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投機世代出現的源由與解析(02-6):極化政治的溫床

或者說,這種我們認知的投機行為,本質上就很傳統部落,以自身生存優先,坑殺外人毫不手軟,卻也不違背其部落公開宣稱的誠實特質。而現代工業社會對於投機,從習慣到法律皆加以遏止,不是沒有理由,是因為複雜系統要能運作,對於信任的培養至關重要,一個不講信用,凡事都要法院公證,警察押著才會執行的社會,現代化的成本高到嚇人。

總之,批判的經典模型是「工廠標準化流程」、「官僚制度的僵化」,幾乎所有面對國家社會的批判,都跳脫不出這兩項。這兩個都屬於對集體主義的恐懼,簡稱避免獨裁,亦即批判工廠的標準化作業,並不是反資本主義,而是反老闆大權在握;批評官僚制度的僵化並非反政府,是僵化的體制往往代表有大權獨攬的統治者。

批判理論的根源都是反獨裁,右派反史達林,左派反希特勒,你會看到上個世紀的左右派學者,在罵獨裁時好像世界上只有一種獨裁,就是對面那派的,自己這派不算,也算趣事。

無法設定目標,不知終點何處的進步主義

總之,批判走到後現代就變調了,因為想像力優於行動力,導致欠缺具體目標。我們可以解讀成,支持後現代理論者,沒有一個人經歷真正的獨裁,多半出生於資源優渥的社會,遂對獨裁的想像非常標準化。這樣說好了,台灣在威權時代的蔣經國,在標準上無疑是獨裁者,但他真的那麼絕對,如北韓金家一般,可以隨意取人生死,掠奪國家資源成為私產?當然不行,金家獨裁程度超過台灣蔣家,故北韓會被稱為專制,台灣稱威權。看不懂獨裁內涵的人,就會如美國剛畢業的年輕人,看媒體說獨裁,就以為川普就是獨裁者一樣,只看單一特質,就開始套模板。

這種想像力超越行動力的批判,欠缺對人類生存資源需求的理解,也不懂生物本能促成的市場現象。於是結合資本主義後,將破壞、創新的過程,挪用到改革上,變成沒有終點的永續改革。

這就是固化不了的原因,後現代主義極度缺乏對工業社會的運作理解,不明白標準化作業是大規模生產的前提,更加不理解僵化的官僚制度雖是創新殺手,但擴大政府權力反倒會阻礙改革的破壞、創新循環。

不理解,就不願意暫停,思考如何將現有的改革成果固化,使之成為習俗。永續改革的最惡劣行為不是永續,是丟爛攤子,當改革到一個程度後,就提出下一個改革,執行面交由官僚,或是讓社會自行習慣。然後在還沒適應前,又往下一個程度繼續改革,好像改革只要紙面通過,國家機器就該配合前進。

解放導致社會原子化,同溫層讓鍵結失去可能

在資源夠多下,這種火車頭馬力不夠,要大家下車硬推的邏輯,也不是行不通。問題是很累,每一個改革的完美,立刻就變成新改革中的不完美,導致地基液化到幾乎氣化,瘋狂的熱量讓每一個人分不清上下左右,不存在立足點使人無比恐懼,害怕一個不留神,就被拋棄在時代浪潮之下,於是每個人都奮力向上避免滅頂,無比疲累,還不得休息。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