照搬,而應視為一種思考的引導,結合自己的研究需求進行調整與應用。
每次參加他的工作坊,學到的往往不僅僅是系統工具本身,而是如何靈活地運用這些工具來支持我們的學術研究和思維創造。
▋建立屬於自己的研究工作流
筆記系統化的最大價值,在於幫助碩博士生建立屬於自己的工作流,讓筆記系統不僅僅是知識存儲工具,更是日常研究的核心支柱。
我的建議是,不要將任何筆記系統視為一成不變的規則。相反,應該根據自己的研究進度和需求,不斷調整和優化系統。例如,當你處於文獻閱讀階段,可以多運用自由筆記記錄感想;當進入論文撰寫期,則可以善用原子筆記的結構化優勢,精準地整理和引用重要論點。
最終,筆記不僅是學習和研究的輔助工具,它們更是你思考的延伸。透過系統化的筆記管理,你將能夠更高效地處理龐大的信息量,並在學術道路上持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