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5|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調味只是輔助!把自己當成食材,發掘你的最佳特質。

我是小歐Austin,大家最近過得好嗎?

上禮拜跟大家稍微分享了一下自己準備在做一些年度的收斂,同時也一邊在為了下個小目標開始去思考、籌備,雖然我不是那種全職的自由接案者,甚至說我自己主動做的蠻多事情都是不會有收入的,比如說錄製這個節目,雖然大家開頭應該會聽到託管平臺放的廣告,但那個廣告的收入我沒記錯的話好像要播放超過10次,才會有一塊錢,以小人物日記的收聽流量,雖然一集大概是1500個人收聽,但他那個廣告是動態開啟的,所以只有在節目剛上架的幾天才會有,他系統會自動去判斷說,你這個時間流量不錯,就把它打開來,啊如果沒有人聽了,就會關掉,簡單來說就是上架前幾天的流量才是我的廣告收益,這樣算一算一集大概就是拿個幾十塊錢,但錄節目本來就是我自己的整理過程,比較沒有在為了誰而錄,真的算是對自己交代的一件事情,因為每週去做這樣的覆盤,不只可以清空我思緒常常爆炸的腦袋,同時也可以釐清一下我這禮拜發生的所有事情,有沒有哪些是特別值得我去重新review的,有沒有什麼可以改進,或是可以把一些習慣帶到下個禮拜的,那這樣更新著,也準備超過兩年了,這兩年都只有休息一次,而且都是沒有特別原因,就單純想說可以來休息一下,不然即便有出去玩還是有很忙的工作,都還是會堅持去花一點時間來錄音,只不過設備不在身邊的時候,音質就比較沒那麼好,這點還是要跟會收聽這個節目的朋友拍謝一下。不過對於我自己來說,真的算是一個慣老闆,瘋狂壓榨員工,雖然兩個都是我自己,但我還是覺得我的個性有時候還是有點北爛,這禮拜也蠻明顯有感受到這件事情,就比如說我可能剛好有一段空擋,大概是幾個小時的時間,那對我來說,這樣的時光算是蠻珍貴的,所以我第一個內心就會想說,我要準備幹大事了(笑),接著就會開始去思考我到底要幹嘛,結果就深入一個小小的深淵裡面,會不斷去想說自己是不是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做,即便想到一件事情假設是A,也會再去想說,是不是還有更重要的B可以去執行,最後就有點心猿意馬,那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消失,就會讓我更加焦慮,覺得自己似乎什麼事情都沒做,時間就又要用光了,甚至會對自己有些生氣。




簡單來說,這樣的情形有時候也會延伸下去,讓我在可以放鬆的時候,不敢放鬆,覺得自己是不是還有什麼事情沒做,或是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做。那回想前段時光,自己算是蠻主動休息的,就內心會去把猶豫不決或是優柔寡斷的心思給切斷,斬釘截鐵的跟自己講說,現在這個時間就是要廢,就是要休息,這麼做會讓我比較願意放過自己,內心那個罪惡也不會那麼多。那反過來我覺得我下次遇到這樣的情形也可以把他稍微轉變一下,變成去提醒自己說接下來的這1個小時,或者是4.50分鐘,我就是要去做某一件事情,等到那個時間結束,我就要停下來,不管我是在做什麼事,即便我還想繼續做,也還是要遵守這個規則,好歹休息個5分鐘起來休息一下,或是做一些其他事情,跟朋友聊聊天,看看遠方之類的,我覺得這個會是比較健康的工作狀態。這個做法有點像是生活駭客(笑),應該說我自己蠻喜歡一些小小的工具方法,可以騙過自己的大腦,因為我自己的個性就算是那種比較難停下來,可是想法太多,就很難好好執行,簡單來說就是比較容易內耗的類型。




透過一些外在的工具或是方法,來去輔助自己我覺得算是蠻實用的,比如說這個先訂下具體時間的方法,讓我可以為自己先設下第一個框架,比如說我接下來就是要使用40分鐘,來去思考我要做什麼,40分鐘一到,我就要休息個10-15分鐘,有了這個指令之後,我就可以明確的知道說我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去思考我要做什麼,而且我是被我自己允許這段時間可以放心去思考的,不用著急著開始,也不用怕自己想法太多,反正這個時間就是拿來用的,最後即便我什麼都沒想到,可是我可能在這個過程之中有想到一些不錯的點子,那我就好好地整理他們就好,而且回頭一看我也只用了40分鐘的時間,我接下來可以繼續使用我的下一個40或是50分鐘,而且因為有這個停下來休息的過程,我可以稍微去調整一下自己的做法或心態,比如說我發現自己一直分心,那我就可以在旁邊放個便條紙,把會分心的想法都先寫下來,好讓大腦先暫時清空,又或是這其實代表我可能真的需要休息了,那我就起來散散步,讓身體動一動。相反過來,如果我沒有設下這個框架,我中間可能會一直被不同的想法打擾,而等到我意識到這件事情的時候已經過了1.2個小時了,接下來我就會對剩下的時光更焦慮,覺得自己是不是要想一些更重要的事情,因為我已經浪費了1.2個小時了,但實際上如果你前面想了1.2個小時都沒想法,那剩下的時間即便我給自己再多的壓力,可能都沒什麼幫助,因為好點子通常不是被逼出來的。

總結來說,只要是你把更多的事情拉回意識層面,或者是加入更高的主控權,讓自己擁有更高程度的掌控感,避免最後演變到自暴自棄的結果,而且因為你已經賦予這段時間一個意義了,所以你也不會覺得這是一件浪費的事,反而這些事情都獲得了你的許可,都在你的安排之內,就也會比較安心一些,甚至更能去接受自己的有限或是無限。




那天在脆上面才認識一個朋友,也不算認識,就是有跟他介紹了一下我的節目,後來有收到他的回饋,就說他有去聽高效原力,覺得我們都是屬於需要放鬆的類型,我忘記在哪本書還是節目上有聽到一個心理學家還是心理師講到(停頓),好像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還是被討厭的勇氣,有點忘記了,總之呢,裡面提到說,通常會來諮商的有兩種情況,一種就是太鬆了,另一種則是太緊了,只要是這兩種極端,都很適合也很需要有一個心理師來去聊聊天、說說話,雖然我聽眾可能大部分都是屬於比較緊的類型,才會被我吸引或者是會有共鳴嘛,但我們身邊不免俗會出現一些朋友,很納悶為什麼我們總是要想這麼多,或是把自己逼這麼緊,但對於身為這類型的我們其實要完全放鬆真的非常困難,只有好好投入地時候會讓我們感覺很爽,大多數時候,都是屬於一個想法爆炸多,多到容易內耗的程度。按照我自己近幾年的觀察跟整理,到我現在這個人生階段,還是沒有辦法改變這個特質,應該說到後來也不會想要去改變這個特質了,反而是去運用一些方法來去輔助自己,當然不會說用了之後就一勞永逸,蠻多時候都還是會不小心陷入那個黑洞裡面,可是因為做的練習越來越多,所以對自己的掌握程度越來越高,掉進去之後爬上來的速度就更快一些,所以我覺得只要是有意識到自己是什麼特質,就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反而可以從中找一些這個特質的優點,然後缺點的部分就用其他方法去改善,突然想到黑白大廚(笑)有些食材雖然好吃,可是他會有些短處,比如說太酸、腥、或是味道很搶,可是厲害的廚師就會知道說可以透過其他食材去調味,一邊凸顯這個食材的特色,另一邊又可以透過輔助、配菜等等去除使用這個題材的缺陷。另外像是我們節目前幾集的來賓,伍莫工藝坊的蘇靖維,他自己也分享到說他其實是一個三分鐘熱度的人,但他很早就知道這件事,所以他反而運用這個特質去大量地做嘗試,不去設限自己;不只是這樣,就連之前看到的研究也說,所謂的ADHD過動症,已經開始有專家去證實說過動症雖然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可是他們在展現創意上的能力特別突出,這件事情也跟之前我們分享過的coursera上的課程《Learning how to learn》不謀而合,就是我們的大腦其實有兩種模式,分別是專注跟發散,專注適合拿來記憶,發散適合激發點子跟創意,而兩者發生的情況也不太一樣,前者通常是妳坐在書桌,很認真思考一個問題或是想要記下某件事情的時候,發散則常常發生在洗澡、散步,這種時候會突然跑出一個很不錯的點子,這個點子可能是你以前有遇過,可是當時無法解決的問題。而專注跟發散兩者可以相輔相成,比如說你平常散用你的專注模式來記憶,或是來強化自己的認知,而當你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就將它交給你的發散模式,只要記下問題,接下來就直接出門,做別的事情,讓潛意識替你在背景思考。




總結來說,找到自己的特質,然後善用這個特質,並且加上一些輔助工具,只要是你喜歡的,適合你生活的,我覺得都勝過於我們強制要去逼迫自己改變來得好,雖然說我們是屬於相信自己擁有改變能力的,但也還是要回頭去思考,我們是為什麼想要改變,是因為我們自己有更想要的生活模式,還是為了符合某些人或是某個環境的期待。我相信只要是我們真心嚮往的,具有熱忱的事情,他其實不會偏離我們的本質太遠,我們只要大力去接受,跟擁抱他就好。



希望大家都可以更加認識自己,說實在探索的路上,不會永遠都充滿光明,偶爾還會帶上許多痛苦跟不適,但只要你相信,這一切就會成為值得,我們下週見囉,掰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小人物日記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