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愛的人是否給你帶來了很多痛苦?像是:
- 翻臉比翻書還快,一下子讓你置身天堂,下一秒就直落地獄。
- 你感覺自己不論做什麼、說什麼,都成為被用來對付的材料,在關係中,只要有事發生,對方便將過錯全部推到你身上。
- 對方會無中生有地指控你做了一些事、說了一些話,讓你感受到被誤解,但即使你盡其所能地澄清,對方還是不相信。
- 對方常常行事衝動,例如揮霍金錢、從事危險的性行為、飆車等。
- 對方常揚言要自傷或自殺,甚至真的付諸行動。
- 一下子與你親近,一下子又拒人於千里之外。
- 為芝麻綠豆大的小事發飆,甚至與人斷交。
- 覺得被忽視時,為了吸引注意力,會出現不當的舉止或言語。
或許,你與你愛的人正受邊緣型人格障礙症所苦。
提醒:人格障礙症需要經由專業人士經過審慎的評估才能診斷及進行正式治療。本篇文章僅提供最基本的相關知識,若你懷疑你自身或你所愛的人正受邊緣型人格障礙症所苦,請求助相關專業人士。例如:馬偕紀念醫院的辯證行為治療。
邊緣型人格障礙症經常帶給當事人及身旁的人許多痛苦,然而,社會的汙名與不解往往使得受邊緣型人格障礙症影響者(包括當事人及親友)的痛苦難以被理解。因此,透過導讀《親密的陌生人:給邊緣人格親友的實用指南》,日日風希望能讓大眾更認識邊緣型人格障礙症,以及如何和受此人格障礙症所苦的人相處。
首先,讓我們談談人格疾患如何被定義。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DSM-5,人格障礙症是一個「內在經驗和行為持久的 (enduring) 模式,顯著偏離個人所處文化的期待,是無彈性且遍佈廣泛的 (pervasive)' 發作於青春期或成年早期,是持久穩定的且造成苦惱或減損。」
在這個定義中有幾個值得注意的點:
- 內在經驗和行為:包含內在的苦惱與外在可見行為的困擾。
- 持久的模式:如果是曇花一現或是因為特定事情才引發,事情結束後就消失的模式,便無法被定義為人格障礙症。
- 顯著偏離個人所處文化的期待:在診斷人格障礙症時要考量當事人所處的文化,有些被認為像是症狀的行為可能在某些文化中相對是比較能被接受的。
- 無彈性:難以調整與協商。
- 遍佈廣泛:在不同情境跟人際關係都出現。
- 發作於青春期或成年早期:不會到年紀很大的時候才出現,通常在當事人的生命早期便有跡可循。
- 造成苦惱或減損:人格障礙症被認為是一種「障礙」是因為他對當事人的生活各方面造成了他所不想要的影響。
由上述可見,人格障礙症的診斷與治療並不容易,因此大眾在閱讀人格障礙症相關書籍時應謹記在心——我們常常容易認為一個人「人格有問題」,但許多被我們說是人格有問題的人其實並不符合臨床上定義的人格障礙症標準。
DSM-5定義的人格障礙症共有三群,其中,屬於B群的邊緣型人格障礙症是一種不穩定人際關係、自體形象及情感和顯著衝動的模式。
根據DSM-5,邊緣型人格障礙症的診斷須符合至少以下的五項:
- 瘋狂地努力逃避真實或想像中的被抛棄。
想像一下自己是七歲小孩,孤單一個人,在看跨年煙火時走丟了,上一秒還被媽媽牽著手,下一秒你們被人群沖散,你恐懼不已,卻只看到一臉兇惡的陌生人們瞪著你、與你擦肩而過——邊緣型人格障礙症患者差不多時時刻刻都是這樣的感覺。 - 不穩定且強烈的人際關係模式,特徵為在理想化(idealization)及貶抑(devaluation)兩極之間轉換。
對邊緣型人格障礙症患者來說,失去一段關係跟斷手斷腳一樣令人痛苦,甚至更痛。由於極度自卑,他們不太相信怎麼有人願意跟他們在一起,所以他們對於關係可能改變的蛛絲馬跡超級敏感。他們會不斷地找證據證實對方並不是真的愛自己、想跟自己在一起,一但他們的恐懼得到證實,他們會暴跳如雷、自傷、外遇,或是做出任何會造成傷害關係的行為。
在邊緣型人格障礙症患者眼裡,別人要不是聖人,就是魔鬼,沒有中間的灰色地帶,他們對於人的評價呈現「分裂」(splitting)的狀態。 - 認同(identity)障礙:顯著和持續不穩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sense of self)。
邊緣型人格障礙症患者很難有穩固的自我認同,不管他們覺得自己的認同是什麼,永遠都不夠好。他們看待自己和他人的眼光同樣嚴厲,並且可能根據最近完成的事蹟(或未完成的任務)來決定自己的價值。 - 至少兩方面潛在自我傷害的衝動行為(如:過度花費、性虐待、物質濫用丶危險駕駛或嗜食)
邊緣型人格障礙症和濫用藥物息息相關。研究報告指出,約23%的邊緣型人格障礙症患者濫用藥物。 - 一再的自殺行為丶姿態、威脅或自殘行為。
邊緣型人格障礙症患者可能為了以下目的自傷: - 感覺自己活著,讓自己感覺比較不麻木、空虛。
- 讓自己感覺麻木。
- 表達憤怒。
- 懲罰自己或表達對自我的憎恨。
- 減緩壓力或焦慮。
- 向人傳達痛苦的心情與求助。
- 來自心情(mood)明顯反應過度的情感不穩定(如:強烈陣發的(episodic)不悅丶易怒丶或焦慮通常持續幾個小時,很少超過幾天 。
邊緣型人格障礙症患者的情緒調節能力嚴重受損,遇到一般人可以採取一些策略調整心情的事件時,他們可能無法有效地使用這些策略來調整情緒。 - 慢性空虛感(feeling of emptiness)。
缺乏穩定的自我認同,使患者感到「自己什麼都不是」,進而造成長期慢性的空虛感。 - 不適當旦強烈的憤怒,或對憤怒難以控制(如:時常發脾氣丶總是發怒丶—再地肢體衝突)。
有時候對邊緣型人格障礙症患者來說,憤怒其實是對傷害的恐懼,邊緣型人格障礙症患者就像身體皮膚有90%三度灼傷的人一樣,他們少了一層情緒的皮膚,稍微觸碰就令他們痛不欲生,因此才需要以憤怒來掩蓋對受傷的恐懼。 - 短暫的,與壓力相關的妄想意念或嚴重解離症狀。
邊緣型人格障礙症患者為了逃避痛苦的感覺或情境,可能出現程度不一的解離情境。壓力越大,就越容易解離。
與邊緣型人格障礙症一同生活令人困惑又心碎,然而,要記得的是,我們所需要對抗的對象是邊緣型人格障礙症,而不是患者本人。只要能夠得到妥善的治療,邊緣型人格障礙症是有機會好轉,並且改善生活品質的。下一篇將敘述跟邊緣型人格障礙症有關的迷思,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