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好痛啊!」可不只是形容好煩惱而已,是真的會頭痛欲裂呀!洪醫師談過腰背肩頸痠痛、女性生理經痛以後,要來解決你的頭痛問題啦!
W女士頭痛三十餘年,跳動性疼痛,一吃燥熱性食物就發作,像補品、大火炒菜爆香、餅乾糕點…等等。初診時,洪醫師原本想這樣的沉痼宿疾大概要調理一段時間,想不到患者對中藥反應不錯,兩週就有明顯的改善。初期先緩解頭痛症狀,等穩定後,除了頭痛調理,更加重視患者睡眠品質與情緒穩定的調理,希望患者不再復發。曾經有一段時間患者停服中藥,但是吃到燥熱食物後又復發頭痛,所以千萬不要覺得自己疾病好了,就大膽的用自己做人體實驗看看是不是可以吃禁忌食物,結果通常、絕對是讓人悔不當初的。
記得三國時期,能忍人所不能忍一代梟雄曹操也為頭痛困擾不已,痛起來都想用頭撞牆,大醫家華佗跟曹操說要進行「開顱手術」,必須將他的頭用利斧剖開「取出風涎,方可除根」,華陀卻因此鋃鐺入獄遭來殺生之禍,大家說當醫師的難不難呀~~雖然洪醫師不會將你的頭剖開,但交代的醫囑、不該吃的食物,各位患者可是要乖乖聽話歐~~
目前西醫對於頭痛的分類-2018國際頭痛分類第三版(ICHD-3)中,把頭痛分為「原發性頭痛」與「繼發性頭痛」,「繼發性頭痛」就是因其他疾病而產生的頭痛,像頭部外傷、感染、精神疾病…等;而絕大多數的頭痛都是「原發性頭痛」,佔了90%以上,像是常見的「偏頭痛」、「緊縮性頭痛」,另外一類為「三叉自律神經頭痛」,又稱「叢發性頭痛」。以下歸納常見的頭痛類型與其特徵。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偏頭痛在臺灣15歲以上人口發生比例約9.1%,約有200萬人飽受偏頭痛的困擾,最多集中在20-50歲裡,女性為男性的3倍。症狀特徵包括:(1) 60~70%為單側;(2) 脈動性;(3) 疼痛程度中或重度;(4) 日常活動(如走路或爬樓梯)會使頭痛加劇。若頭痛發作時,符合上面特徵的其中兩項,且伴隨噁心、嘔吐、畏光及怕吵…等症狀,就有可能罹患了偏頭痛。有些偏頭痛會有預兆症狀,像視覺、語言、感覺、和運動…等等。偏頭痛發作時常常會持續4-72小時
緊縮型頭痛是臨床最常見的頭痛類型,又稱為緊張型、壓力型或肌肉收縮型頭痛,常與心情、壓力、肩頸與前胸後背肌群緊繃有關,盛行率在不同研究顯示30%~80%,在臺灣發生率可到70%~80%。特徵是,頭痛發作時是雙側,有緊縮、壓迫的感覺,強度為輕度至中度,頭痛不會因日常活動而加劇,也不會造成嘔吐(可能伴隨噁心感),畏光及怕吵最多只有其中一項會出現。
這類型的頭痛又被稱為自殺型頭痛,雖然少見但症狀十分慘烈,會在數分鐘內就達到最強度的疼痛,痛到懷疑人生。特徵是只發生在單側眼眶、上眼眶或顳側,通常有有以下其中之一的症狀(1)結膜充血及/或流淚、(2)鼻腔充血(鼻塞)及/或流鼻水、(3)眼皮水腫、(4)前額及臉出汗、(5)或瞳孔縮小及/或眼皮下垂,有不安或躁動的行為。
鼻竇炎是臨床上常見引發頭痛的原因,其疼痛常發生在前額或眼後區,特徵是如果身體前傾可能讓疼痛更嚴重。其他導致頭痛的可能因素,例如牙痛、感冒、發燒、藥物使用(如:Nitroglycerin, anti-histamine 2、NSAID…等)都有機會引發頭痛。通常外傷所引發的頭痛大多在14天內就會消失,如果持續八週都未見改善,一定要至診所醫院做更詳盡的檢查。
在中醫裡,早在<黃帝內經>已有提出對於頭痛發病原因與治法的論述,歷代醫家更持續補充其思路與經驗,使頭痛的中醫治則更趨完整。中醫治療頭痛會先分是外感或內傷造成,再根據患者的舌脈證來用藥。以下介紹常見的頭痛類性:
一、外感性頭痛
(一) 風寒頭痛
頭痛時常發作,疼痛牽連到頸背部,怕風畏寒,遇風時頭痛發作尤劇,常喜歡把頭部整個包著。苔薄白,脈浮。方用川芎茶調散加減。
(二) 風熱頭痛
頭痛且有脹感,嚴重時頭痛如裂,會有發熱感或討厭吹到風,面紅目赤,口渴,便秘小便黃,舌質紅。方用桑菊飲加黃芩、梔子。
(三) 風濕頭痛
頭痛如裏,肢體沉重,吃不下胃口差,小便不順,大便不成形。 苔白膩,脈濡。方用羌活勝濕湯加減。
外感性頭痛主要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像洪醫師本來是非常少頭痛的人,自從搬來桃園,每年冬天都會發作頭痛,這就非常明顯是因為冬天天氣冷,桃園又常常風大,而引發的風寒性頭痛。
二、內傷性頭痛
(一) 腎虛頭痛
頭痛且有腦空的感覺,常伴隨眩暈,腰痠軟,疲倦無力,遺精帶下,耳鳴失眠。舌紅少苔,脈細無力。方用大補元煎加減。
(二) 血虛頭痛
頭痛昏暈,勞累時則發做更嚴重,疲倦無力,心悸怔忡,面色恍白。方用人參養榮湯加減。
(三) 痰濁頭痛
頭痛昏蒙,胸脘滿悶,嘔噁痰涎。舌苔白膩,脈滑或弦滑。方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
(四) 瘀血頭痛
長期頭痛不癒,痛處固定不移,痛如錐刺,或有頭部外傷史。 舌質紫,苔薄白,脈細或細澀。方用通竅活血湯加減。
針灸也是臨床上常用來緩解頭痛的方式,尤其對於緊縮性頭痛的患者,如果肩頸項背肌肉僵硬,除了用藥,再加上針灸讓肌肉放鬆就會讓治療效果更好。以下來介紹常用治療頭痛穴道,還有根據不同頭痛部位與經絡會使用的穴道。
常用頭痛主穴:風池、百會、率谷、太陽、頭維。
陽明頭痛(前額痛):魚腰、上星、印堂、攢竹、合谷、內庭。
少陽頭痛(側頭痛):太陽、頭維、風池、絲竹空、陽陵泉。
太陽頭痛(後頭痛):天柱、風池、後谿、後頂、玉枕。
厥陰頭痛(巔頂痛):百會、通天、風池、太衝。
雖然每提到預防保健總是老生常談,但洪醫師真的是苦口婆心呀~~(快想想曹操與華陀的故事呀…) 洪醫師可不只是碎唸大家,自己也都是如此實踐,一到冬天,不管美觀與否、有無降低顏值,洪醫師一定用帽子、圍巾把自己包成粽子保暖,平常也多多按摩肩頸跟頭部穴道,像風池、率谷、百會…等等,不敢針灸的人可以試試看熱敷肩頸。大家都不希望有病痛,所以平常保健一定要儘量做到,預防才是避免疾病再度復發最重要的因素。
一、營養攝取
(一) 增加攝取富含omega-3、維生素B群、鎂、鈣的食物
富含omega-3食物:鯖魚、鮭魚、鮪魚、秋刀魚、核桃、黃豆、花椰菜、橄欖油。
富含維生素B食物:天然全穀類、小米、蕎麥、黃豆、各種蔬菜。
富含鎂食物:堅果類(腰果、核桃、和杏仁)、香蕉等等。
富含鈣食物:小魚乾、黑芝麻、牛奶等等。
(二) 減少omega-6、酒精、起司、巧克力、咖啡因、阿斯巴甜、味精等等食物攝取。
omega-6食物:棕櫚油、芥花籽油、大豆沙拉油、葵花籽油,雞蛋、酪梨。
二、充足睡眠
每天都有7-8小時的充足睡眠。
三、避免刺激
避免壓力、情緒波動過大,避免刺激性環境,光線或聲音太強烈。
四、身心放鬆
按摩、熱敷肩頸肌肉,任何幫助心靈或身體放鬆的方式。
另外,除了乖乖做好日常保養以外,千萬不要輕忽頭痛的警訊,如果你的頭痛情況符合以下症狀,可能具有危險性,趕緊就醫檢查:
1. 原本就有頭痛,但這次頭痛的特徵、型態與以往不同,且頭痛越來越嚴重。
2. 以前很少頭痛,突發性且劇烈性的頭痛,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痛過。
3. 頭痛伴隨其他症狀:意識不清、語言障礙、視力障礙、手腳麻木或無力、噁心、嘔吐、發燒、頸項僵硬、記憶力減退…等等。
4. 年齡大於50歲後才開始產生的頭痛。
5. 受傷(尤其頭部外傷)、或運動後才發作的頭痛。
以上皆有可能是腦膜炎、腦瘤、腦中風、腦壓過高/過低等高危險性疾病的徵兆,一定去醫院做更詳盡的檢查!
用中醫給生活應援!
洪靜慧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