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不可怕,就怕習慣化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一個安靜的小鎮上,有個人一直過著愜意的生活。然而,有一天,他的鄰居搬來了一個制皮匠。制皮匠家裡堆滿了各種皮革,散發出濃烈的臭味,令人難以忍受。這個人一開始無法忍受這種臭氣,於是多次到制皮匠家催促他搬走。每次制皮匠都答應馬上搬家,但卻遲遲沒有行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人漸漸習慣了皮革的臭氣,最後甚至不再感到不適,也不再催促制皮匠搬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差距感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差距和不適的“習慣化”。當我們習慣於這些差距時,可能會逐漸停留在舒適圈中,失去改變和突破的動力。

差距的本質

什麼是差距?

簡單來說,差距是我們現狀和理想之間的落差。這種感覺可能來自於自身能力、資源不足,或環境不符合期待。每當我們意識到「做不到」「還差一點」時,就會產生壓力與不安,這份壓力既可以激勵我們成長,也可能讓我們陷入一種惰性。

  • 工作案例:小查技術經理
    小查是一位專案經理,隨著公司專案越來越多,他發現自己帶領的團隊無法應對突發問題,屢屢被客戶批評。小查感受到明顯的「能力差距」,但也開始懷疑是否能帶領好團隊。
  • 客戶互動案例:小司業務
    小司是一位業務,經常在客戶面前被問到競爭對手的優勢。小司發現自己在產品知識上總是「差一點」,無法快速回應客戶需求,讓他在銷售上遇到很大挑戰。

差距的兩面性

差距感是一把「雙面刃」:一方面,它能成為我們努力的動力。小查因感到自己技術管理的不足,開始尋找團隊帶領和技術提升的方法;小司則因意識到產品知識的不足,主動學習以回應客戶的提問。這些動力能推動他們改變和提升,走向更高的成長。

但另一方面,如果差距無法有效縮小,可能會帶來自我懷疑。小查因一再被批評,開始產生「無論如何也不行」的無力感,逐漸對提升失去興趣;小司也因為多次無法應答而懷疑自己是否適合這份工作。這時,差距就成了束縛他們的負擔,而不是促進成長的力量。

raw-image

差距習慣化的危害

在差距的兩面性中掙扎了一段時間後,許多人會逐漸感到疲憊,最終選擇妥協。當不斷的努力無法縮小差距時,我們的大腦可能會自動「關閉」追求改變的動力,進而適應現狀。這種適應其實是種「習慣化」的開始,讓我們逐漸接受差距的存在,甚至不再覺得它需要被改變。

來看看小查的例子:

小查是一位專案經理,剛開始工作時,他滿懷熱情,總是全力完成每個專案。然而,隨著專案的增加和複雜度提高,他逐漸發現自己的能力和專案需求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他的上級和客戶常常給出負面的回饋,讓他一次次感受到自己的不足。

儘管他多次嘗試改進,但結果總是不盡如人意。久而久之,小查對這些差距感習以為常,慢慢放棄了成長的動力和挑戰的意願。他開始習慣於這種挫敗感,停滯在職業發展的瓶頸裡。這種習慣化差距感帶來了多方面的危害:

1. 失去改變的動力

當小查一再面對差距卻無法彌補時,他的大腦逐漸接受了這種狀況,進而產生了習得性無助的心理。他開始相信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都無法達成目標,於是慢慢放棄了嘗試和改變的念頭。他不再主動尋找解決方案,也不願再面對挑戰。這種失去改變動力的狀態,使他無法走出舒適圈,錯失了成長和突破的機會。

2. 專業停滯與僵化

由於長期無法達成專案目標,小查逐漸失去了對專業提升的興趣。他在每次遇到問題時,選擇維持現狀,而非嘗試新的方法或技能。這導致他的專業能力停滯不前,甚至僵化。他不再關注市場新趨勢或學習新技術的機會,而是習慣性地以最低標準來完成工作。這種停滯不前的狀態,讓他無法發揮自己的潛力,也難以突破職業瓶頸。

3. 自信心下降

當小查逐漸習慣了這種差距感,他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開始產生懷疑。每次面對挫敗時,他內心會不斷強化“我不夠好”這個念頭。隨著這種負面情緒的累積,他的自信心持續下降,在日常工作中變得猶豫不決,不敢承擔更多責任或挑戰新的任務。自信心的喪失進一步加深了他對差距的恐懼,讓他無法走出舒適圈,形成一個負面的惡性循環。

主廚的味蕾,必須超越客戶的味蕾

在專業領域中,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培養對差距的感知,就像主廚對味道的敏銳度一樣。主廚不僅僅是滿足客戶的需求,他更需要能夠預見和超越客戶的期待,這種能力來自於他對自我標準的要求和不斷提升的專業能力。

為什麼要培養專業差距感知

  1. 保持專業敏銳度:當我們能夠察覺自己與理想狀態或行業標準之間的差距時,就能及時調整和優化自己的技能與策略,保持專業上的優勢。這樣,我們可以提高自我學習的效率,快速彌補自己的不足。
  2. 促進持續改進和學習:專業差距感知讓我們主動尋找學習和改進的機會,不斷提升自我能力。這種對差距的敏感度會促使我們持續改進,不斷進步,避免陷入惰性和停滯狀態,從而達到突破瓶頸的目標。
  3. 增強專業自信心:當我們有意識地縮小差距,並看到成效時,我們的自信心也會增強。這種自信不僅讓我們能夠應對更高的挑戰,也讓我們在專業領域中更具創造力和動力。
  4. 促進客戶體驗的提升:當我們的專業能力超越了客戶的期待,我們不僅僅是在完成工作,而是在創造卓越的客戶體驗。這種專業差距感知讓我們提前預見問題、設計解決方案,並提供超乎預期的成果。正如主廚當他的味蕾敏銳度超越客戶時,他能夠創造出不僅僅符合,而是超越客戶期待的美味佳餚。這種能力是專業人士在市場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結語:差距是成長的契機

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它的習慣化。每一次的差距感背後,都隱藏著潛力和成長的機會,只要我們能夠積極面對,並採取行動,就能將差距轉化為成長的動力。正如有人所說:“習慣是成長的最大障礙,但突破它,我們就能實現真正的蛻變。”,當下次遇到差距感時,不要退縮,而是勇敢走出舒適圈,追求自我成長與突破!


延伸閱讀:

4會員
110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刻意微挑戰 的其他內容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被無形的心智模式限制,像是「主觀預設」和「迴避責任」。小關總是固守自己的觀點,難以接受新想法,逐漸失去創新和團隊合作的機會;小畢則害怕承擔責任,將問題推給外部,缺乏主動解決問題的動力。這些心態看似保護自己,卻阻礙了成長和職業發展。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依賴過去的成功經驗或他人的認可,卻不知這可能會限制我們的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本文深入探討了「經驗規則」與「比較確認」這兩種常見的職場心智模式,如何影響我們的成長與職業發展。透過具體的故事和實用建議,我們將學會如何打破固有思維,培養自信,提升創造力,並在變化快速的職場中脫穎而出。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工作多年後,依然覺得自己與專業的標準還有很大差距?或者在和身邊的高手交流時,常常感到自己的不足?這些感受很正常,但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這些差距,並將它們轉化為提升自我的動力。 什麼是差距感? 差距感,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對自己現有的知識、技能與理想狀態或目標之間的差距的認識
你是否知道,大腦就像一塊肌肉,不鍛鍊就會逐漸退化?番茄鐘和敏捷工作法不僅僅是時間管理工具,它們其實是根據腦科學原理設計的「大腦健身計劃」!透過這些方法,你可以提升記憶力、增強專注力,甚至在工作和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想知道如何讓你的大腦更靈活高效嗎?快來了解這些讓大腦變得更強大的秘密!
還在為資訊過載而煩惱嗎?想讓學習更有效率?「五次深度閱讀法」就是你的最佳解!透過這套方法,你可以將零散的知識串連成系統化的理解,強化記憶,提升學習效率。這不僅是深入理解內容,更是在大腦中建立穩固的心智表徵,幫助你內化資訊,成為終身學習者。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利用這套閱讀技巧,打造最強大腦,徹底提升你的
你是否曾在壓力下感覺自己反應過度?也許你發現自己總是在討好他人,避免衝突;或者,當遇到困難時,選擇抽離以遠離情感壓力。這篇文章將幫助你探索四種常見的過度行為——討好、抽離、解釋與控制,了解它們如何影響你的心理健康,並提供具體的日常例子,教你如何更好地管理情緒,過上更加平衡和自在的生活。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被無形的心智模式限制,像是「主觀預設」和「迴避責任」。小關總是固守自己的觀點,難以接受新想法,逐漸失去創新和團隊合作的機會;小畢則害怕承擔責任,將問題推給外部,缺乏主動解決問題的動力。這些心態看似保護自己,卻阻礙了成長和職業發展。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依賴過去的成功經驗或他人的認可,卻不知這可能會限制我們的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本文深入探討了「經驗規則」與「比較確認」這兩種常見的職場心智模式,如何影響我們的成長與職業發展。透過具體的故事和實用建議,我們將學會如何打破固有思維,培養自信,提升創造力,並在變化快速的職場中脫穎而出。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工作多年後,依然覺得自己與專業的標準還有很大差距?或者在和身邊的高手交流時,常常感到自己的不足?這些感受很正常,但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這些差距,並將它們轉化為提升自我的動力。 什麼是差距感? 差距感,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對自己現有的知識、技能與理想狀態或目標之間的差距的認識
你是否知道,大腦就像一塊肌肉,不鍛鍊就會逐漸退化?番茄鐘和敏捷工作法不僅僅是時間管理工具,它們其實是根據腦科學原理設計的「大腦健身計劃」!透過這些方法,你可以提升記憶力、增強專注力,甚至在工作和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想知道如何讓你的大腦更靈活高效嗎?快來了解這些讓大腦變得更強大的秘密!
還在為資訊過載而煩惱嗎?想讓學習更有效率?「五次深度閱讀法」就是你的最佳解!透過這套方法,你可以將零散的知識串連成系統化的理解,強化記憶,提升學習效率。這不僅是深入理解內容,更是在大腦中建立穩固的心智表徵,幫助你內化資訊,成為終身學習者。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利用這套閱讀技巧,打造最強大腦,徹底提升你的
你是否曾在壓力下感覺自己反應過度?也許你發現自己總是在討好他人,避免衝突;或者,當遇到困難時,選擇抽離以遠離情感壓力。這篇文章將幫助你探索四種常見的過度行為——討好、抽離、解釋與控制,了解它們如何影響你的心理健康,並提供具體的日常例子,教你如何更好地管理情緒,過上更加平衡和自在的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生活上很多時候感到停滯不前,我們會萌生出是否該「跳脫舒適圈」的急迫感。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走了一條跟同儕不一樣的路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與眾不同。有時候以為進去一個很艱困的環境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自討苦吃。該怎麼評估新的選擇是否真的能幫助我們跳脫舒適圈,還是只是為跳而跳呢?
Thumbnail
工作被困住,不自由。 自己的屁股,自己擦。
Thumbnail
紀錄一下自己的待業及轉換跑道的心情。 終於離開建築了,希望自己能有勇氣一些,不要走回頭路,但若是為了生活逼不得已也沒辦法。(真的好希望不要有那一天)
徵才活動現場,來到此地的人,多半是希望能在徵才廠商裡找到自己可以棲息之處,要不就是已經把逛現場、看節目、參加抽獎、蒐集禮物當成日常的,他穿著有點泛黃、領口都鬆垮的吊軋和拖鞋,預約了職涯諮詢。 甫一坐下,就將單手扣在椅背上,斜著身子、翹著二郎腿對我說:"欵~老師,你看我適合做什麼?"看了他的年紀,接
年初換了工作,跳了一個全新的產業。我看似是一個軟爛的躺平族,其實不甘安於現狀,喜歡挑戰,喜歡接觸新事物,從中建立成就感。   或許繞了一條遠路,不過我不介意。比起走捷徑,我更喜歡探索那條不起眼的小徑,一路有茂林鮮花,也可能會碰見令人害怕的昆蟲。不過,克服過恐懼後的感覺像是看見雨後的彩虹,伴隨著清
一直以來總有種感覺 促使自己往前衝 年輕就該多賺錢 努力創業 出來工作11年 很多時候也忙得無閒暇之餘 過濾訊息調整自己 這兩年難得修整後 給予我自身的感悟 以下幾點 1.[人生下來是一個人,直到離開也是] 2.[來到這世界更像來遊玩 無須分別善惡] 3.[地球本身是有劇本的 未來不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菜脯 自己最近無論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上有時候總是會想去跟朋友、同事去做比較和競爭,希望自己都可以比別人發展得更好,更順遂。 不過,這樣的想法導致自己常常活在焦慮、痛苦以及不安的情緒中,彷彿活在別人的陰影下,失去自我。我也了解這樣的心態是非常不健康的,但還是......
Thumbnail
旅行 這是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能力,並不能把它當作強項寫進履歷,但確確實實地能夠訓練一個人的臨機應變、專注,甚至,以我自己而言,是一種放棄規劃的能力。旅行時時刻刻提醒著我,意外來得永遠想不到,而你永遠都要準備好。
分享最近遇到的一些人事物的小故事。最近,有同事在工作十幾年後決定放棄科技業轉換跑道,投入傳產,例如裝潢工作,因為覺得科技業的壓力太大,每天的負擔太重,令人苦不堪言。我個人會考慮轉換職業,但不會選擇與我目前學經歷無關的工作,因為時間是非常寶貴的。   我想你大家可能不懂這件事情,我在看了老高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生活上很多時候感到停滯不前,我們會萌生出是否該「跳脫舒適圈」的急迫感。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走了一條跟同儕不一樣的路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與眾不同。有時候以為進去一個很艱困的環境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自討苦吃。該怎麼評估新的選擇是否真的能幫助我們跳脫舒適圈,還是只是為跳而跳呢?
Thumbnail
工作被困住,不自由。 自己的屁股,自己擦。
Thumbnail
紀錄一下自己的待業及轉換跑道的心情。 終於離開建築了,希望自己能有勇氣一些,不要走回頭路,但若是為了生活逼不得已也沒辦法。(真的好希望不要有那一天)
徵才活動現場,來到此地的人,多半是希望能在徵才廠商裡找到自己可以棲息之處,要不就是已經把逛現場、看節目、參加抽獎、蒐集禮物當成日常的,他穿著有點泛黃、領口都鬆垮的吊軋和拖鞋,預約了職涯諮詢。 甫一坐下,就將單手扣在椅背上,斜著身子、翹著二郎腿對我說:"欵~老師,你看我適合做什麼?"看了他的年紀,接
年初換了工作,跳了一個全新的產業。我看似是一個軟爛的躺平族,其實不甘安於現狀,喜歡挑戰,喜歡接觸新事物,從中建立成就感。   或許繞了一條遠路,不過我不介意。比起走捷徑,我更喜歡探索那條不起眼的小徑,一路有茂林鮮花,也可能會碰見令人害怕的昆蟲。不過,克服過恐懼後的感覺像是看見雨後的彩虹,伴隨著清
一直以來總有種感覺 促使自己往前衝 年輕就該多賺錢 努力創業 出來工作11年 很多時候也忙得無閒暇之餘 過濾訊息調整自己 這兩年難得修整後 給予我自身的感悟 以下幾點 1.[人生下來是一個人,直到離開也是] 2.[來到這世界更像來遊玩 無須分別善惡] 3.[地球本身是有劇本的 未來不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菜脯 自己最近無論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上有時候總是會想去跟朋友、同事去做比較和競爭,希望自己都可以比別人發展得更好,更順遂。 不過,這樣的想法導致自己常常活在焦慮、痛苦以及不安的情緒中,彷彿活在別人的陰影下,失去自我。我也了解這樣的心態是非常不健康的,但還是......
Thumbnail
旅行 這是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能力,並不能把它當作強項寫進履歷,但確確實實地能夠訓練一個人的臨機應變、專注,甚至,以我自己而言,是一種放棄規劃的能力。旅行時時刻刻提醒著我,意外來得永遠想不到,而你永遠都要準備好。
分享最近遇到的一些人事物的小故事。最近,有同事在工作十幾年後決定放棄科技業轉換跑道,投入傳產,例如裝潢工作,因為覺得科技業的壓力太大,每天的負擔太重,令人苦不堪言。我個人會考慮轉換職業,但不會選擇與我目前學經歷無關的工作,因為時間是非常寶貴的。   我想你大家可能不懂這件事情,我在看了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