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依據我現在的結果 我看到什麼好/壞消息

我們往往習慣性地用眼前的結果來衡量自己的成敗。結果比預期好,便覺得自己做得很棒;結果不如預期,則陷入自責,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然而,從專業教練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行為是一種「與結果的關係不健康」,因為你把自己跟結果綁得太緊了。這篇文章將帶你探討,如何在面對結果時,培養出一個更加健康與積極的心態,從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品質。

掉進結果的情緒漩渦裡:一個生活化的例子

我曾遇過一個個案,他是一名年輕的創業者。在努力了半年之後,他的營業額始終未達到他設定的目標。他感到極度挫敗,開始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不適合創業?還是我根本不具備做生意的能力?」於是,他漸漸變得沮喪,甚至一度考慮放棄。然而,他並沒有去思考這個結果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而是單純將這個「業績不達標」的結果視為自己個人的能力問題。

這樣的狀況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大部分人在面對不如預期的結果時,第一時間並不會去思考其中的原因與經過,而是陷入情緒裡自我批判,甚至因為內心的自責,變得對自己越來越苛刻,最終導致心理的疲憊與消極的行動模式。

為什麼我們會與結果的情緒綁定?

這種與結果綁定的情緒模式,其實可以從心理學、行為學上找到解釋。在心理學中,人們有一種「自我價值感」的需求,當結果不如預期時,我們會感覺到自己失去了某種價值,這時便容易引發強烈的情緒反應,如自卑、自責等。這種情緒會讓人失去清晰的判斷力,無法正確地審視自己的行動與策略是否有效,於是便陷入了「情緒—行為—結果」的惡性循環中。

而另一方面,人類的思維也有一種「證實偏誤(confirmation bias)」,當我們認定自己不好、不夠格時,就容易挑選出那些支持這種信念的訊息(比如業績不達標),而忽略其他可能影響結果的變因。這讓我們在面對每次失敗的結果時,始終在同樣的地方打轉,無法真正看見問題的本質。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從東西方文化看結果的意義

提到結果的好壞,不得不提「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古人講的這個寓言其實深刻地反映了一個觀點——結果的好壞永遠取決於你用什麼角度去看它。一匹馬丟了,但後來因為馬丟了,躲過了戰亂的徵召;戰爭過後,馬自己回來了,還帶了一匹母馬,反而得到了更多馬匹。

這故事告訴我們,任何結果都具有相對性,結果本身並不代表好壞,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它以及我們的反應。這與西方心理學中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EBT)」中,提到的「A-B-C 理論」相呼應。當事件(A)發生後,我們的信念(B)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與行為反應(C),也就是說,同樣的事件(結果),不同的信念系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行為與情感反應。

健康與結果建立關係:結果本身就是一面鏡子

那麼,究竟如何建立與結果的健康關係呢?首先,我們要理解一個道理:結果不過是一個過程中的階段性反饋,它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過去行動的軌跡。這個結果或許是好消息,也或許是壞消息,但重點在於,它讓我們有機會停下腳步,檢視我們的策略、能力、心態及行為是否與目標一致,這才是結果的真正意義。

具體來說,每個結果發生後,我們應該先問自己:「這個結果帶給我的好消息是什麼?壞消息是什麼?」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從不同角度去解讀結果的意義,進而找出自己下一步行動計劃的優化方向。

然而,對多數人來說,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我們的大腦天生就喜歡用「好」與「壞」來快速分類事物,以便節省思考資源。所以,要跳脫這個習慣性的框架,需要透過刻意練習去觀察結果背後的多面性。

當結果不如預期時,情緒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如果長期將結果的好壞與自我價值感綁在一起,我們會發現,生活中的起伏與波動會不斷地牽引著我們的情緒。這種情緒上的起伏,會讓我們逐漸失去對結果的客觀評估能力,最終不論面對什麼樣的結果,都無法真正地解讀它背後的意義。

反過來說,如果能夠跳脫情緒去看待結果,那麼不論好壞,所有的結果都變成了一種學習的養分。而這樣的心態,會讓我們在每一次挑戰中更加成長。正如古人說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結果不過是一個浪花,重要的是你如何在每一次浪潮中前行。

面對眼前的結果,問自己:這個結果帶給我什麼意義?

與結果建立健康的關係,並不等於忽視結果。相反地,我們應該更深入地去探索每個結果背後隱藏的訊息。當一個結果發生時,先停下來問自己三個問題:

  1. 這個結果帶給我什麼好消息?
  2. 這個結果的壞消息是什麼?
  3. 這個結果背後隱藏了哪些我過去沒有注意到的訊息?

透過這樣的提問,我們可以更有效地挖掘結果背後的意義,讓每個結果都變成自我成長的養分,而非單純的情緒漩渦。

時間視角:過去、現在、未來的整合

最後,我們要明白,結果只是我們前行路上的某一個點,它無法定義整段旅程的好壞。將結果放到時間的長河中來看,我們會發現,任何一個「壞結果」都有可能成為「好轉機」,而任何一個「好結果」也有可能帶來未來的潛在風險。

所以,重要的不是結果本身,而是我們在每次結果發生時,如何從中學習,並調整自己的方向。正如塞翁失馬的故事告訴我們的:人生的每個結果都是中性的,如何看待、如何反應,決定了我們接下來的成長與發展。

自我操練: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與結果建立健康關係

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與結果的健康關係,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 結果發生後,先停下來觀察情緒:問自己,當下的情緒是怎麼來的?它與結果本身的關聯性有多少?
  2. 撰寫結果分析日記:記錄每一次結果帶來的好消息與壞消息,透過文字的方式與自己對話。
  3. 定期檢視自己的行動與策略:每隔一段時間,檢視自己在達成目標過程中的行動與策略,是否與目標相符合。

結論

與結果建立健康的關係,就是在面對任何結果時,都能不被情緒牽引,冷靜地分析其中的好與壞,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每個結果都是過去行動的反饋,它是鏡子,而非對錯的判斷。當我們能以這種態度看待每一個結果,我們便不再被情緒綁架,而是透過每個結果的指引,走向更成熟、更強大的自己。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將每一次的結果,化為前行的力量。

行知合一|沒有拿來操練、驗證過的知識,是無用的

附上 One Muse 的相關社群及預約隨喜體驗的資訊:


One Muse 顯化的底層邏輯

如果你對個人成長和心靈提升感到困惑,或者你的職業發展正處於瓶頸期,那麼《One Muse 顯化法則》將是你突破現狀的最佳指南。這本書不僅講述了顯化法則的核心原理,更提供了具體的實踐方法,幫助你從內在信念開始,逐步改善外在結果。

達哥結合多年在企業顧問與心靈教練領域的經驗,深入探討了「念頭」與「能量」的相互作用,揭示了成功與失敗背後的本質原因。書中所提及的「一念生萬象」理念,幫助你認識到,所有的現實都是由內在信念和念頭所形塑。當你學會正確運用這股力量,所有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特別是在面對職場困境、創業挑戰和人際關係等現實問題時,本書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行動指南。從念頭的調整、思維模式的改變,到行動計劃的落實與優化,你將逐步掌握顯化的技巧,並最終實現你想要的結果。

這不是一本充滿口號的勵志書,而是一部實務性極強的操作手冊。它的每個章節、每個觀點,都是為了解決真實生活中的難題而設計。立即購買《One Muse 顯化法則》,讓這本書成為你生活中的實踐工具,幫助你改變現狀、實現目標,成為真正的「人生大師」!

電子書購書連結:https://www.pubu.com.tw/ebook/46743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