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強自己的教養信心呢

如何增強自己的教養信心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學習夥伴提問:

「有外人在時就會有無形的壓力懷疑自己這樣做是不是對的(即使覺得應該還在歷程中),要如何增強自己的教養信心呢?」

如何增強自己的教養信心?

1. 媽媽要放下完美的期待,允許自己可以做得不夠好、可以犯錯(畢竟我們都還在努力中,沒有放棄呀!)

2. 教養並非二元的,如果只用對錯來區分,我們就會又陷入「好、不好」的是非思維了。

#教養方式沒有對不對只有適不適合

3. 培養自己「被討厭的勇氣」:當清楚知道自己在教養中所做為何,就有底氣抵擋那些外在狐疑的眼光、質疑、和廉價的批評指教。

小露覺得夥伴的問題超棒

回答學習者問題的同時~也與大家分享之

希望大家能慢慢理解:

教養若能被視為一個歷程,我們就較不會一直掉入:以目前孩子呈現的樣態或成果,來急著評價自己(或孩子)的陷阱中。

願父母都能先把自己照顧好

醬我們就有心力能夠更好地陪伴孩子了!

#高小露的阿薩母教養

#高佳均

avatar-img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39會員
26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都想有人傾聽自己、想被了解,然而… 我們是否傾聽自己? 我們試著靠近自己了嗎? 傍晚,妞下課到家後找不到她最心愛的巾仔 因為我拿去洗了,正在洗衣機裡烘著。 為此,妞對我生氣、後來也對洗衣機太耗時而生氣 在一些對話與引導後,妞才發現,原來… 她還生自己的氣! 但她也不知道她氣自己什
這兩天是小學的期中考 英文是燁的弱項 上周某天聯絡簿才首次出現英文這一科的功課: "背L1和L2的單字" 這才知道,原來段考也要考英文這一科啊 然後我們討論,他英文的目標是想考幾分? 燁想了一下,說:「2分. 」 啊…2分?? 我想說…我是有聽錯嗎? 我跟孩子核對:『2分?? 2分?
女兒的愛,總是會不經意地 出現在我生活各個小小的角落: 書桌邊一張小卡、 筆電上一張小貼紙、 或是學校拿回來的畫作... 幾乎我身邊比比可見到處皆是 睡前,在我的行事曆上 又看見女兒不知何時在右下角用注音寫上的 「她的名字+座號+愛心」 我笑了 突發奇想 我也可以像妞一樣 以
冰山探索溝通課程的其中一週主題是關於一致性溝通。 學習者E提問: 『佳均老師,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一致性地表達啊!』 我請E舉個例,什麼樣的狀況不能一致性表達呢? 『例如,我與男友和準婆婆同住,準婆婆會用她的筷子夾菜給我吃,所以我就會吃到她的口水,但我不可能跟她說我覺得這樣很
若再問一次,內觀在做甚麼? 和第一次出關後一樣的答案 我會說是:觀察呼吸、觀察感受   第二次內觀,特別有感觸和學習的部份是: 1.       覺知和平等心同樣重要 覺知:指的是清楚知道自己的發生, 尤其是在「感受」的部份。 平等心:是對愉悅的感受不會貪求、對不喜歡的感受亦不起
第二次內觀行,在解除禁語後,一同修問我,在內觀後生活是否有改變? 我仔細回想,發現:第一次內觀後,我就感覺到自己的包容度、忍耐度、接納度,都有明顯的提升。 Victor Frankle曾說:「在刺激與回應間應當留有縫隙,那裡就是自由。」   這麼說好像還是很難懂?   這麼說吧。 如果
我們都想有人傾聽自己、想被了解,然而… 我們是否傾聽自己? 我們試著靠近自己了嗎? 傍晚,妞下課到家後找不到她最心愛的巾仔 因為我拿去洗了,正在洗衣機裡烘著。 為此,妞對我生氣、後來也對洗衣機太耗時而生氣 在一些對話與引導後,妞才發現,原來… 她還生自己的氣! 但她也不知道她氣自己什
這兩天是小學的期中考 英文是燁的弱項 上周某天聯絡簿才首次出現英文這一科的功課: "背L1和L2的單字" 這才知道,原來段考也要考英文這一科啊 然後我們討論,他英文的目標是想考幾分? 燁想了一下,說:「2分. 」 啊…2分?? 我想說…我是有聽錯嗎? 我跟孩子核對:『2分?? 2分?
女兒的愛,總是會不經意地 出現在我生活各個小小的角落: 書桌邊一張小卡、 筆電上一張小貼紙、 或是學校拿回來的畫作... 幾乎我身邊比比可見到處皆是 睡前,在我的行事曆上 又看見女兒不知何時在右下角用注音寫上的 「她的名字+座號+愛心」 我笑了 突發奇想 我也可以像妞一樣 以
冰山探索溝通課程的其中一週主題是關於一致性溝通。 學習者E提問: 『佳均老師,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一致性地表達啊!』 我請E舉個例,什麼樣的狀況不能一致性表達呢? 『例如,我與男友和準婆婆同住,準婆婆會用她的筷子夾菜給我吃,所以我就會吃到她的口水,但我不可能跟她說我覺得這樣很
若再問一次,內觀在做甚麼? 和第一次出關後一樣的答案 我會說是:觀察呼吸、觀察感受   第二次內觀,特別有感觸和學習的部份是: 1.       覺知和平等心同樣重要 覺知:指的是清楚知道自己的發生, 尤其是在「感受」的部份。 平等心:是對愉悅的感受不會貪求、對不喜歡的感受亦不起
第二次內觀行,在解除禁語後,一同修問我,在內觀後生活是否有改變? 我仔細回想,發現:第一次內觀後,我就感覺到自己的包容度、忍耐度、接納度,都有明顯的提升。 Victor Frankle曾說:「在刺激與回應間應當留有縫隙,那裡就是自由。」   這麼說好像還是很難懂?   這麼說吧。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