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與救贖》讀書會(三):世界會記得,我們會將之重新拾起

前圖紙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記憶與救贖》讀書會(三):世界會記得,我們會將之重新拾起〉2024-06-23

 

  兩組必須被放在心上的思考是:一、救贖與神學經驗都必須是此岸的、或至少在此岸能得到啟示的,而非僅僅存在於彼岸;以及二、經驗與事件都還有其懸而未決的一面,它不會只是個人的,也是--基於其「不可遺忘性」--屬於神的紀念(整體人類歷史)的。

 

  帶著這樣的思考,班雅明提供了一種「不朽的生命」與自然的永恆生命之間的區分。也就是說,人以及其所做所為之所以是不朽的,並不是因為他是如同FS系遊戲主角那樣的不死人,也不是因為他擁有一個使其在彼岸德福一致,永生不滅的靈魂。

 

  而是,我們,所有肉身會消失的個體之生命具有一種不可忘卻性。即便我們沒有被明確地記錄在歷史,沒有留下大量的文字或口述記錄、沒有紀念碑與見證,它都是不可遺忘的。透過歷史唯物論的世界觀基底。只要我們的一切在世界裡面發生,使得世界的某些部份往某些方向推進,這就被世界記住了。而當未來的人從這樣的世界裡誕生之時,他們也就必然已經用自身的存在記住了。

 

 

  透過記憶,歷史範疇與自然範疇被區隔了出來。那些「發生過的事」並不是基於某種歷史的必然而發生,也不是無論怎麼發展都無所謂。由於我們會記得(或者即便每一個個別的人都沒有記得,世界會用世界的方式記得,並講述給我們之中的未來聆聽),那些已經發生了的事情可以尚沒有被蓋棺論定;又或者說,即便我們如何地將之蓋棺論定,它都能夠不停地「復活」、不停地被放在歷史的藍圖中向未來推進。

 

  作為歷史的主體,我們每一個人於是都是回憶與被回憶的生命。我們的行動與計劃永遠不會是某種基於定義、假設、科學所固定下來的「物」,而是完成了的或進行中的作品。其中會有一些過於艱澀或遙遠的計畫被持續擱置或延宕,但它們的「被世人遺忘」不是最終的、沒有一種人的行動會終極地遺失。那裡存在著一個歷史的與歷史哲學的必須要求,去讓那一後來才會降臨的人終究記憶到了,並以他們所能做到的方式將之完成,或完成到一個他們能夠做到的程度。

 

 

  也就是說,我們無須去為了某種過去的人的失敗而嘆息、也無需去為了當下的不可為或了無希冀而放棄。就像那種康德式的,德福一致的設準對那個意義下的倫理學扮演的角色,具有倫理動機的歷史哲學裡面也包含了一種對漫長時間中的人類整體的要求。那同樣是某種神聖性的設準,只是它是此岸的,如一切真正令我們感受到的撫慰,完善必須要是此岸的。所以班雅明說,我們都分享了「一點點微弱的彌賽亞力量」,但那所謂微弱並不破碎,它們共同使得整體的人類的救贖成為可能,每一個個別在當下的那一刻就都已經是整全的。

 

  反過來說,那所謂的「未完成」並不是對於當時而言,並不是對於受難者或亡者而言,而是對於整體人類、對於連結了現在的未來而言它是「尚不需蓋棺論定」的。的確,無論我們做了多大的努力,已經發生的事情終究存在著那不可能不改變的面向,遭受不義對待的先人終究是遭受了不義對待。然而,那一「失敗」與「死亡」是否意味著計劃的破滅、是否意味著一種世界的終結,答案卻是不一定的。

 

  由於我們都存在於這個經由過去連續性地抵達的現在,我們無可避免地繼承了過去的人呼吸過的空氣、繼承了他們身處與改造過的世界。我們無可避免地需要去接續、需要去重新拾起那些過去的人未能成功完成的計畫、那些因為另一種力量被掩埋在黑暗角落之中的計畫,將上面的灰塵拍掉,重新接續地完成它,或繼續向前推進直到我們也面臨某種失敗與挫折,直到我們的死亡。

 

 

  帶著這種每個時代所擁有的彌賽亞力量,「我們是備受期待而來到這世上的」,我們也會帶著對於未來的彌賽亞投注的期待來行事,去讓世界朝向某種我們還看不到,但終究要「好」的樣子。在這種具延續性與普世性的期待視域裡面,我們不再只是尼采筆下「通往超人的繩子」,每一個時代的人都走在時代的最前沿,去努力持著那些世界或神或人類整體至今開顯給我們的意義與回憶,將手中的人類整體計劃朝目標繼續推進一點點。

 

  相比於某種受批判的歷史哲學所做的那種無視於人類真實受難的「將歷史解釋掉」,我們要求的是一種具有倫理意涵與行為指引的歷史哲學。我們要求的是一種不斷推進,直到把事情做好的整體人類圖像。在遙遠的未來以及其間的每一個當前,人類持續書寫並創造歷史,給予人類啟示、給與人類改造、給與人類救贖,以此來完成每一件微乎其微的事。不僅僅為了當下,也為了永恆。





前篇:

〈《記憶與救贖》讀書會(一):
種族滅絕與大屠殺在歷史理性中的不可能(不可以)〉

〈《記憶與救贖》讀書會(二):
彌賽亞的「此岸」性格與非神話式的面對〉


延伸閱讀:

〈另一種擴大舒適圈:影響力的公民實踐〉

〈我們必然無知,所以需要溝通再溝通〉

〈「欣梅爾一定也會這麼做的」〉




24會員
360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民眾日報》2000年3月10日:加州與舊金山訂三月八日為義雲高紀念日 表揚他在繪畫、書法、醫術、宗教等方面的成就據來自美國的消息,被譽為達到最高成就的大師—義雲高大師,美國加州州政府與舊金山市政府為表揚他在繪畫、書法、醫術、宗教等方面的成就,宣布三月八日為義雲高日。
Thumbnail
avatar
cultivator
2023-11-01
回憶就像灰燼:過去的痕跡與無法磨滅的記憶 write by myselfe這篇文章探討了回憶的特性,以及它們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我們將探索回憶的力量和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情感和行為。
Thumbnail
avatar
j172tw Blogz
2023-10-08
雜記|由《藝術與書的懷舊未來式》思考書寫與文字「 閱讀,是為了能夠好好地生活。」——法國小說家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 這是本封面很美的書,因為這個第一印象而借閱。18篇文章,紀錄作者於現在寫作的進行式,連接過去與未來之間,那些不可抹滅的書寫記憶和藝術,也回應了徵文提問的「你喜歡文字嗎?」——因為有些事務不可抹滅。
Thumbnail
avatar
mute.
2023-01-30
過去的恐怖經驗與記憶(1)救國團寫卡陰記後,很多人稱讚我很理性,面對這麼詭異的狀況,還可以理性的用證據推理事實。 這邊分享一些過去的恐怖經驗與記憶。 救國團 高一的時候,我去報名救國團溪頭縱走的一個行程。當年真是年幼無知。 我還記得,第一天白天報到後,有一個「正式」的授旗典禮。授旗的時候,還放黃飛鴻的主題曲 「豪氣,面對萬重浪,熱
avatar
Hsin-Wen Lee
2022-12-09
【閱讀筆記】當下的力量(4):不可思議的解脫與救贖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了過去與未來皆為幻相,一旦我們能從時間解脫,就是從過去和未來的心理需求中解脫,你不再依靠過去來界定自我,也不再依靠未來實現自我,這將是最深刻的意識轉化。 在書中,作者問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 如果你不喜歡鏡子裡的自己,你會去攻擊鏡中影像嗎? 從上癮關係到開悟關係
Thumbnail
avatar
THEIA 希亞心靈閱讀室
2022-07-25
[台中旅遊]台中車站舊鐵路沿線改建、藝術與文學交錯綠色園道,綠空鐵道一九零八獲得海外九項建築與城市設計九座大獎獎項肯定綠空鐵道1908是台中車站周邊這幾年新整治景點,綠空鐵道1908是一個廣大綠園,和台中市目前許多綠園有著相似之處。利用綠地整合台中車站以南一點六公里舊鐵路沿線改建、成為藝術與文學交錯綠色園道,綠空鐵道一九零八見證台中城市鐵道翻新與歷史轉軸。 綠空鐵道1908相關資訊:: 地址: 電話: 開放時間: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2-07-14
記憶中最黑暗痛苦之處,尋找真正的愛與救贖?小屋這本小說,是讓我讀到心會痛且哭很久的一本書,大概是因為自己有女吧!加上我又容易移情的作用,情節的氛圍、情緒,我很容易就能夠有很深的觸動。你是否願意深入記憶中最黑暗痛苦之處,尋找真正的愛與救贖?』這一段話,已將此書整本的核心內容,表達出來了。
Thumbnail
avatar
蘆薈2寶爸
2021-08-30
談談腦神經科學,我們在胚胎時就已有記憶,談論生與死。我還記得一位病患與我進行心理治療已快滿半年,還記得當初是因為PTSD的症狀而開始我們的深度心理治療。
Thumbnail
avatar
裕禾診療室
2021-03-21
寫在舊日曆上的「褒歌」手稿,是澎湖西嶼坪村民最後、也最珍貴的生活記憶翻開這疊日曆紙,筆劃剛正的詩歌文字,難解字還標有註釋,想必是一再整理過的成果。內容從嶼坪的生活記憶、澎湖各島嶼的生活風情,到男女愛情、勸世勉勵、地方習俗、季節與風景、講古說今、俚語⋯⋯在字裡行間,埋藏著思鄉情感。
Thumbnail
avatar
故事StoryStudio
2020-12-30
2017韓劇TVN【Circle:相連的兩個世界 써클 : 이어진 두 세계】沒有了記憶,如果幸福呢?那不就好了嗎?(呂珍九 孔昇妍 金康宇 李起光)●2017韓劇TVN【Circle:相連的兩個世界 써클 : 이어진 두 세계】沒有了記憶,如果幸福呢?那不就好了嗎?(金康宇 呂珍九 孔昇妍 李起光) ◎有點燒腦的韓劇,倒不是劇情多難猜,多難解謎,而是編導剪接用心在「年代」轉換還有「記憶」修改。
Thumbnail
avatar
優雅下決心
2018-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