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時間中的盼望:在過去、現在到未來之間活出受召的我──《時間神學》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我聽著那少年的聲音

在還有未來的過去

渴望著美好結局

卻沒能成為自己」

──草東沒有派對,〈山海〉

 

先說,這本書不太好懂,但請不要因為看到第一章有許多艱深的哲學術語就放棄。若太急躁地想吃下這本書,肯定會消化不良。閱讀本書,你將體驗走走停停的節奏:往後翻頁的同時,往前翻閱你的人生。《時間神學》邀請大家一起思考:我在何時?我要前往何時?

 

我在何時?在我打下這句話的時候,是2024年9月27日晚間8點11分。不過,人不會滿足於回答客觀的鐘錶時間,更會思考「此刻」的我在做什麼,對我又有何意義。

 

你喜歡時間嗎?這樣問很怪。因為時間就是時間,物理學家也說熵(entropy)產生了「時間之箭」,從過去射向未來。我們就是被時間推著走,漸漸長大。但我們依稀可以感知,某些時刻是神聖的,某些則是可有可無的。時間既可以是恩典,也可以是懲罰。就像是我在熱戀期的時候,我不知不覺就跟眼前的女孩聊了快六小時,而沒有感覺到時間的流動(心理學家稱為「心流」)!但跟討厭的人一起吃飯,總覺得過一分鐘就像要了我的命。

 

《時間神學》邀請我們與時間建立正確的關係,體驗上主真實在歷史中與我們同行,並賜下盼望,引導我們現今的生命。作者蘇明思(James K. A. Smith)提出的「屬靈計時的藝術」(spiritual timekeeping),包括四個要點。第一,我們雖受限於時間,但我們就是要活出受造物的有限性,學習面對不可掌控與終將逝去的事物。第二,神的應許在歷史中與我們同在,祂並非超越歷史或不顧歷史的存在。第三,聖靈跨越歷史,而不限於某個歷史的「關鍵時期」。聖靈持續引導我們進入未來,不斷革新新的世代。第四,教會是一群等待天國來臨的子民,因未來的盼望而在現今有生命力。相對地,著迷於世界末日的倒數計時、視基督再臨為逃離現今的逃生艙,其實沒有把世界引向屬基督的未來,因此在本質上是非歷史的。

raw-image


追求永恆?我們患的「屬靈計時障礙症」

 

不過,蘇明思說,我們現代人普遍患了「屬靈計時障礙症」(spiritual dyschronometria),我們不知道自己是過去的產物,不明白歷史的細緻與動力,也不曉得如何憑著盼望於現今過有意義的生活。我們似乎更期待的是能獲得超越時間、放諸四海皆準的永恆真理,不受歷史的「玷汙」。「我們認為聖經觀點是不朽的公式,可藉由相同的方式套用在所有地方。沒錯,我們將自己交託給昨日、今日、直到永遠都不改變的神手中,卻誤以為信實只有單一形式。我們對於自己所處位置的地理性、歷史性及時間性因素都視而不見。諷刺的是,著重於時間及歷史的基督信仰表述也多是無時版本,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已獲得上帝之眼,能在時間及歷史之上觀看一切。」[1]

 

然而,真理是「處境」的,信仰的表述會隨歷史不斷更新與變化。把信仰鎖定在一個恆久不變的概念裡,其實是限制了上主的工作。歷史至關重要,因為我們正參與在道成肉身的基督的生命中。

 

過去從未「過去」,它是生命的沉積物,造就我們的現在;而我們對未來的期望,亦凝聚了過去。蘇明思援引海德格哲學指出,當我們真實地向未來而活,即是真實地「曾經存在」。時間不只像相對論說的會膨脹,它也會彎折。時間不是一條直線,更像是螺旋。過去、現在、未來,彼此滲透、彼此聖化。

 

缺乏屬靈計時的藝術,讓我們不斷受困於現在:沒有未來的現在,沒有過去的現在。聖靈原要引導我們經歷的事件,遂變成一個個「待辦事項」。不過,我們如何詮釋自己的過去,如何真實地向未來而活?

 



面對過去的兩大阻礙:懷舊與羞恥

 

蘇明思提到,我們對於過去常有兩種錯誤的認知,即懷舊與羞恥。懷舊指的是對過去的浪漫情懷與迷戀,認為回復、保存過去的生活才是好的(就像你可能也聽過教會的長輩嚷嚷著他們以前做了什麼事工,產生了什麼果效,反觀現在年輕人都不夠為主而活)。但懷舊的過去是封閉的,它不是讓我們得以繼承的歷史,好能在新的時代「心意更新變化」。

 

羞恥指的則是「負面的懷舊」,不斷視自己的生命為一連串的錯誤、挫折與沮喪。羞恥否認存在具有的可能性,使我們困在遺憾與悔恨中。要特別小心的是,這種憎恨自己的態度,往往會以更極端的靈性追求來試圖消除自己的失敗,認為信主後就能「重新開始」,卻對持續存在的羞恥感感到困惑與無力,進而轉變為苛刻的律法主義(「為什麼我都信主了,還是一直犯罪?那一定是我不夠嚴格地遵守律法。」)。

 

神的救贖不是在保存某一個特別的過去,也不是將過去刪除後重啟,而是在破碎中更新,將這帶有歷史的「我」轉化為新造的人。「祂使用所有的,包括令人心碎和哀傷的、邪惡和不公的,將其鑄造成我的獨特生命,也就是我。是這個我──結合了曲折、縫線和疤痕的我──被神更新、賦權、呼召。成為我自己的,只能是我。」[2]

 

我每天都會看臉書的動態回顧,往往對十年前稚嫩的文字或照片感到「羞恥」。然而,在不同年份的這一天,這些「我」都是我。我並非僅是我現在的樣子,我乘載著過去的「我」的堆疊。我因同婚議題與人吵架、樹立敵人,我對畢業後感到迷惘,我是工作狂,我封閉自己的情感,我跑社運差點被警察抓;我把多的聖誕糕送給地下道的街友,我火熱地讀完聖經,我跟幾位夥伴籌辦沒有經費支持的營會,我陪孩子讀繪本,我勇敢提出分手。這些都是我,而上帝透過這些故事,持續呼召我創造新的歷史。

 



讓未來成為現今的心跳

 

我們如何盼望未來?基督徒應在意的並非「何時」基督會再臨,被動地期待離開現今,彷彿歷史只是一連串無意義的幻影或須盡快脫離的苦海。相對地,基督徒渴望的是「這個世界」的未來,讓盼望塑造現今的生活,透過實踐來參與新秩序的來臨與萬物的和好。「持定終末觀而活,不僅是向未來看,也不是單純地擺出期待的姿勢,而是要向未來而活,在居於現在的同時,讓未來成為現今的心跳。」[3]

 

然而,蘇明思說,「與未來共度時間」的已然需要與「不走在時間之前」的未然同時並進,才能維繫著這盼望的張力。只要當我們還在禱告「願你的國降臨」,就代表上帝國尚未臨到,因此我們不能把特定的政黨、政策、政權、立場或運動視為上帝國本身。若是我們走在時間之前,上帝就不再做新事。我們會驕傲地認為可以掌控未來,或合理化當今的體制,把人的計畫而非上帝視為忠誠的對象。蘇明思認為基督徒的終末是一種「神聖的焦急」,一方面為了實現上帝國的公義而祈禱與勞苦,另一方面要避免自以為可以藉由自己的聰明才智與社會工程解決世界的破碎。

 

在基督教與國族及政黨意識形態綁得很深的美國,或許需要「不走在時間之前」的提醒;但對普遍不關心政治的台灣教會而言,或許需要的是「與未來共度時間」。無論如何,我們都應活在這張力中,在行動的同時也等待。

 



牧養不同生命季節的人

 

在本書中,有一句話特別觸動我:「視時間為平坦大地的無時基督教,無法牧養處於不同生命季節的人。若能辨識出自己的靈命或一生的婚姻旅程中不同的季節,可以帶來極大的自由,不僅會改變我們的期待,還能調整我們在生命的各個階段以不同的方式接受神的恩典。」[4]

 

牧養一個群體,要學會辨識每個人不同的生命季節。有些需要堅固信心,有些需要陪他一起懷疑;有些需要溫柔的靜默,有些需要嚴肅的警告;有些需要給予安慰,有些需要一起向上帝抗議。期待一個固定的信仰公式或神奇的牧養SOP來解決生命的難題肯定會踢到鐵板。當我們越呆板地強調上帝的真善美時,就離弟兄姊妹的心越遠。因為我們只是透過他人的生命難題來鞏固與強化已知的道理,而非一起活在其生命季節中,去經歷上帝獨一無二的觸摸。

 

我時常提醒自己,就算我已走過某些季節,仍要學習看見上帝如何在這些季節中做新事。「他們怎麼會做如此荒唐又不成熟的事情?」當我內心對學生如此評論時,我便要告訴自己:「啊,我也曾經荒唐又不成熟過。」牧養,何嘗不是溫柔地接納過去的自己呢?

 



結語:受召就我們的歷史而向前活

 

我們是我們的歷史,我們同時也是被呼召要成為的樣子。或說,上帝呼召我們經歷這些歷史,為要做新事。

 

蘇明思引用海德格的話指出,我們都是「被拋入」在這世界中,承受著已經安排好的情境與條件(偶然性),但同時我們也是「被委付」一系列的可能性,去實現潛藏在傳承給我們的事物中之機會。

 

「我們受召就我們的歷史而向前活,同時要承擔歷史帶來的可能性和其中複雜的關係。信實不是對過去忠誠,而是(不論)所給定的過去為何,都能勇於回應、活出完滿(shalom)。」[5]

 

《時間神學》文字精煉、思想濃度高,是難得一見的好書。除了緒論以外,六個篇章基本上都可以獨立閱讀,讀者大可以先挑選自己有興趣的主題來看。由於蘇明思是以極富詩意的筆觸撰寫本書,因此不要因為看到書名就認為這是一本有系統與論證清晰的神學著作。毋寧說,他藉由六個篇章作為田中小徑,邀請我們駐足一會兒,體驗時間的奧秘。

 

上帝始終在做新事。但願這本書能成為你我的幫助,思考時間、善待時間、喜愛時間。



[1] 蘇明思(James K.A. Smith),《時間神學:承繼過去、盼望未來、信實地回應此刻》(新北:校園,2024),頁37。

[2] 同上,頁121。

[3] 同上,頁236-237。

[4] 同上,頁40。

[5] 同上,頁77。

關於各種書的心得與評論,內容涵蓋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科學、神學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章探討了青少年工作者如何從潘霍華的神學視角反思對青少年的牧養,以及其所面臨的挑戰和挫折。透過對潘霍華著作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現代青少年事工應著眼於引導青年聆聽上帝的話語,而非只是填補知識的容器。文章強調,信仰的重視應在於與青年生命的真實接觸,並鼓勵教會工作者重新思考青少年工作的本質與目的。
本文探討佛洛姆對人性的理解,特別是《人心》一書中提出的惡的三種形式:戀屍癖、自戀和亂倫共生,並分析人性善與惡之間的矛盾。透過對人性本質的哲學思考,本文旨在引導讀者反思選擇善的自由及其重要性,強調在科技發展的時代,對生命的敏感度和覺察力不可或缺。
在現今社群媒體充斥的時代,我們對即時新聞感到越來越疲倦,這篇文章探討了群體認同與共享美好事物的重要性。透過英國倫理學家歐唐納文的觀點,我們瞭解到群體的形塑與道德反思之間的關聯。社會的多元價值與文化責任迫使我們反思自身的行為與愛的對象,並在資訊過載中尋找真正的共同連結。
本篇文章探討為何要信任科學,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科學不僅是知識的集合,更是社會活動的結果。透過同儕審查和多元的科學社群,我們才能構建對科學的信任。文章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知識如何在社群共識下形成,以及在面對科學爭議時,我們應如何評估風險與行動。信任科學是提升社會福祉與理性思考的必要步驟。
淚腺壞掉,是哭不出來,還是淚水潰堤?或許,是潰堤後的抽離,進到話語難以到達的深淵,同時又抓著話語的浮木,勉強倚靠生命純粹的浮力。 在一來一往的書寫,看見他們深度的自我剖析、破碎的受苦經驗、以及因受苦看見「另一世界」的驚奇。
這篇文章重新詮釋了創世紀廿二章中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通過對亞伯拉罕的內心和行為的分析,提出不同的觀點,同時探討上帝對亞伯拉罕的考驗是否真的是對他的信心和愛的測試。文章還從以撒和撒拉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從而試圖打破對該故事傳統詮釋的壓抑,並提倡對信仰不同層面的理解。
本文章探討了青少年工作者如何從潘霍華的神學視角反思對青少年的牧養,以及其所面臨的挑戰和挫折。透過對潘霍華著作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現代青少年事工應著眼於引導青年聆聽上帝的話語,而非只是填補知識的容器。文章強調,信仰的重視應在於與青年生命的真實接觸,並鼓勵教會工作者重新思考青少年工作的本質與目的。
本文探討佛洛姆對人性的理解,特別是《人心》一書中提出的惡的三種形式:戀屍癖、自戀和亂倫共生,並分析人性善與惡之間的矛盾。透過對人性本質的哲學思考,本文旨在引導讀者反思選擇善的自由及其重要性,強調在科技發展的時代,對生命的敏感度和覺察力不可或缺。
在現今社群媒體充斥的時代,我們對即時新聞感到越來越疲倦,這篇文章探討了群體認同與共享美好事物的重要性。透過英國倫理學家歐唐納文的觀點,我們瞭解到群體的形塑與道德反思之間的關聯。社會的多元價值與文化責任迫使我們反思自身的行為與愛的對象,並在資訊過載中尋找真正的共同連結。
本篇文章探討為何要信任科學,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科學不僅是知識的集合,更是社會活動的結果。透過同儕審查和多元的科學社群,我們才能構建對科學的信任。文章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知識如何在社群共識下形成,以及在面對科學爭議時,我們應如何評估風險與行動。信任科學是提升社會福祉與理性思考的必要步驟。
淚腺壞掉,是哭不出來,還是淚水潰堤?或許,是潰堤後的抽離,進到話語難以到達的深淵,同時又抓著話語的浮木,勉強倚靠生命純粹的浮力。 在一來一往的書寫,看見他們深度的自我剖析、破碎的受苦經驗、以及因受苦看見「另一世界」的驚奇。
這篇文章重新詮釋了創世紀廿二章中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通過對亞伯拉罕的內心和行為的分析,提出不同的觀點,同時探討上帝對亞伯拉罕的考驗是否真的是對他的信心和愛的測試。文章還從以撒和撒拉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從而試圖打破對該故事傳統詮釋的壓抑,並提倡對信仰不同層面的理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具天啟、末劫思想的人認為世界歷史的分段及未來新世界 的產生早已預定, 🛡️ 天啟異象者認為異象完全是神的作為,不是人的個體意願所能得知, 🧘 他們又合理化認定邪惡必須存在,因為沒有邪惡就無法成全神整個計劃的經綸。 神的道路高過人的路 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 祂的心裡有藍圖
Thumbnail
物理學家告訴我們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同一時刻。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差別,只不過是一種頑固的錯覺。愛因斯坦使我們明白,過去的事件並非永遠消失,而是存在並發生於此時此刻。同樣的,所有的未來事件也早已存在。源頭並不經驗時間,但人世間的我們卻感受到結構嚴謹的時間。事實上,時間的本質是具包容性的。時間既是同步的
Thumbnail
因為有一陣子經歷了靈性覺醒的過程, 看過別人分享這本書,好奇借來看。 分享一些自己整理的重點~~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天命的概念,並提供一些新世界未來學的觀點。它提倡找出自己的天命後,開始做周計劃、日計劃。但這本書不容易讀,需要靜下心思考。作者提出了兩個問題: 如果完成了夢想,你會變成怎麼樣的人?那如果沒完成呢?這本書的評分為7.9。
  在這種具延續性與普世性的期待視域裡面,我們不再只是尼采筆下「通往超人的繩子」,每一個時代的人都走在時代的最前沿,去努力持著那些世界或神或人類整體至今開顯給我們的意義與回憶,將手中的人類整體計劃朝目標繼續推進一點點。
Thumbnail
生命留存一團謎 解不解兩相矛盾 我很好奇從彼時到此時 究竟 時間刻痕有多深 人世變遷有多大 滄海可美如今成桑田 信過的美麗 心中的永恆 學庸95.08.31/14:28
Thumbnail
認識時間藍圖,只有個人的高級心智體能做到。時間無處不在,既在現實的殘酷裏,也在美好的天堂裏。時間有它的全息模樣,在各個時空中,時間有它自己的能量場。 比如現實的殘酷在時間中發生,現實的時間就攜帶殘酷的能量而存在於生活。現實的時間能量場就因爲殘酷,成爲負面的時間能量場。
Thumbnail
(2022/12/20所撰舊文) 若試圖用世間能夠理解的詞彙的話,我認為業似乎就如同「記憶」 這種「記憶」包含各種意義層面上的記憶,有無形的(能量)、有物質的 而這份記憶能夠從各種形式與位置上被儲存與讀取 例如身體(基因),頭腦(記憶/創傷/慣性),天賦(天生的專長),經歷(量子糾纏?/
Thumbnail
🏵️ 具天啟、末劫思想的人認為世界歷史的分段及未來新世界 的產生早已預定, 🛡️ 天啟異象者認為異象完全是神的作為,不是人的個體意願所能得知, 🧘 他們又合理化認定邪惡必須存在,因為沒有邪惡就無法成全神整個計劃的經綸。 神的道路高過人的路 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 祂的心裡有藍圖
Thumbnail
物理學家告訴我們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同一時刻。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差別,只不過是一種頑固的錯覺。愛因斯坦使我們明白,過去的事件並非永遠消失,而是存在並發生於此時此刻。同樣的,所有的未來事件也早已存在。源頭並不經驗時間,但人世間的我們卻感受到結構嚴謹的時間。事實上,時間的本質是具包容性的。時間既是同步的
Thumbnail
因為有一陣子經歷了靈性覺醒的過程, 看過別人分享這本書,好奇借來看。 分享一些自己整理的重點~~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天命的概念,並提供一些新世界未來學的觀點。它提倡找出自己的天命後,開始做周計劃、日計劃。但這本書不容易讀,需要靜下心思考。作者提出了兩個問題: 如果完成了夢想,你會變成怎麼樣的人?那如果沒完成呢?這本書的評分為7.9。
  在這種具延續性與普世性的期待視域裡面,我們不再只是尼采筆下「通往超人的繩子」,每一個時代的人都走在時代的最前沿,去努力持著那些世界或神或人類整體至今開顯給我們的意義與回憶,將手中的人類整體計劃朝目標繼續推進一點點。
Thumbnail
生命留存一團謎 解不解兩相矛盾 我很好奇從彼時到此時 究竟 時間刻痕有多深 人世變遷有多大 滄海可美如今成桑田 信過的美麗 心中的永恆 學庸95.08.31/14:28
Thumbnail
認識時間藍圖,只有個人的高級心智體能做到。時間無處不在,既在現實的殘酷裏,也在美好的天堂裏。時間有它的全息模樣,在各個時空中,時間有它自己的能量場。 比如現實的殘酷在時間中發生,現實的時間就攜帶殘酷的能量而存在於生活。現實的時間能量場就因爲殘酷,成爲負面的時間能量場。
Thumbnail
(2022/12/20所撰舊文) 若試圖用世間能夠理解的詞彙的話,我認為業似乎就如同「記憶」 這種「記憶」包含各種意義層面上的記憶,有無形的(能量)、有物質的 而這份記憶能夠從各種形式與位置上被儲存與讀取 例如身體(基因),頭腦(記憶/創傷/慣性),天賦(天生的專長),經歷(量子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