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碩博士生:別拼誰更好,試著「不一樣」就好】

學術競爭太激烈?別再跟風抄別人的路線或硬拼誰的數據多、字數長了。與其盲目比較,不如選擇「做出自己的差異化」,反而更容易被看見。


▋1. 當別人只講「數據」,你就講「連結」

• 同行發表只追求結果和理論,你試著把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係講出來。

• 例子:你的研究有產業或社會應用價值?講清楚你的成果如何幫助他人。


重點: 在學術圈中建立「人味」,比冷冰冰的數字更讓人印象深刻。


▋2. 當大家在追求「發表數量」,你專注「意義」

• 別只想著量產論文塞滿履歷,問自己:「我的研究真正想解決什麼問題?」

• 例子:寫一篇有洞察、有深度的論文,勝過三篇敷衍拼湊的成果。


提醒: 研究的價值在於「為世界帶來意義」,而不只是拿到發表的點數。


▋3. 當所有人都「愛面子」,你敢「謙卑學習」

• 同學愛炫耀「我懂得多、我最厲害」,你就坦然承認:「這裡我不懂,但我願意學。」

• 例子:開組會時,敢問問題、求指導,反而能走得更遠。


關鍵: 真正的強者,不是誰最愛裝懂,而是誰願意放下姿態持續學習。


行動建議:學術這片紅海裡,做回你自己

在一個飽和的學術市場裡,不要追求「比別人更好」,試著成為「不同的那一個」。

• 講連結,而非純數據。

• 專注意義,而非堆砌數量。

• 保持謙卑,而非自負驕傲。


結果:當別人忙著比較時,你已經走出自己的路。 讓「不一樣」,成為你最大的優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