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自我突破:看清主觀現實的差距

主觀與客觀差距的故事

伊卡洛斯的故事

曾經有個年輕人叫伊卡洛斯,他擁有一雙用蠟和羽毛做的翅膀。父親代達羅斯一再警告他:「飛得太高會有危險!」但當伊卡洛斯振翅高飛,看見廣闊的天空時,那股自由的快感讓他無法自拔。他想要飛得更高、更接近太陽,感受那份純粹的快樂……然而,當他的翅膀在高溫下融化時,他從高空墜落到了冰冷的海水中。

或許你也曾有過那種衝動,渴望不顧一切地追求某個理想,直到現實挑戰提醒你:你飛得太高了,得小心現實與期望不符的危險。

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夢想、自信與掌控的故事。泰坦尼克號,是當時世界上最豪華、最堅固的船,被稱為「永不沉沒」的奇蹟。船上的每個人——從船員到乘客——都懷著無比的信心,覺得這趟旅程必定會順利無比。當冰山警告來臨時,他們沒有太當回事,因為他們相信這艘船無懼任何挑戰。然而,冰冷的海水最終吞噬了這艘「不可能沉沒」的船。

我們也許都曾經如此自信,覺得自己能掌控一切,直到某個突如其來的挑戰打破了我們的信念,提醒我們現實和想法可能並不一致。

井底之蛙的故事

在一口幽深的井底,住著一隻小青蛙。它的世界很小,天空只是一個小圓圈,它從來不離開井底,因為它相信這就是它的全部世界。即使它聽說過井外廣闊的天地,也依然選擇留在這個狹小的空間裡,因為這裡是它唯一熟悉的地方。

有時候,我們是否也像這隻青蛙一樣,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小小的舒適圈裡?因為恐懼未知的世界,我們不敢跨出那一步,選擇了逃避現實。

《獅子王》中辛巴的故事

在大草原上,小獅子辛巴曾經充滿勇氣和夢想,直到那場意外改變了一切。父親的去世讓他感到愧疚與恐懼,他選擇逃避,跑到遙遠的地方,希望忘記一切。他不敢面對自己的過去,也不想接受未來該承擔的責任。辛巴相信逃離或許能找到平靜,但心中總有個聲音提醒他,他真正的歸屬和使命在那裡。

當我們面對恐懼時,是否也像辛巴一樣,選擇逃避現實,直到內心的聲音提醒我們:或許勇敢面對,改變思維,才是我們的出路。

主觀想法與客觀現實差距的兩面

這些故事或許讓我們看到主觀想法和現實之間的微妙差距。有時候,我們充滿勇氣和自信,卻忽略了隱藏的風險;有時候,我們因為恐懼而退縮,錯過了可能改變一切的機會。無論是哪一面,這些差距提醒我們現實與期望不符的時候,也許正是我們需要自我反思、重新審視自己與世界的時機。

主觀與客觀差距的四大原因

1. 過度自信與掌控欲——小查的「完美計畫」

小查是一個很會做計劃的人,他相信只要計劃夠周詳,就能掌控一切。每次他制定計劃時,對自己充滿自信:「只要按步驟來做,事情一定會如我所想!」可在他內心深處,卻暗藏著失控的恐懼:「如果出了什麼意外,我該怎麼辦?」他總是安慰自己:「不會的,我的計劃這麼周密,一切一定沒問題。」

經典自我對話:

  • 「只要我有一個萬全的計劃,就不會有錯誤。」
  • 「我是掌控一切的人,事情一定會按我想的來。」
  • 「那些不如預期的狀況,絕對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2. 認知偏誤與選擇性忽視——小查的「只聽好話」

小查在工作中只尋找和自己觀點一致的意見。他喜歡和支持他、讚美他的人討論問題,而對於那些提出反對意見的人,他常選擇忽視:「他們不懂我的想法,只是嫉妒我罷了。」當有人提醒他可能存在的風險時,小查總是告訴自己:「他們的擔憂太多了,我才不需要那些負面信息。」

經典自我對話:

  • 「那些批評只是因為他們看不到我的努力。」
  • 「我不需要負面意見,這只會浪費時間。」
  • 「只要我相信自己,別人說什麼都不重要。」

3. 過高的期望與理想化——小查的「完美世界」

在小查的世界裡,他總是期待一切都能按理想情境發展。他認為自己應該在事業上快速成功,生活上也該一帆風順。「只要我努力,世界就會變得像我想的一樣完美。」但有時候,他因為事情不如意而焦慮:「為什麼會這樣?這根本不該發生在我身上啊!」他總想:「這個世界應該更公平一些,我應該得到更多認可。」

經典自我對話:

  • 「我應該比現在更成功,這是理所當然的。」
  • 「只要我按照計劃努力,所有事情都會如我所願。」
  • 「這個世界應該要更公平才對,怎麼會這樣?」

4. 恐懼與逃避現實——小查的「不願面對」

小查有時候感到焦慮和不安,特別是在事情不如預期的時候。他內心的恐懼讓他不願面對現實,反而選擇逃避:「如果我不去想這件事,問題或許不會那麼嚴重。」當有人告訴他應該正視問題時,他會反駁:「這只是暫時的,不會一直這樣。」他常說:「不如先找些輕鬆的事情做,這樣我會感覺好一點。」

經典自我對話:

  • 「這只是暫時的,我不需要現在處理。」
  • 「不如先放鬆一下,再來面對現實吧。」
  • 「我現在沒法面對這些問題,等我心情好一點再說。」

這些自我對話展示了小查如何陷入主觀想法和現實的差距中。因為自信、認知偏誤、理想化期望和恐懼而迷失,這些對話聽起來像是安慰,但其實每一句都在延續與現實脫節的心態。

四個簡單卻不容易的功夫

1. 分離主觀想法和自我

我們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和自我混為一談,認為「我的想法就是我」。其實,想法只是念頭,並不代表我們的全部。學會分開兩者,可以幫助我們更冷靜地看待問題。

自我對話:

  • 「這只是我的一個想法,不代表我的全部。」
  • 「我的想法可能會改變,不代表我是錯的。」
  • 「我可以觀察我的想法,而不是被它們主導。」

2. 接納主觀想法的有限性

不管我們的想法多麼完美,終究只是基於有限的經驗,無法全面反映現實。接受這一點,可以更輕鬆面對那些和預期不符的結果。

自我對話:

  • 「我的想法是基於目前的理解,可能有盲點。」
  • 「即使我覺得這個想法很對,它還是可能不完整。」
  • 「我可以接納我的想法不一定涵蓋了所有事實。」

3. 接納主觀想法與現實可以有差距

我們的想法和現實之間經常存在差距,這是正常的。學會接納這種差距,而不是期望現實總是符合我們的想法,可以幫助我們保持平衡的心態。

自我對話:

  • 「現實和我的想法不同,但這不一定是壞事。」
  • 「這次的結果和我預想的有差距,但我可以學習從中調整。」
  • 「我不需要現實完全符合我的想法,我可以適應現實的變化。」

4. 選擇改變想法或改變現實

當我們意識到想法和現實的差距時,我們可以選擇:是改變我們的想法,還是改變現實環境。這種選擇給我們更多的自由與主動性。

自我對話:

  • 「我可以重新思考這個想法,讓它更符合現實。」
  • 「如果現實不理想,我可以嘗試改變它。」
  • 「這時候,我可以選擇是調整想法,還是採取行動。」
「自我成長來自於我們看清現實,並勇敢選擇改變。」——喬治·奧威爾 (George Orwell)

理解並接納主觀與客觀之間的差距,不是削弱我們的勇氣,而是讓我們有更多彈性和智慧來面對現實挑戰。通過自我反思、情緒管理和心態調整,我們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成長之路。


延伸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