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別拼誰更好,試著「不一樣」就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學術競爭太激烈?別再跟風抄別人的路線或硬拼誰的數據多、字數長了。與其盲目比較,不如選擇「做出自己的差異化」,反而更容易被看見。


▋1. 當別人只講「數據」,你就講「連結」

• 同行發表只追求結果和理論,你試著把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係講出來。

• 例子:你的研究有產業或社會應用價值?講清楚你的成果如何幫助他人。


重點: 在學術圈中建立「人味」,比冷冰冰的數字更讓人印象深刻。


▋2. 當大家在追求「發表數量」,你專注「意義」

• 別只想著量產論文塞滿履歷,問自己:「我的研究真正想解決什麼問題?」

• 例子:寫一篇有洞察、有深度的論文,勝過三篇敷衍拼湊的成果。


提醒: 研究的價值在於「為世界帶來意義」,而不只是拿到發表的點數。


▋3. 當所有人都「愛面子」,你敢「謙卑學習」

• 同學愛炫耀「我懂得多、我最厲害」,你就坦然承認:「這裡我不懂,但我願意學。」

• 例子:開組會時,敢問問題、求指導,反而能走得更遠。


關鍵: 真正的強者,不是誰最愛裝懂,而是誰願意放下姿態持續學習。


行動建議:學術這片紅海裡,做回你自己

在一個飽和的學術市場裡,不要追求「比別人更好」,試著成為「不同的那一個」。

• 講連結,而非純數據。

• 專注意義,而非堆砌數量。

• 保持謙卑,而非自負驕傲。


結果:當別人忙著比較時,你已經走出自己的路。 讓「不一樣」,成為你最大的優勢!

avatar-img
532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學術圈或生活裡,總有人會說: • 「公開發表想法?小心別踩雷,會被笑死。」 • 「新技術、新工具?都是一時熱潮,別浪費時間。」 • 「奇怪的投資或點子?聽起來就是騙人的。」 但你知道嗎?真正的機會,聽起來往往很冒險。 ▋1. 舊點子讓你「穩定」,但也讓你停滯 • 學術圈
在學術路上,習慣是你最大的武器,但破壞習慣只要兩次。 ▋1. 斷一次,沒關係,是個小意外 • 忙到忘記讀文獻?昨天的論文沒寫完? • 偶爾一次意外,別太自責,重點是今天馬上補回來。 提醒: 斷一次沒什麼,但千萬別給自己找藉口,說什麼「反正已經斷了」! ▋2. 斷兩次,小心變
你可能覺得學術路上,會寫論文、跑數據就夠了。但說真的,「硬實力」只是敲門磚,真正讓你走得長遠的是這些「軟實力」。碩博士生涯如果少了它們,畢業後搞不好連工作都沒人想和你合作! ▋1. 問題解決力 (Problem-Solving) • 做法: 訓練分析問題的能力,將大問題拆解成小步驟來解決。
在寫研究提案時,千萬別想著一口氣「解決全世界的問題」。先做一個 POC (Proof of Concept),用最小的資源和最基本的版本,證明你的想法「可行」,才能說服教授或審查委員:「我這個提案有料!」 ▋什麼是 POC (Proof of Concept)? • 就是先做一個超
邱吉爾曾說:「光做到最好還不夠,有時我們必須做『必要的事』。」 如果你發現自己每天忙得要死,但進度停滯不前,那你該問自己:現在的努力,真的在推動目標,還是純粹自我安慰? ▋1. 你寫了 3000 字,結果刪掉 2500 字? • 每天逼自己寫 1000 字,但全是廢話堆積,最後只能刪掉重
在碩博士生涯中,不管是帶團隊、協作研究,還是發表簡報,光靠聰明才智(IQ)可不夠。真正能帶來成功的,是 IQ(智力)、EQ(情緒管理)、SQ(社交能力) 的完美結合。 ▋1. IQ(智力商數):你的學術硬實力 • 核心能力: • 分析力 (Analytical): 解決問題、數
在學術圈或生活裡,總有人會說: • 「公開發表想法?小心別踩雷,會被笑死。」 • 「新技術、新工具?都是一時熱潮,別浪費時間。」 • 「奇怪的投資或點子?聽起來就是騙人的。」 但你知道嗎?真正的機會,聽起來往往很冒險。 ▋1. 舊點子讓你「穩定」,但也讓你停滯 • 學術圈
在學術路上,習慣是你最大的武器,但破壞習慣只要兩次。 ▋1. 斷一次,沒關係,是個小意外 • 忙到忘記讀文獻?昨天的論文沒寫完? • 偶爾一次意外,別太自責,重點是今天馬上補回來。 提醒: 斷一次沒什麼,但千萬別給自己找藉口,說什麼「反正已經斷了」! ▋2. 斷兩次,小心變
你可能覺得學術路上,會寫論文、跑數據就夠了。但說真的,「硬實力」只是敲門磚,真正讓你走得長遠的是這些「軟實力」。碩博士生涯如果少了它們,畢業後搞不好連工作都沒人想和你合作! ▋1. 問題解決力 (Problem-Solving) • 做法: 訓練分析問題的能力,將大問題拆解成小步驟來解決。
在寫研究提案時,千萬別想著一口氣「解決全世界的問題」。先做一個 POC (Proof of Concept),用最小的資源和最基本的版本,證明你的想法「可行」,才能說服教授或審查委員:「我這個提案有料!」 ▋什麼是 POC (Proof of Concept)? • 就是先做一個超
邱吉爾曾說:「光做到最好還不夠,有時我們必須做『必要的事』。」 如果你發現自己每天忙得要死,但進度停滯不前,那你該問自己:現在的努力,真的在推動目標,還是純粹自我安慰? ▋1. 你寫了 3000 字,結果刪掉 2500 字? • 每天逼自己寫 1000 字,但全是廢話堆積,最後只能刪掉重
在碩博士生涯中,不管是帶團隊、協作研究,還是發表簡報,光靠聰明才智(IQ)可不夠。真正能帶來成功的,是 IQ(智力)、EQ(情緒管理)、SQ(社交能力) 的完美結合。 ▋1. IQ(智力商數):你的學術硬實力 • 核心能力: • 分析力 (Analytical): 解決問題、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Thumbnail
對於我的學歷,雖然偶有提起,卻不是非常喜歡掛在嘴邊,就是很擔心自己太過於執著於過去而成為無法前進的人。會開設「不是學霸沒關係」這個分類,是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一寫,因為我開始覺得,這會是這個分類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為什麼說簡單到複雜也要,複雜到簡單也要呢?其實,更精確的答案應該是:研究的問題描述要簡化,從複雜到簡單比較好;而研究的解決方案要深化,從簡單到有意義的複雜會比較好。然而,剛開始做研究的博士生,常常是相反的:研究的問題從簡單變成複雜,偏離現實狀況;研究的解法卻從複雜變簡單,得到文獻裡早有的答案。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誰的歷史痕跡被竄改越多就越容易被控制,這些話你應該讓它左進右出。
今天分享一些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我在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 把研討會當作是一個「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例如我曾在統計年會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 (JSM) 2019與2020, 這兩屆研討會去Present我在博士早期的工作。 在會議中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Thumbnail
對於我的學歷,雖然偶有提起,卻不是非常喜歡掛在嘴邊,就是很擔心自己太過於執著於過去而成為無法前進的人。會開設「不是學霸沒關係」這個分類,是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一寫,因為我開始覺得,這會是這個分類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為什麼說簡單到複雜也要,複雜到簡單也要呢?其實,更精確的答案應該是:研究的問題描述要簡化,從複雜到簡單比較好;而研究的解決方案要深化,從簡單到有意義的複雜會比較好。然而,剛開始做研究的博士生,常常是相反的:研究的問題從簡單變成複雜,偏離現實狀況;研究的解法卻從複雜變簡單,得到文獻裡早有的答案。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誰的歷史痕跡被竄改越多就越容易被控制,這些話你應該讓它左進右出。
今天分享一些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我在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 把研討會當作是一個「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例如我曾在統計年會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 (JSM) 2019與2020, 這兩屆研討會去Present我在博士早期的工作。 在會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