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不僅僅是時間的竊賊,更是反映我們內心深處的鏡像。今天的文章,我們不僅將拖延症看待為一種習慣來打破,更視其為我們內心深處的反映。這些認知將幫助你更有效地掌控人生。
首先,先來想想,你以及你身邊有那一個人完全不拖延?沒有拖延症的人真的每件事情都不會拖延嗎?
反過來,擁有拖延症的人,是不是每件事情都會拖延呢?事實是,就算具有嚴重拖延症的人也不會全部事情都拖延。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拖延的時候,但同時具有行動力的時刻。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拖延症,但同時沒有拖延症。
我將拖延症視為一種“表面行為”。
什麼是表面行為?
通過身體來做個比喻:假設免疫系統出現問題,有人會打噴嚏,有人會得癌症,還有人會有皮膚病。這些表面的問題看起來各不相同,但它們的根源都是免疫系統的弱化。拖延症就像是打噴嚏,是一種表面現象,而核心問題則在於我們的信念系統。
表面行為:拖延任務或決策的行為。
核心問題:支配行為的深層信念。
要真正打敗拖延症,首先得理解拖延的本質。
拖延事情,也是一種行動,這種行動是選擇不動。
人類的行為非常簡單,全部複雜的行為必定依循兩個原則。第一是遠離痛苦,第二是趨向快樂。然而,這些痛苦和快樂並非由客觀的事實而定,而是由我們的主觀信念定義的。這些隱藏深層信念決定了我們在生活中的行動和選擇。
各種人類行為皆圍繞兩個原則:
1.避免痛苦
2.追求快樂
通過一個真實的個案來幫助你更深入了解。
這個個案,暱稱王大力,他有6個兄弟姐妹,父親在他5歲的時候拋棄了全家,母親獨自撫養7個小孩,有龐大的經濟壓力,同時每天都對大力有很多的負面言詞,不斷說大力有多沒有,也常常把他跟他的哥哥比較。
這成長的環境,讓他建立了一個核心信念:我沒有用,我永遠比不上哥哥。
這種信念讓他即使有能力超越哥哥,也會無意識地選擇拖延,因為這樣可以達到“我不如哥哥優秀”的深層信念。
換句話說,拖延這一種表面的行為,實際是幫助他自我實現內在的負面信念。
同時,「拖延症」這個標籤還會讓他認為這是一種病,一種無法改變的狀態,當不理想的結果出現,就更能強化了他的信念:“啊,對,我真的比不上哥哥。”
根據這個例子,想想看,大力深層內在如何定義他的快樂?什麼是他的痛苦?
他的快樂就是自我貶低,通通拖延症幫助他達到快樂;而他的痛苦則是成功,因為成功會違背他的信念。
個案的快樂:自我懷疑,自己低人一等。
個案的痛苦:成功。
所以,要從根源性處理拖延症,需要超越表面的策略,表面的策略比如把大任務分解為小任務、時間管理、自我激勵等,這些雖然能暫時改善,但如果深層信念沒有改變,行為機制就是會繼續朝向“我不及哥哥優秀”的目標。
要真正解決拖延症,必須找出並改變那些根深蒂固、背後操控著行為的信念。找出之後,再改變那些信念,問題就能根源性解決。下次你發現自己在拖延時,不僅要問“我為什麼要這樣做?”,還要問“這個拖延的行為滿足了什麼信念?”
暫時修復:這些可能有效一段時間,但不會改變驅動行為的信念。
真正解決方案:識別和重塑這些核心信念至關重要。
可以參考線上課程《Freedomind – 活出真我, 改寫人生》,這門課程主要是助你了解人生及現實如何運作,對人生有正確的理解,各種表面的問題就能相對輕易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