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7|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投機世代出現的源由與解析

導言:科技超速發展下無處不在的投機世代

想寫作這個長篇系列有段時間了,緣起是因近年柯文哲帶動的風潮,與歐美在21世紀初暴起的進步世代,有相似的起源,也有類似的背景,所以在想要好好解釋一下,這些年竄出的這群人,到底來自於哪裡。

當然,我說投機世代,不是說這個世代的每個人都在投機,是指心態上有投機想法,行為上也很投機的比例,較其他世代的高。拿個案來說,每個年齡層都有投機的混球,這並不能過度推廣到整個世代。但在政治上,投機政黨、投機政客、投機政策,會有10%以上的人支持,並能在政壇攪亂一池水,最起碼可以證明,支持者並不討厭使用投機手段。

不是只有台灣,歐美也有,還更多。只不過表現的型態,要看各國背景,左右派皆有,且不是台灣人認知的左右,要由各國歷史去分析,故相當複雜,難以歸罪到特定陣營。

是故,有人對這類無法將原因歸為單一陣營的說法,都斥為敵對陣營的辯解,這也算是當代極化現象之一。

人性始終受限於科技

那麼,投機世代的出現,有沒有一個導火線在?有。

有人說是教育所致,也有人說是網際網路造成的放大現象,當然被指稱的年輕世代,多數反應最直接,反諷老人又來說教,一群舊時代的枯木,見不得新時代的小草破土而出。

孰是孰非?當然可以分的清,這沒有中立理性的問題,因為人類是生物,需要依靠資源生存,並依此創造文化,茁壯文明,可以說一切的問題在長期來看都是物質性。既然是物質,就脫離不了時空的限制,雖說時間與空間在此要分開討論,不過就先擱著吧,認真的解析會發現到,人類的精神層次在本質上,有文明紀錄的萬年間沒太大變化,有影響的皆為當代科技造成,可說使用工具的刺激反饋。

舉一個例子:3C產品,在我們小的時候,日子過得很緩慢,同學要約下課後打球,除了在學校講好,出門前打電話確認,其他的就只有到球場等。若同學沒來,只能找電話亭打公共電話,找不到就認了,明天去學校再說。現在呢?手機、通訊軟體,十分鐘沒回傳訊息,開始焦慮的人有多少?

別說年輕人了,老人家現在整天盯著手機的也很多,工具本就會影響我們,時間與空間的連結,跟過去自然不一樣。

可想而知,電話從無到有,再到各處設立的電話亭,接著進入BBcall的年代,之後出現手機,而在智慧型手機面試後,硬體的更新讓演算法加速,各種便利軟體、遊戲、手機板即時通訊軟體如雨後春筍般湧現,3C軟硬體讓這數十年的變化遠超過去數千年,時間加速的如此迅速,空間的斷裂也就更加明顯。

對災難無法應對的和平白痴世代

所以重點不是為何投機比例在年輕世代突然變高,而是世界各地普遍有投機現象,再經由網路橫向連結,彼此回饋,降低人類對於投機手段的心理防線。當一個人初次嘗試投機並得到甜頭,或沒有遇到損失,就會有充分誘因再次投機,次次投機,直到認為投機行為並不投機,認為其他人的成功都是投機。

我們主要討論的是,為何這種工具性的改變,會這麼快的讓一整個世代,都不覺得投機是問題。

我也曾被學生問,難道「如此才能生存」不就是個答案?還真不是,就算是也不長久,從資源問題切入就能明白。若全球今天陷入一場大戰,世界分崩離析,幾個重要礦區海運被截斷,從此原物料價格飛漲,甚至斷貨。那我們熟悉的3C世代,工具瞬間就會倒退,乃至於消失,而後會變成怎樣?

無法未雨綢繆。現代學生普遍想不出大型戰爭長怎樣,而數十年的和平,有影片的紀錄,讓多數學生認為人為災難並不存在。對他們來說,薪水不好的工作就是極為恐怖的災難了,殺戮不止的世界只在電影裡。既然想像不到,就做不出有意義的準備,反正生活總得過下去。

好了,前言到此為止,進入正文前,照例先解釋一下。

「本人沒有在學術界發展的打算,也不想要改變世界,純屬閒書看多的廢文創作。不會有附加參考文獻,更不會有引申資料,皆為個人雜書看多了,稍微整理並花時間寫作,勉強還可以在專欄收點費的內容。」

這系列超過八萬字,核心觀念在有飽覽群書的人眼中,可能只需要500字短文就可以貫穿。在專業人士且有閱讀習慣的人看來,頂多1萬字就能解釋清楚。之所以寫這麼長,是因為筆者自己有點私心,結合了教育手法,將內容階梯化,且不是只有一種幅度的階梯,試圖讓沒有概念的人,也可以從譬喻中,大略的感受並抓到那點東西。

這樣就算有作功德了。 


第一章:解放

投機世代的形成,要回歸文明發展過程中,必然出現的解構、重構過程,從這邊出發,我們才會了解其背後的複雜性,而不會將原因歸咎於特定的人、事、物。這些充其量是導火線,火藥桶會炸開,第一步還是要看火藥怎麼累積的。

社會的基礎宛如大地,越堅固紮實,越能蓋出較高的建築。建築可指文明,地盤的軟硬材質可看做社會整體的穩固性,社會夠穩定,才能構築留存歷史的文明。戰亂的社會中不會有人想做長久規劃,對背叛習以為常的社會裡不會有信任基礎,信任體系存在的社會才會有貨幣,貨幣的穩定流通才能創建金融體系,良好的經濟流通方能促使科技前進。

螺旋向上的文明歷史

工具限制了人類的想像,所以在文明的進程中,每一個璀璨的文明,創建者、繼承者、發揚者,都無法跳脫自己對世界的認知,進行長久的規劃。規劃者在當下想的都是萬年大計,但歷史卻不曾有千年帝國,理由很簡單,文明進步會帶來各種新的工具、新的認知,勢必與舊社會的習慣、法律、制度各面向產生衝突。

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得要重新規劃適合當代的一切。

那最初,地基如何堅實?當社會進入穩定期,大家都對生活處在可預期的程度內,習俗會建立、法律會制訂,產生我們現在說的「階級(social class)固化(solidification)」。階級的穩固,提供每個階層一個盼望,因為只要透過某種努力,就能實現翻身,即便實現不了,也可安身立命。你可以把穩定看成一種可預見的未來,人類對於不可預期的日子充滿焦慮,想要固化是正常的。

僵化有弊病,變革有風險

穩固久了就會僵化,僵化的成因很多,不管是資源不足以滿足全體社會,以至於產生對內的壓迫,或是階級僵固造成無法應對新時代,外在壓力讓可獲得資源減少,像是反對新的工具使用,導致對外戰爭屢屢失敗。

總之,適應不良,必須要改變,就得要軟化基礎,改革就是僅軟化地基以便改善土質,革命可說是全部挖掉重鑄。兩者的差異在哪也不需要多說,地基脆化、粉碎的越多,搭建在其上的建築就越可能崩毀,一個文明、帝國於是瓦解,而這些崩毀的遺跡,成為新的養分混入土壤,等著下一次的穩固。

以上,闡述的都是概念,實際上涉及技術、制度、文化各方面的變革,每個時代的細節皆不同。相同的是軟化僵固基礎的概念,用我們現代的講法,稱之為:解放。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