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中藥方劑是怎麼「長大」的?從2味到6味的演化故事

我小時候是個瘦瘦小小的孩子,俗話說「瘦狗ㄒ一ㄚˋ主人」,所以媽媽總是會想方設法給我補一下。常常都是一小陶盅的雞肉或豬肉,伴隨著一些中藥。很常見的是枸杞、人參、當歸、黃耆之類,但是,我總是會想,到底是誰發現這些中藥可以「補」人?


後來上大學修了中藥概論,發現中醫有好多方劑,像「十全大補丸」、「天王補心丹」、「四物湯」等等...這就更令人好奇了。到底這些不同種類的中藥,是怎麼被湊在一起的?比如說「八珍湯」再加入兩味藥,就變成「十全大補湯」,又是為什麼呢?倒是因此,台語有一句罵人的話,說人「十全欠兩味」,就是罵人三八(八珍)。


顯然,好奇的人並不是只有我一個。最近有研究團隊,收集了從西元1年前後到2016年的899本中醫書裡面的59,063個方劑,進行分析。


這些方劑總共使用了2,917個不同的中藥。


分析的結果很有趣。他們發現,從最早的兩本醫書的4個方劑3種藥材開始,中藥方劑的演化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階段是西元1-1200年。在這個階段裡,使用的中藥成分不斷地增加,到西元200年時,活躍使用的藥材增加到約200種;到西元600年,增加到約400種;到西元1200年,增加到800-900種。也就是說,從西元1年到1200年間,記載在案的藥材使用種類增加了約300倍!


第二個階段,則是從西元1200-1800年。這個時期使用的中藥材種類大致上維持穩定,大約是800-850種之間。


第三個時期,是從西元1800-2016年。這個時期使用的中藥材急遽減少,到2016年時,只剩下500種藥材還持續在使用。也就是說,有300-350種藥材被淘汰了。


在這兩千多年的將近六萬筆資料,研究團隊發現有些中藥真的是「百搭」,在許多方劑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蹤跡。它們是哪些呢?


論文中整理了所謂的「十大最常見藥材」,包括了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人參(Ginseng)、茯苓(Poria cocos)、熟地黃(Prepared rehmannia root)、川芎(Rhizome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白朮(Atractylodes)、白芍(Paeonia lactiflora)、當歸(Angelica sinensis)、黃耆(Astragalus mongholicus)、麥門冬(Ophiopogon japonicus)。這十大常用藥材在西元900年時就已經成形,後來也一直保持穩定。

十大常用藥材。圖片作者:ChatGPT


當然,中藥處方講究「君臣佐使」,所以有些藥會特別常見也不意外。不過,所有這些中藥的使用頻率,大致上是呈現所謂的「長尾分布」(long-tail distribution),也就是說,大部分的藥材使用頻率低,但是種類很多;少數的藥材使用頻率高。

為什麼這10種藥材使用頻率特別高呢?主要是因為它們能夠應對基本或普通的症狀,因此它們在傳統的中醫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從4個方劑3種藥材開始,到後來發展成上千上萬個方劑,這些方劑之間是否有關係呢?研究團隊發現,超過70%的「大型組合」(包含4-6味藥)可以追溯到較小的組合(包含2-3味藥)。而且,許多組合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想想也很合理,畢竟植物有那麼多種,所以要找到有效的組合一定花了許多時間、精神,可能還有人命。因此,當有效的組合被發現之後,大家一定都會開始廣為傳播(所謂的「驗方」?)、重複使用;就算遇到疑難雜症,大概也都是從已經有的驗方上去做修改。


最後,為什麼從十九世紀開始,大量的中藥(四成左右)不再被使用了呢?由於十九世紀正是清朝的中後期(1800年是清嘉慶五年),研究團隊認為有幾個原因。


一、從清朝開始,西方醫學開始傳入中國。清聖祖康熙就是第一個服用西藥的皇帝(金雞納霜),因為西方醫學與科學的導入,讓中醫師們對療效的評估變得更嚴格,而這造成了他們對藥材所能達成的療效的要求也提高了。


二、有些傳統知識,在明末清初的戰爭與破壞中逐漸失傳。另外,有些漢人的知識分子,因為不願意在異族(滿人)政府為官,但是為了謀生的需要於是開始行醫,這也造成了所謂的「儒醫」的興起。而這些儒醫對外來的知識的接受度較高,可能也對這些藥材的使用造成影響。


三、因為人口增加,造成耕地的需求大增,使得原始森林被破壞,這也造成一些藥材的棲地被破壞;另外有些藥材可能因為需求增加,被採集到非常稀少,這可能也會影響到醫師們在開藥時的考量。


所以,藉著研究兩千多年來的藥方,我們瞭解到許多大型藥方都是從(超)簡單的藥方開始的,而有些中藥因為可以「治百病」,所以在許多藥方中都會出現,也就產生了我們的「十大常用中藥」,而這些可說是中藥的核心,更應該被重視與研究。


當然,這個研究也顯示了,結合現代科技來研究中藥,能夠幫助我們發現更多過去未曾注意的方向!


參考文獻:


Wu, M., Ma, T., Zhu, Y., Ren, H., & Fu, L. (2024).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recombinant inven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 121(46), e2400812121. https://doi.org/10.1073/pnas.2400812121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