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1/3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寫在113國寫後

從全人的角度來看,知性與情意都是看待世界不可或缺的眼光。我們無須急著標籤化其中任何一種眼光的侷限,而更可以讓國寫成為一道縫隙,在客觀精確的物質文明創造中,同時保有主觀心靈的精神想像自由。

  新綱上路以來,國寫試題的題型已漸趨穩定:知性題著重於解構他人的想法,進而闡述自己的觀點;情意題則提供素材以開展思路,進而連結個人見聞並提出自己的體悟。知性與情境,對應的是我們在生活中的不同場合應具備的能力。

  試題公布後,仍有一派教師給學生提出的建議是「背誦名言佳句」,然而,這種舊試制下的應試策略早已過時,我們應該要更關注,如何擷取訊息、如何整合資訊、如何架構自身觀點。同時,面對兩大題型,各方也有不同的見解:有人認為只出「知性題」就好,論說是最重要的生活應用能力,而「情意題」都只是矯揉的為文造情;也有人認為「知性題」是基本的語文編組,具備書寫「情意題」的能力才足以進入文學、文化殿堂。

  不同評量導向不同的教學目標,比如同樣重視電腦應用能力,「測驗學生能否精熟使用數位產品」和「測驗學生能否借助數位工具來進行創造」對應不同的教學目的。國寫獨立後,寫作被視為是跨學科的能力。寫作測驗是測驗各學群能力的教育評量,在大學入學測驗中,貍們更願意藉由「知性題」及「情意題」的並列,讓教學導向同時顧及科學和藝術的平衡、具體和抽象的平衡、客觀和主觀的平衡。

  正如一座生機蓬勃的森林,既有參天爭競的大樹,也要有靜靜灑落陽光的空間。從全人的角度來看,知性與情意都是看待世界不可或缺的眼光。我們無須急著標籤化其中任何一種眼光的侷限,而更可以讓國寫成為一道縫隙,在客觀精確的物質文明創造中,同時保有主觀心靈的精神想像自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