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體制的反思與未來的展望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我不知道現在的教育進步到哪個程度,昨天看到天下雜誌在介紹不同的實驗學校,今天又和媽媽聊到感覺統合失調與學習障礙就提到教育環境,從她那一代的經歷到我和弟弟,遭遇到的種種可以說有進步也可以說進步的不多吧。從上一代的合理化漠視到後面開始有了各種名稱出現,有越來越多人討論重視,但同時也帶有被歧視含義的,有的會被逼看身心科來吃藥,整個教育系統沒有給予真正的資源和支持,也並非每個老師觀念思想都開放更新,而只想著用藥物壓制控制,可大家應該知道藥物只會帶來副作用,精神科的藥物更是如此,劑量會越吃越重,讓你嗜睡、食慾不佳,影響到生活,這種壓抑身心的產物,卻被推崇,實屬是一個大bug

老師的重要性與教育的意義,我想遠比我們想的還要來得大,我現在仍然不會忘記那些帶給我啟發幫助的老師,也不會忘記帶有歧視、偏見與惡意的老師。那種勢利眼、成績至上的老師,老實說很適合現有的社會觀念和規範,但對於教育的貢獻不大,只造就了更多被邊緣化、自尊受損、天份被打壓的孩子,而沒被給予真正的關懷與支持。小時侯我們在學校的時間那麼長,除了原生家庭之外,學校無疑是第二個影響我們生長的環境 而老師的態度品行和學校的風氣皆會影響到孩子

天才被視為異類、被稱之為精神病患者,這裡的天才並非單一指向表面定義高智商人群而已,我至今還是覺得天才是很普遍的,只不過被社會權威打壓貼上各種標籤罷了,如同諸多科學家、藝術家在以往當代時候被宗教排擠處死一般。真相被掩蓋,因為他們害怕威脅到他們的勢力,無法繼續為非作歹的掌權壟斷。時代是變了,也沒全變,仍然還在持續進步當中,尤其是心智方面的成熟度及很多模式仍在重蹈覆轍,與其說跳脫框架,不如說我們現在能鬆開多少,允許流動、延展,將生命力完全的展現出來


這一篇想致敬小時候的自己、學生時代的自己還有正在與曾經經歷教育環境打壓的人們。

沒被正視需求而用疾病標籤和藥物來控制打壓的體系,是教育的失敗、是政府的失責,更是一代人的創痛。

沒能守護好孩子,給予良好的空間成長和學習


我不清楚現在教育變了多少,但變了多快與多少是一個疑問?我只開始思考,我要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環境,有時在路上遇到不耐煩的老師對學生大聲斥責,總會刺激到我回到過去的陰影:打壓式的教育和填鴨式的教育是否可行和造成的陰影傷害,過來人都清楚

還記得剛回來時,看著家教網大家在找家教,很多讀著全美語的國際學校、雙語學校、還有其他類型的私立學校,也逃不了"補習"的命運,放學後還是要請家教,那種壓迫感與學習環境馬上帶我回到過去的時光

不是說國外沒有這種"補習"風氣,畢竟東亞風氣還是隨著移民發展一併被帶過去了,但至少沒有接觸到時還是有那片淨土,而東亞環境已經根深蒂固持續已久的補習教育風氣,相對來說就更加明顯普遍,加上東亞的城市節奏與步伐是更加快速浮躁的

後代子孫是我們的責任,即便你不喜歡小孩、你沒有孩子,但本身存在的影響力就足矣撼動

今天,不在是要對抗體制,而是要鬆手那些沒有益處的種種,反著來反而是不習慣的,就如同打滑下意識會想踩著煞車,可實際上反而要鬆開油門慢慢的調整恢復平衡

革命對抗的精神,轉為鬆手回歸中心點的穩定,是一種挑戰、是一種反作用力、卻是一種解脫與超然的契機🗝️

在一次次對抗之中,死而復生,週而復始,不斷地突破是那些邊界和束縛

我在大學後面的時候才開始"開竅",隨著自己踏上自我探索的道路,我的領悟力與學習力提升許多。當時我才明白教育對我而言是啟發和傳承,我遇到的一些大學教授,他們對於教學的熱愛、對於與學生交流討論的熱情,那是我無法忘記的,他們是開放,是秉持著我今天開啟一個討論,引導學生表達看法,我想知道現在學生都有什麼看法,同時我把我的經歷和學生分享,這個狀態我們是平等的,我們是受到鼓勵和支持的!我們是在交流和討論,而不是有個權威比我們強,比我們懂,在教我們做事,灌輸觀念給我們

這便是啟發和傳承,他們的精神我至今還能感受到被觸動著。在自我懷疑多年之中,因為沒有遇到適合的教學方式與環境之中,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成績的反響不佳就被判了成績不好、不夠努力、不聰明、不認真,有的甚至可能會被貼上注意力不集中、過度、遲緩等等結論與標籤,這些對誰來說都是打擊和不接納,都是衝擊力和歧視,是不對等的對待,是在沒有開放與尊重的環境下被抹煞的生命與自尊,是打壓天賦與個體的獨特性,是拿著刀一次次的刺向一個人的否定與貶低,是一種拋棄與質疑,那些沒被揭開撫平的傷口,在往後餘生一次次的被刺激著,就是一次次的否定,抑制了一個人的潛力與可能性,抑制一個人生命綻放的光彩,在當被正視後的放下之前,是長期在萬念俱灰的黑暗中度過,是無數次的內在衝突與自我攻擊和遭受外界辱罵的夾擊

我們可以以媳婦熬成婆的心態來對待無辜之人與下一代,也可以作為那個因為淋過雨,而選擇作為撐傘的人,不再重蹈覆徹


我前幾天寫完從《校園到社會的轉變:20s的探索之旅》後,就開始在想難道我在學校沒遇到過這兩年經歷的人事物?答案是有的,只不過畢業後的這兩年我也來到一個新階段開始站起來積極面對,不像以往一樣被打壓、排擠孤立、佔便宜、被歧視、被騷擾還不知道怎麼求助反抗,那些情緒浮出來,我會感覺更加強烈積極,而有段時間我都沒怎麼跟朋友聯繫,難免會感到無助,以前上學的時候至少還有朋友可以一起吐嘈討論。

我閉關的這段期間發現我真正內心的東西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能懂,或是說不用懂但至少能不批判的聆聽,讓我可以在安全空間下表達,我也在成為那樣的人的路上,可是不得不說即便我們有這樣的能力,有時遇到打擊,還是需要一些支持系統的力量。有時陌生人的善意會讓我感受到一絲溫暖和理解,他們的存在會點醒你,嘿!這世上還是有溫暖的人在喔!!

不過若在愛恨分明之中與非黑即白之中就容易陷入兩極,也容易失望,所以這也是一個要放開的點,不因為他人的善意與好就貪戀或一股腦的上頭,就如同有時表面一拍即合 實際是trauma bonding。慢慢來、不見得日久才能見人心,如若我們留意自己的感受,可以有點"防備之心"或是有點邊界,日久便能見真章

回到前面,所以也正因如此,這兩年畢業後感受會更加強烈,以前在學校小組活動上也會遇見做事態度不積極認真、不負責任的人,而這樣的人可能在畢業後出現後會讓我有明確衝擊感,因為在我的觀念裡這是"不正常的",尤其你應該成長、有長進,但怎麼說呢?就是有這樣的人,還很多,就是有人不成長、不負責任,就如同就有人喜歡違停違反交通規則,繼續我行我素的。就有人不願意成長,如若不得已而面對這樣的人,是需要打交道就得用智慧了,一次次的經歷就會讓你看得更清楚這些自私自利的人,沒法承擔責任的人的心態行為,但也會越來越知道怎麼處理吧,守住界限與做人原則,採取法律措施保護自己

不苟同,也仍在學習的過程。

說到這,我才發現我總遇到不負責任,態度不認真的人,是因為我在承擔他們的責任,而我或許可以放開,放開這一詞對我來說就是:媽耶 放開 太可怕了吧,就像騎腳踏車的時候,後面的人放手,讓你學會平衡控制一樣。

信任,是一個全新的體驗和感受..


是我站得不夠高? 不,是我沒看見自己

我不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只需要站在鏡子面前,最後鏡子破碎了,你看清自己,那個完整的自己😊 恭喜你!!!!!


教育的重要性,是在支持一個獨立個體的完整性、獨立性、個體性和獨特性。協助一個個體認識自己是誰,允許他個體的表達和創造力,展現其生命力,挖掘天賦與熱情,同時讓情緒、個性的張揚表達,從而學會如何調節平衡,而非壓抑。這是這個社會仍然在成長的部分,也是教育需要持續跟進的部分,更重要的是由個體組織而成的人,是否擺正心態、看見自己的重要性與影響力及身分角色帶來的效應。這是我們為人、為人父母、為人師長最重要的榜樣與影響力,不論是否承認或意識到都是如此。 身為一個個體你的存在和影響力都在影響著,不論是否認識都是如此。


Oct 23, 2024

˚˖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位媽媽如何在與自己的孩子互動時尊重孩子的意願,並討論了尊重與引導孩子的相關觀念。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個人思考,認為在教養孩子時應該以尊重與愛的方式引導孩子探索世界,而不是以制止與控制的方式。
在2023年的最後一天,我去了一趟商場經過母嬰店的時候百感交集,那是我內心渴望但又害怕的面向。我想靠近孩子,但又害怕自己與孩子處不來。我渴望有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早日在地球相見,可我現在感受到的全是恐懼、我童年的恐懼,那個我靠近不了自己的恐懼...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位媽媽如何在與自己的孩子互動時尊重孩子的意願,並討論了尊重與引導孩子的相關觀念。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個人思考,認為在教養孩子時應該以尊重與愛的方式引導孩子探索世界,而不是以制止與控制的方式。
在2023年的最後一天,我去了一趟商場經過母嬰店的時候百感交集,那是我內心渴望但又害怕的面向。我想靠近孩子,但又害怕自己與孩子處不來。我渴望有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早日在地球相見,可我現在感受到的全是恐懼、我童年的恐懼,那個我靠近不了自己的恐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讀到【人類大歷史】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在看這個私校化浪潮時,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原因。當有資力的家長紛紛將小孩送到私校,而政府繼續放任公立學校青少年犯罪中輟等等問題不管,實質上我們的教育跟我們的下一代也形成了社會隔離,分成有錢有資力有地位的跟弱勢邊緣犯罪的。
Thumbnail
在談今天的主題前我要來分享 在我身邊最常聽到的話 也最想分享給每一個愛孩子的你 「教養、教學從來沒有對錯, 珍貴的是你那顆愛孩子的心」 每個老師、家長都有自己背後所支持的信念 成長背景 社會期待等等  這樣成長的我們都會有屬於我們的價值觀 無論什麼價值觀 相信持續為孩子學習努力的你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專題式學習是一種有益於幼兒成長的教學方式,通過引發問題、實際參與和統整學習內容,幫助孩子建立持久和有影響力的學習。本文探討了專題式學習的特點和如何幫助孩子進行問題驅動的學習。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愛的教育,鐵的紀律 前言 晨起看到視頻在討論"愛的教育"。 上網蒐尋「愛的教育」,討論的不少,為什麼?因為許多家長採行所謂「愛的教育」後,造成了許多怪異的現象,我們用「愛且尊重」來對待孩子,結果孩子卻「不自愛也不自重」,而家長對此結果既不能接受卻又束手無策。網路上有許多的案例,我們且舉兩則試著
Thumbnail
學校與學習是不同的概念。學校提供方便的學習環境,但真正的學習之路可能在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要讓孩子的學習空間侷限在學校或3C產品裡,世界之大,充滿學習的機會。
Thumbnail
陪孩子以正面的心態去適應任何大小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讀到【人類大歷史】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在看這個私校化浪潮時,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原因。當有資力的家長紛紛將小孩送到私校,而政府繼續放任公立學校青少年犯罪中輟等等問題不管,實質上我們的教育跟我們的下一代也形成了社會隔離,分成有錢有資力有地位的跟弱勢邊緣犯罪的。
Thumbnail
在談今天的主題前我要來分享 在我身邊最常聽到的話 也最想分享給每一個愛孩子的你 「教養、教學從來沒有對錯, 珍貴的是你那顆愛孩子的心」 每個老師、家長都有自己背後所支持的信念 成長背景 社會期待等等  這樣成長的我們都會有屬於我們的價值觀 無論什麼價值觀 相信持續為孩子學習努力的你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專題式學習是一種有益於幼兒成長的教學方式,通過引發問題、實際參與和統整學習內容,幫助孩子建立持久和有影響力的學習。本文探討了專題式學習的特點和如何幫助孩子進行問題驅動的學習。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愛的教育,鐵的紀律 前言 晨起看到視頻在討論"愛的教育"。 上網蒐尋「愛的教育」,討論的不少,為什麼?因為許多家長採行所謂「愛的教育」後,造成了許多怪異的現象,我們用「愛且尊重」來對待孩子,結果孩子卻「不自愛也不自重」,而家長對此結果既不能接受卻又束手無策。網路上有許多的案例,我們且舉兩則試著
Thumbnail
學校與學習是不同的概念。學校提供方便的學習環境,但真正的學習之路可能在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要讓孩子的學習空間侷限在學校或3C產品裡,世界之大,充滿學習的機會。
Thumbnail
陪孩子以正面的心態去適應任何大小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