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開啟左側目錄,挑選有興趣的部分閱讀)
將運動視為每日需完成的任務:在心中將其標記為"優先被執行"的任務。
試著思考:若今天一定得運動,我可以怎麼調整?
接著,你可能會發現三件事:
同一時間,我們只能出現在一個地方、做一件事情 (好吧,有時候可以多工處理,但最多就同時處理二至三件吧)。
兼兩份差的人,他們一天也只有24小時,為何能打兩份工?
因為他們把滑手機、看YouTube的時間拿去打工了;他們把賴床、跟朋友在line上瞎聊的時間拿去賺錢了。
與其說排擠其他本來在做的事,不如說是重新安排與規劃,將運動擺進這24小時內。
但你知道這麼做的原因。你知道做A、而不是做B的好處是什麼:可能是多賺了錢、發展了副業、拓展了人際網絡、或變得更健康。我們都替自己的選擇做出犧牲,有些書稱此為沉沒成本。就像選擇伴侶一樣,選了小美,就得放棄小芳了。
以前我從來沒有運動習慣。更糟糕的是,我還一點都不愛運動。
為了把運動看作是一件每天都得完成的任務,得重新安排每天的日常,自然包含假日的調整,跟家人朋友交流、聚會方式、那些種餐廳、頻率...。
不過,令我非常驚奇的是,那些被擠壓的事情,生出了其他取代的折衷辦法。
例如:我朋友提議改為線上聚餐,大家各自準備自己喜愛的食物,準時一起開鏡頭吃飯。沒想到,大夥兒一樣聊得很開心:) 還省了來回交通、找到大家都想吃的餐廳的煩惱。
以前拿來跟朋友聊天的時間,減了一半;以前拿來追劇的時間,只剩1/3。空下來的時間,被分配給運動了。
於是我很心急,想知道自己做這樣的調整到底有沒有意義,減重成效如何。用這些社交、放鬆的時間所換來的,是什麼。但卻也是這個心情,讓我了解到量化(階段性)成果的重要性。除了卻任改變方向是否正確以外,也能作為持續堅持的鼓勵。
我的減重階段性成果圖:
為了讓自己對過程更有感,我將每周的體重數值手key在excel上,畫出趨勢圖。
左圖為每周一次的體重。
右圖為體重減少的斜率(也就是速度),當數字越大,代表瘦得越快。
我的零食櫃沒了甜食、也少了餅乾;辦公室抽屜只剩下早餐麥片跟堅果;飯後不吃零食、改變主食品項與採買地點;開始嘗試自己做飯、研究食譜。
沒有人喜歡改變,尤其改變是反方向的大幅度改變,因為習慣帶來安全感。但這對所有人來說都一樣不舒服、讓人想要回到舊有模式、讓人忍不住懷疑,這樣的改變值得嗎?
我覺得挺值得的(笑)。畢竟降低了相關疾病的風險,也變得更自信健康。更棒的是,這個成果讓我相信,我是做得的到的。
I got what it takes!
(我原來具備成功所需的條件!)
如果喜歡系列文章的話,請不吝嗇愛心支持與分享喔! :)
想知道更多我如何在一年內,從對減肥毫無概念,到成功減掉10kg的故事嗎?
或是想知道我如何從超討厭運動,成功養成運動習慣,並能日復一日的堅持嗎?
(延伸閱讀:如何在冬天能堅持運動:頻頸移除法)
(延伸閱讀:減肥總是肚子好餓:聰明選擇食物,無需犧牲口感)
(延伸閱讀:新手入門:想減肥,我該從哪裡開始?)
(延伸閱讀:這些年嘗試過的運動 (上集))
(延伸閱讀:減脂日記#1 延遲的開始)
(延伸閱讀:減脂日記#2 掙扎與嘗試)
(延伸閱讀:減脂日記#3 誠實的回饋)
(延伸閱讀:減脂日記#4 步入正軌)
(延伸閱讀:減脂日記#5 飲食控制)
(延伸閱讀:減脂日記#6 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