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5|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那些一問文獻出處就裝死的「自嗨型碩博士生」,有這三個特徵】


研究所裡總有些「自嗨型碩博士生」,說話口若懸河、好像什麼都懂,但每當一問具體文獻或理論出處,便顯得支支吾吾、無法給出有根據的回答。其實,這些人若能善用像 Obsidian 這類筆記軟體來建構自己的學術工作流,將有助於系統化地整理和深化知識,避免淪為只在表面「自嗨」的窘境。以下來看看他們的三大常見特徵,以及如何透過 Obsidian 強化學術功力:


▋同時讀多本書卻沒有深入理解


自嗨型碩博士生常常一次讀多本書,以為這樣能快速吸收大量知識,但實際上卻因為「貪多嚼不爛」而無法掌握核心概念。尤其在理論性高的領域,這樣的廣泛但淺薄的閱讀往往無法產生實質的理解。透過 Obsidian,這類學生可以把每一本書中的關鍵概念、理論、以及重要段落分門別類地記錄下來,並使用「雙向鏈接」將相關的知識互相串聯。這樣一來,能幫助他們在閱讀不同書籍時,建立更深層的知識網絡,從表面理解轉向深入掌握,真正消化所學內容。


▋不比較不同作者的觀點與背景


自嗨型碩博士生的另一特徵是僅依賴單一觀點,不會深入比較不同學者對同一主題的多種詮釋。例如,在人工智慧或經濟學領域,不同學者的立場和理論基礎常有很大差異。善用 Obsidian 的「筆記鏈接」和「標籤系統」,可以方便地將不同作者的觀點組織起來,便於比較和反思。每當閱讀到某個作者的觀點時,將其記錄為筆記並鏈接到其他相關學者的觀點上,便能形成一個多角度的學術地圖,有助於建立自己全面的學術認知結構,避免過於片面的理解。


▋沒有建立系統化的索引筆記


自嗨型碩博士生的第三個問題,是缺乏系統化的索引筆記。許多自嗨型學生學習時並沒有將知識有效組織,容易在資料回溯時找不到方向。透過 Obsidian 建立索引筆記系統,可以讓學習內容有條不紊地結構化。比如,可以用「主題頁」來總結同一主題的核心觀點,再使用 Obsidian 的「Graph View」功能直觀顯示知識點之間的連結,便於快速檢索和回顧。在撰寫論文或準備答辯時,這樣的筆記系統能有效提升準備效率,不僅幫助他們在討論中給出有理有據的說法,也能真正鞏固學術根基。


---


在研究所的學習過程中,掌握 Obsidian 這類數位筆記工具,能讓自嗨型碩博士生脫離「自說自嗨」的困境,幫助他們將所學知識連貫起來,構築真正有深度的學術框架。你是否也見過這類學術表面功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