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研究自傳更具吸引力:從招聘人的視角提升碩博士生的研究習慣】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碩博士的求學旅程中,一份好的研究自傳不僅是求職或申請研究機會時的「敲門磚」,更是訓練清晰表達研究價值的一次練習。最近參與中研院統計所的暑期實習生招聘,我發現許多申請人自傳中的常見錯誤,其實反映出日常研究中缺乏的幾項關鍵習慣。


在此,我將分享三個常見錯誤,以及相對應的改進步驟,希望能對碩博士生的研究日常有所啟發。

raw-image



▋ 三個常見錯誤


1. 很多申請人在描述技能時過於籠統,例如提到「有機器學習經驗」或「具備數據分析能力」,卻沒有具體說明擅長的技術或實際應用場景。這樣的描述很難讓人判斷技能深度或是否符合研究需求。


2. 申請人往往只列出工具和技能,卻忽視了對具體應用場景的描述。這使自傳顯得過於技術化,缺乏應用深度,也無法展現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許多自傳中沒有明確突出與研究主題的契合度,讓招聘人難以快速判斷申請人是否具備符合研究的經驗或技能。


▋ 三步驟解法:如何讓自傳更具吸引力,並改善日常研究習慣


這三個常見錯誤不僅體現在自傳中,還反映出日常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以下的三步驟能幫助你提升自傳的表達力,同時優化日常的研究思維。


▋ 步驟 1:具體紀錄技能與應用情境


在日常研究中,建立清晰記錄技能的習慣。例如,不只是寫「熟悉機器學習」,而是具體說明曾在什麼場景下使用了哪些模型或框架,並指出這些技術在研究中如何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紀錄方式讓你在撰寫自傳時更能條理分明地呈現技能,也有助於反思技能應用的深度。


在自傳中,可以將技能與具體研究情境結合描述,如「曾在分析行銷數據時,使用GAN模型生成新的數據集,並驗證其在預測廣告效果中的表現」。這樣的具體描述更能展示你的實戰經驗。


▋ 步驟 2:記錄每項技能的應用與成果


研究的重點在於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日常研究中,不僅要學習技術,更應著重其應用效果。記錄研究過程時,不僅要描述使用的工具和方法,還要記下每次分析或實驗的應用情境與結果,這種紀錄方式讓你能更有效地理解技術的實際價值。


在自傳中,可以強調應用技術的成果,例如「在一項行銷廣告效果的研究中,利用Python和機器學習模型,預測廣告受眾轉化率,提升模型準確度10%」。這樣的描述讓人更容易看到技術背後的影響力。


▋ 步驟 3:聚焦並呈現與研究目標的契合度


在日常研究中,養成經常反思研究方向與長期目標的習慣,比起單純學習技術,更有效的是有意識地將技術與目標對接。這樣的習慣讓研究過程更具方向感,也讓你在撰寫自傳時能清楚表達出自己與研究目標的契合度。


在自傳中,可以聚焦展示自己的經驗與研究主題的契合,例如「具備Python和機器學習基礎,並在行銷數據分析上有實際經驗,符合生成式行銷數據的研究需求」。這樣的描述能讓招聘人迅速判斷出你的適配度。


▋ 結語


這三步驟不僅能讓自傳更具吸引力,也能改善你的研究習慣。具體描述技能、注重成果呈現、強調目標契合,這些習慣能幫助你在未來職涯與學術研究中建立更具體的表達力和目標意識。透過從招聘人的視角審視自傳,我們可以養成更清晰、有方向的研究習慣,使每一份自傳成為研究實力的具體呈現。

avatar-img
531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學術與人生的探索中,能夠遇見一位能指引方向的師長,無疑是碩博士生的幸運。如今在 UCLA 統計與資料科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我,回顧過去十年的學習與成長,王金龍教授的教誨成為了我人生中一座重要的燈塔,讓我在面對重大選擇時得以不慌不亂,逐步邁向長遠的職涯目標。 ▋格局與思維的內化:從認知到
在碩博士階段,面臨職涯的重大選擇時,師長的建議往往能讓我們醍醐灌頂,明確未來的方向。作為一名目前在 UCLA 統計與資料科學系的博士後研究員,我特別感謝師長的提點,讓我在人生的關鍵抉擇時刻能夠做出清晰的決定。2024年初,我正處在一個職涯的十字路口,而台大數學系的王金龍教授的一番話,成為我確立職
在碩博士的求學旅程中,師長的智慧往往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引路燈塔。作為一名目前在 UCLA 統計與資料科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學者,我特別感受到,從師長的價值觀與洞見中獲得的啟發,如何幫助我在學術與人生中找到更清晰的方向。其中,台大數學系的王金龍教授和洞見深刻的吳伯凡老師,帶給我至關重要的影響,讓
「比較好的思維方式,是“反省思維 Reflective Thinking”,是對於問題反覆且嚴正地持續思考過程。」 「心裡有些事情往來著,醒著的時候叫做思考,睡著的時候叫做夢。」 「反省的思維,不止於觀念的“連續 Sequence”,更要求他連續的“結果 Consequence”,是
最近,我在公司製作了一份組織圖,對整個組織結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尤其是不同職位的職能和協作方式,讓我更加理解新創公司的運作方式和挑戰。這份組織圖不僅有助於理清公司內部架構,還啟發了我如何在個人創業項目中應用這些經驗。 ▋ 新創公司的多團隊協作架構 我所在的新創公司目前有六個主要團隊,分別
雖然現在 GPT 等工具可以協助英文寫作,但我深刻體會到,寫出真正有深度的英文文章,還是依賴多年來的積累。回顧我的英文學習之路,從高中到如今在 UCLA 擔任博士後研究員,這一路上的點滴對我英文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分享我的學習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 高中啟蒙:用實際需求推動英
在學術與人生的探索中,能夠遇見一位能指引方向的師長,無疑是碩博士生的幸運。如今在 UCLA 統計與資料科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我,回顧過去十年的學習與成長,王金龍教授的教誨成為了我人生中一座重要的燈塔,讓我在面對重大選擇時得以不慌不亂,逐步邁向長遠的職涯目標。 ▋格局與思維的內化:從認知到
在碩博士階段,面臨職涯的重大選擇時,師長的建議往往能讓我們醍醐灌頂,明確未來的方向。作為一名目前在 UCLA 統計與資料科學系的博士後研究員,我特別感謝師長的提點,讓我在人生的關鍵抉擇時刻能夠做出清晰的決定。2024年初,我正處在一個職涯的十字路口,而台大數學系的王金龍教授的一番話,成為我確立職
在碩博士的求學旅程中,師長的智慧往往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引路燈塔。作為一名目前在 UCLA 統計與資料科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學者,我特別感受到,從師長的價值觀與洞見中獲得的啟發,如何幫助我在學術與人生中找到更清晰的方向。其中,台大數學系的王金龍教授和洞見深刻的吳伯凡老師,帶給我至關重要的影響,讓
「比較好的思維方式,是“反省思維 Reflective Thinking”,是對於問題反覆且嚴正地持續思考過程。」 「心裡有些事情往來著,醒著的時候叫做思考,睡著的時候叫做夢。」 「反省的思維,不止於觀念的“連續 Sequence”,更要求他連續的“結果 Consequence”,是
最近,我在公司製作了一份組織圖,對整個組織結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尤其是不同職位的職能和協作方式,讓我更加理解新創公司的運作方式和挑戰。這份組織圖不僅有助於理清公司內部架構,還啟發了我如何在個人創業項目中應用這些經驗。 ▋ 新創公司的多團隊協作架構 我所在的新創公司目前有六個主要團隊,分別
雖然現在 GPT 等工具可以協助英文寫作,但我深刻體會到,寫出真正有深度的英文文章,還是依賴多年來的積累。回顧我的英文學習之路,從高中到如今在 UCLA 擔任博士後研究員,這一路上的點滴對我英文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分享我的學習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 高中啟蒙:用實際需求推動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1. 未了解小朋友心中的優先事項 - 每個進入實驗室的後輩心中都有不同的優先事項。有些人只是希望在履歷上多一行實習經驗,他們對研究的投入可能較少。有些人則希望完成一個具體的研究工作,並獲得推薦信,他們會更加專注並投入時間。有些人想藉此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對研究題目的選擇會更加謹慎。而有些人則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1. 只專注於研究技術,忽視科學家的全方位技能: - 這類學生往往只關注實驗和研究,對於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有極大的熱情。然而,他們忽略了科學家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組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實驗室的運營。這些技能對於成為一名全面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如果只具備技術能力,將來在科
1. 缺乏社會與研究社群影響力的描述: - 許多年輕的學生由於知識面窄,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清楚描述研究主題在社會與研究社群中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只會聚焦於技術細節,忽略了研究的廣泛背景和重要性,導致導入環節不夠吸引人,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 2. 忽視具體應用挑戰的闡述: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Thumbnail
在職碩士班的學生選擇與工作相關的研究題目具有優勢,然而從職場經驗中挖掘研究問題也面臨挑戰。本文提供了六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並提供了確定研究品質的特徵。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申請美國博士班的心得,包括如何聯絡教授、申請流程以及個人的經驗教訓等。文中提到套詞對申請成功率有幫助,建議提前半年開始聯絡教授。同時也分享了自己在申請過程中的困難和體驗,希望能給其他申請者一些參考和幫助。
今天分享一些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我在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 把研討會當作是一個「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例如我曾在統計年會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 (JSM) 2019與2020, 這兩屆研討會去Present我在博士早期的工作。 在會議中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1. 未了解小朋友心中的優先事項 - 每個進入實驗室的後輩心中都有不同的優先事項。有些人只是希望在履歷上多一行實習經驗,他們對研究的投入可能較少。有些人則希望完成一個具體的研究工作,並獲得推薦信,他們會更加專注並投入時間。有些人想藉此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對研究題目的選擇會更加謹慎。而有些人則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1. 只專注於研究技術,忽視科學家的全方位技能: - 這類學生往往只關注實驗和研究,對於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有極大的熱情。然而,他們忽略了科學家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組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實驗室的運營。這些技能對於成為一名全面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如果只具備技術能力,將來在科
1. 缺乏社會與研究社群影響力的描述: - 許多年輕的學生由於知識面窄,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清楚描述研究主題在社會與研究社群中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只會聚焦於技術細節,忽略了研究的廣泛背景和重要性,導致導入環節不夠吸引人,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 2. 忽視具體應用挑戰的闡述: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Thumbnail
在職碩士班的學生選擇與工作相關的研究題目具有優勢,然而從職場經驗中挖掘研究問題也面臨挑戰。本文提供了六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並提供了確定研究品質的特徵。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申請美國博士班的心得,包括如何聯絡教授、申請流程以及個人的經驗教訓等。文中提到套詞對申請成功率有幫助,建議提前半年開始聯絡教授。同時也分享了自己在申請過程中的困難和體驗,希望能給其他申請者一些參考和幫助。
今天分享一些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我在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 把研討會當作是一個「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例如我曾在統計年會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 (JSM) 2019與2020, 這兩屆研討會去Present我在博士早期的工作。 在會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