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1|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我們都有改寫自我評價的能力:《你這麼好,為什麼沒自信?》

圖片來源:金石堂

圖片來源:金石堂


你是否時常聽到別人鼓勵你應該更有自信一點的時候感到心虛?或是當別人列舉出你的優點時卻忍不住反駁,始終讓自己陷入不自信的氛圍裡,如此的現象到底是從何塑造而來的呢?


或許我們可以回溯自童年的時光,到底是被鼓勵得多,抑或是被嫌棄到一無是處?這都關乎到我們對自己的評價與定義,也對未來面對許多事物會有何種反應有著深遠的影響。


在《你這麼好,為什麼沒自信?》這本書便提到「成長挫敗感」不僅容易造成自我批判,也會導致面臨挫折時難以重新振作,因為當一個人在成長的時候總是聽到周遭的人為他貼上「失敗」的標籤,久而久之也會產生自我懷疑,甚至在事情尚未開始之前就已經先預設了失敗的結果,因此就在不自信的情況下驗證了原先的預設,於是更加深了自我否定的想法。


作者吳姵瑩心理師在書中提到對我們的身心最具有影響力的,不是「我是誰」,也不是「別人說你是誰」,而是「我覺得我是誰」。這段話所代表的含義不只是不要過度在意他人的評價,也告訴我們應該對自我有足夠的認識,不要把某個時期的自己擴大解釋,應該以綜觀生命的角度去定義自己。


書中也同時提到不自信的人容易將他人的行為做「負面解讀」,比如看到別人面無表情就認為對方不喜歡自己,抑或是別人聚餐沒有邀約自己就認為被排擠,在不深入理解實際狀況下就導向他人對自己的惡意,反而容易造成人際關係的緊張,也對建立自信心毫無幫助。


那到底該如何擺脫他人的眼光,活出最真實的自己呢?作者告訴我們直視「我不夠好」的內在聲音,接著練習用中性、客觀的眼光來看待自己,拋開原本帶有偏見的字詞,重新改寫自我評價。


或許你認為以上說得容易要做到很難,那就可以更進一步去探討自己為何不想跨出改變的步伐?到底我們的內心在害怕什麼?是完美主義在作祟,還是擔心改變慣性思維會讓自己感受到不舒服?其實我個人認為只要靜下心來去反思現在的自己是否感到自在快樂?答案便會告訴你到底該不該追求讓心靈更加舒坦的思維模式。


在這本書中可以窺見不自信的背後所存在的需求匱乏,也可以察覺原來我們的「付出」在很多時候是控制欲的展現,唯有確定自己想要什麼的人才能更看清他人的需求,也能在關係中保持適度的平衡,而減少對於許多事情的不諒解與遺憾。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Meta粉專:射手媽咪婷婷的書房及人生相談室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